•  

    《舌尖2》帶火自榨油,榨5升豆油400元

    2014-05-17
    摘要:

    漢網-武漢晨報   記者喻莉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篇一段老式榨油法,讓不少都市人向往,榨油機、榨油坊跟著火了一把。而緊 [詳細]

    漢網-武漢晨報   記者喻莉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篇一段老式榨油法,讓不少都市人向往,榨油機、榨油坊跟著火了一把。而緊跟而來的是一場“舌尖的油戰”,有人表示自榨油未經脫酸、脫膠等工藝,油中有黃曲霉素致癌物質。


      也有人反駁說,從小在農村吃了很多年,也沒見有什么事。自榨油靠譜嗎?昨天,記者做了一番探訪。


      千元榨油機網上熱賣


      昨天,記者在淘寶網搜索關鍵詞“榨油機”,立即跳出4705個寶貝,價錢在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千元左右榨油機最暢銷。


      銷量最好的商家一個月賣出了660臺,總銷量已高達3400臺。該商家聲稱,可壓榨花生、芝麻、大豆、茶籽等18種油品,出油率高又安全。


      該商品評價中,不少網友反映榨油機榨油速度慢、下料不暢、油有點渾濁,仍需改進。


      自榨5升大豆油400元


      昨天,記者在武漢街頭也發現有榨油坊在發宣傳單,聲稱現榨出來的油好吃。


      記者采訪了一位賣榨油機的賣家,他告訴記者,原料品種不同,出油率也不一樣。出油最高的是核桃仁,出油率是60~70%,而其次就是花生及葵花籽,出油率大概有40~45%,而大豆出油率低,出油率只有7~10%。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市民最常吃的大豆油及花生油為例,市面上的大豆每斤4~5元,花生每斤3~4元。自己買機器榨油的話,5升大豆油需要400~500元左右,5升花生油則在72~96元左右。


      昨天,記者在武昌秦園路附近找到了一家現榨油坊。工作人員稱,現榨出的油無勾兌、無添加,是最佳油品。他們榨油的原料也都是從江夏精選的好材料。榨油他們也分四個步驟:炒、榨、過濾以及裝瓶。記者看到店里榨出的油,顏色較普通油偏黃些。據稱5升大豆油需要85~95斤大豆,加上人工費,一桶油需要400元左右。


      隨后,記者走訪超市,5升裝大豆調和油及花生調和油的售價在50~180元不等,百元以下的油是市民的首選。


      自榨油,有人歡喜有人排斥


      記者在街頭采訪了多位市民,市民對“自榨油”的看法也是大相徑庭。有人認為“自榨油”放心看得見。也有人認為,沒有保質期,自榨油吃起來有風險。


      市民張先生說,小時候就常在家鄉吃自榨油,油香,味道也好。來武漢20多年了,父母仍經常托人到鄉下去高價買油,他們覺得土法制的油更實在。原料可以自己選,想吃什么油就用什么原料榨,全程自己操作,食品安全很放心。


      也有很多市民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油是炒菜必需品,選擇需慎重。


      全職媽媽陳女士說,自榨油無保質期,存放不當很容易壞掉。同時,她發現用自榨油炒菜,鍋一燒熱就會起煙,這不利于健康。


      專家:榨油時產生有害成分


      知名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介紹,榨油機及榨油坊榨油屬于機械壓榨。在食品技術上,這樣的油稱為“粗油”,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在粗油中,還有相當多的磷脂和游離脂肪酸等雜質。


      目前,商業化應用的主要是壓榨及溶劑浸取兩種方式。壓榨式已經屬于淘汰工藝,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出油率低。在現代食品行業中,提取油之后的殘渣還要進行深加工。同時,壓榨工藝為了提高出油率,往往要進行高溫加熱,而這可能產生苯并芘等有害成分。


      云無心認為,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取,得到的油都要進行精煉,除去雜質,并且脫色、除味之后才能進行銷售。精煉后的油顏色淺,味道淡,穩定性更好。


      “食品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考慮營養。”云無心說,粗油冒煙所帶來的危害,無法消除。尤其是對于爆炒或煎炸,精煉油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