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鐘凱
最近美國FDA發布了一項加強反脂(反式脂肪)管理的初步措施,本來這算不上什么大新聞,卻引發了國內媒體的極大興趣。各大媒體紛紛予以報道,標題大多是“美國擬禁用人造反脂”,一些搞生態、有機的和搞天然奶油的人士歡呼雀躍。事實果真如此嗎?“禁用”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說筆者的看法吧:
首先,美國人從來沒說要禁用人造反脂,也沒有禁用任何類似物質的意思,但趨勢是加強管理。
其次,政策主要針對“部分氫化油”(PHOs),將來可能當做食品添加劑管理,PHOs或含PHOs的食品上市前需獲得FDA的批準。
第三,完全氫化油由于反脂含量非常低不受此政策影響。
下面給予具體解釋。
美國FDA11月8日發布一個公告,其中指出“擬將部分氫化油(PHOs)移出GRAS名單”,“如果這一決定得到確認,那么PHOs將被視為食品添加劑予以管理,食品制造商銷售PHOs或含PHOs的食品都需要提前得到FDA的批準。”
針對這一管理動向,FDA主管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Dennis M. Keefe主任做了進一步解釋:“這可能意味著人造的、工業化生產的反式脂肪將在食物中終結。”但他又說:“反脂不可能完全消失,肉、奶制品中天然存在少量反脂,完全氫化油和其他食用油中也不可避免地含有非常少的反脂。”
以上文字可以看出,美國人從來沒有說過要禁用什么,而是要加強管理,針對的對象是“部分氫化油(PHOs)”,因為PHOs的反脂含量較高,也是美國人反脂攝入的主要來源。PHOs可以由植物油不完全氫化得到,如果把PHOs繼續氫化,就會得到飽和脂肪,反脂就會很少了。很多人認為“人造反脂”就是人造奶油、人造黃油等,實際上反脂只是它們的成分之一。
為什么美國FDA要嚴控反脂?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反脂供能比”應低于1%。(注:“反脂供能比”是指反脂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而美國1999-2002年的數據顯示,他們的“反脂供能比”已經達到2.5%。(詳見表1)
在那之后,美國通過標簽標注和健康教育等手段努力降低居民反脂攝入量,工業界也在群眾呼聲和政府督促的雙重壓力下努力改進工藝,尋找替代方案。在2012年的調查中,他們的總人群“反脂供能比”已經降到1%,可謂成效顯著。
美國FDA最新的政策動向就是要鞏固戰果、再接再厲,通過抬高管理門檻,引導企業更多地使用替代技術,繼續降低反脂的攝入量,控制這一不必要的風險。需要指出的是,該政策會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美國FDA正在就此問題征求意見。同時他們也在考慮該政策的社會經濟成本和效益,尤其是對小企業的影響,FDA強調“我們不希望給這些實體造成過多的負擔。”
說完美國再說說中國的情況。很多人以為反脂就是蛋糕、奶油之類的東西,殊不知中國人攝入的反脂有接近一半來自精煉植物油。因為植物油的精煉工藝也會產生少量反脂,無論是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或調和油。相反,來自蛋糕、餅干、面包的反脂都不足總攝入量的5%,市面上多數品牌的咖啡伴侶不含反脂或含量很低。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在逐步西化,所以反脂的問題應當予以重視。但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歷時2年多的評估,目前反脂對中國人的健康風險尚不足為慮,我們的“反脂供能比”在攝入量最高的北、上、廣也只有0.34%。我國確實有極少數居民“反脂供能比”已經超過1%,但是查看他們的原始數據就會發現,這不是反脂的問題,而是由于他們食量較大。(詳見表2)
進一步講,真正威脅我們健康的是脂肪攝入過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而我們實際平均每天吃了將近40克,還有很多人超過了40克。簡單來說,在反脂威脅我們健康之前,我們的身體就已經吃不消了。
所以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對于美國的新動向“聽其言觀其行”即可。目前我國對反脂的管理措施足以保障消費者健康,并無跟進的迫切需要。如果媒體真的關心公眾健康,請少“渲染”反脂的問題,多說說怎么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攝入。
最后,歐盟食品安全局2010年給出的科學意見是:現有證據表明,在相同的攝入量下,來自反芻動物的反脂(天然反脂)和人工反脂同樣對血脂、脂蛋白有負面影響。現有證據不能說明兩者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何差異,所以說宣傳“天然反脂無害甚至有益健康”純屬忽悠。還是那句話,你要覺得天然奶油好就使勁吃,照樣會吃出毛病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