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9月1日起實施“禁散令”

    2013-08-27
    摘要:

    本周日起,散裝食用油全面退出長沙市場。 為清理黑油,星城已做頗多鋪墊:今年7月,長沙市食安辦已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新規,明確9月1日起封殺散裝油。 此后,他們動員兩個月,發放了數萬張通告。 “打油吃”已... [詳細]

    本周日起,散裝食用油全面退出長沙市場。


      為清理黑油,星城已做頗多鋪墊:今年7月,長沙市食安辦已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新規,明確9月1日起封殺散裝油。


      此后,他們動員兩個月,發放了數萬張通告。


      “打油吃”已延續千年,為何此時叫停?究其原因,只因散裝油在市場里漸漸變味變質。


      從生產到食用,散裝油的產銷鏈上存在諸多隱患環節:儲運、分裝、批發、銷售、分送,每個環節都有人為混入其它油脂的可能。


      “禁散令”意味著,除了統一回收餐廚廢棄油脂封殺潲水油源頭之外,長沙又多了一道封堵劣油上桌的“防火墻”。


      【地溝油第一案】


      私煉幾十噸地溝油銷糧油店


      散裝油隱藏的風險,在寧鄉人唐谷明那得到驗證。


      2011年一整年,他從寧鄉縣某肉類制品公司購進158噸豬小腸油、碎豬皮、豬碎肥等豬肉制品加工廢棄物,在自己家中煉油。


      兩個池子每天產油幾百斤,油色黑渾,惡臭熏人。煉油過程中,他會加些消泡劑,而產出的油,大部分被他開車拖出去賣了。


      檢察機關提供了大量唐谷明家的照片:房屋老舊,衛生條件極差。但就是在這,他煉出52噸地溝油,部分賣給一個糧油店。


      陳建新,寧鄉縣玉潭鎮金亭路邊的糧油店主,主營食用油與米面等。唐谷明上門推銷自煉的“豬油”,每公斤13元。陳之前是從市場上采購凍豬肉自己煉制的,每公斤市價20元。


      面對利潤,陳建新雖知油有問題,但他還是將這些油銷往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賣盒飯的飯館。


      2012年9月7日,長沙地溝油第一案開庭審理。唐谷明和陳建新雙雙受罰,此案也讓糧油店里的散裝油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為保障食用油質量安全,長沙監管部門多次集中治理,并推行餐廚垃圾統一收集、運輸、處置,但因食用油市場魚龍混雜,尤其是散裝油,給摻雜摻假、地溝油回流提供了便利,導致食用油市場難以規范,成為監管難點。


      【黑心貯存】


      胡亂混裝,散裝油全是變質油


      “散裝油并不一定就是地溝油,但它風險大隱患多。”長沙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副局長周其明說。


      2012年,高新分局開展了食品安全百日執法行動,執法人員發現,部分店子分裝在大鐵桶里的散裝油無任何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相關信息,屬于三無產品。工商隨后將這些三無散裝油送檢,6批次全部不合格:主要是酸價超標,即腐敗變質。


      這些不合格散裝食用油來自廣源食品店、沅益食品店、玉香凍貨經營部。


      周其明說,問題散裝油多出現在一些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面,場地簡陋,貯存環境差,溫度、光照、通風都無法達標。


      “那些盛油的容器有厚厚的油垢,經營戶根本不清洗,今天放雞油,下一次就盛放棕櫚油,幾種油混在一起,很容易導致酸價敗壞,也就是變質。”執法人員判斷3家不合格散裝油問題均出在貯存環節。


      【潛規則】


      故意摻雜廉價棕櫚油


      今年4月,長沙市食安辦組織對全市食用油開展抽檢,發現散裝油比預包裝形式銷售的食用油存在更多隱患。


      長沙市政府副秘書長、食安辦主任黃吉邦稱,這些隱患包括更易導致微生物污染、油脂水分增加而造成品質下降、油脂腐敗變質、摻雜摻劣等。


      對于故意摻雜,長沙市工商局高新分局食安科科長馮迪明道出了暗藏的貓膩。去年分局準備處罰銷售不合格散裝油的經銷商,包括糧油店老板和高橋批發商。批發商一怒之下自己去糧油店“暗訪”,還拍了不少照片,證明是糧油店混裝了各類油導致腐敗變質。


      另外,散裝油行業還存在故意摻雜多種油脂的潛規則。以豆油為例,摻雜少部分棕櫚油,一般檢測難以發現。“棕櫚油每斤2塊多,比起豆油等便宜不少。”


      而棕櫚油也分工業級和食品級,經銷戶沒有自律和法律意識,消費者自然更難區分。


      馮迪明說,這些低廉的散裝油一般價格在5元-6元/斤,比廠家桶裝油便宜不少,主要流向一些中小餐館。


      【校園警報】


      有高校用來歷不明散裝油


      今年5月,長沙啟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行動中,除了要求風險較大的“一元食品”、“五毛食品”下架,還明確要求:校園食堂食品原料進貨采購渠道須全面清理規范,不得采購散裝食用油;對食品原料,尤其是糧油、大米、面粉、豬肉等大宗食品原料,來歷不明或來自無合法資質的供應商的,要堅決予以停業整頓、頂格處罰。


      今年6月,長沙市食安辦、教育局、衛生局聯合對部分高校、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情況再次督查,發現長沙學院第四食堂衛生差,消毒不落實,臺賬不規范,使用來歷不明的散裝油。


      記者調查


      無品種無廠家無保質期


      這樣的油曾日銷40余噸


      86.2%銷往長沙城區 若不封禁,出事難追兇


      一間小屋,一組油罐,一摞油桶,一根油槍,就能圈定“賣油店”。


      242戶:日銷40余噸


      在長沙,從事散裝食用油的經營戶有242戶,多集中在開福區竹山園糧油市場、高橋大市場和紅星糧油市場。其中,條件好、日均銷量在500公斤以上的大型散裝食用油批發戶僅27戶。


      在發出“禁散令”通告前,他們銷售的油,桶身均無任何標記,也沒有任何關于油的品種、品質等內容說明。可就是這樣的油,日均銷量也高達40余噸。


      九成散裝油來自三市場


      這些散裝食用油經營戶主要從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市的油脂企業進貨,銷售的散裝油品種以大豆油、茶油、菜籽油、芝麻油、豬油為主。現場制售的64戶散裝油經營戶,主要從黑石鋪冷庫、毛家橋冷庫、高橋市場、集里冷庫等地購進動物油脂、大豆、菜籽,現場煉售。


      全市散裝食用油日均銷量為40.79噸,其中城區(望城區除外)日均銷量約35.21噸,約占全市銷量的86.2%。而在城區的日均銷量中,開福區竹山園糧油市場、高橋、紅星市場日均銷量約為34.5噸,約占城區日均銷量的97.9%。


      若不封禁,出事難追兇


      對此,黃吉邦列舉了幾個問題:


      一是銷售商沒有做到索證索票,也沒做好進銷臺賬登記;


      二是銷售的散裝油缺乏規定標志,沒有名稱、產地、生產日期、分裝日期、經銷單位、地址等內容。一旦出問題,無法追根溯源。


      “散裝油統一改獨立包裝后,有廠名、有廠址,對監管部門來說,易查處企業,更容易在源頭上保障食用油安全。”黃吉邦說。


      違規散賣最高判無期


      9月1日起,“禁散令”正式執行,黃吉邦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監督隊伍中來,監督經銷商、餐飲企業。


      新規明確,違規出售散裝油最高將獲無期徒刑。


      具體處罰為: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并處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


      小貼士


      桶裝油PK散裝油


      價格差別不大


      質量相差很多


      在價格上,桶裝油的價格較散裝油高,但桶裝油價格相對穩定,散裝油價格浮動更厲害,不排除原料漲價時,價格超過桶裝油,出現“批零倒掛”現象。


      再細算食用油這筆賬,通常情況下,5升桶裝食用油可供三口之家食用兩個月之多,即使同樣5升的散裝油比桶裝油價位低,但分攤到每一天,相差的價格微乎其微。


      但兩者在質量和安全衛生上的差別卻是不容小視。


      首先,散裝油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分裝過程極易產生污染。其次,有些消費者喜歡買散裝油,認為更新鮮,這是個誤區。散裝油一般沒有標識,也就等于沒有“身份證”,無法甄別產品的屬性、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再次,不排除有不法商家將品質不一的散裝油混存在一起。最后,散裝油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互動


      打“散”監督員


      隊伍請你加盟


      為了大家用油安全,本報聯合長沙相關部門組建“打‘散’監督員”隊伍,如果您愿意加入可撥本報熱線96258或加QQ群297498799與記者聯系。


      若市民發現違規生產、銷售、使用散裝食用油的情況,可撥舉報電話:長沙市食安辦88665026、長沙市質監局12365、長沙市工商局12315、長沙市衛生局85570477。


      他山之石


      省內


      株洲


      省內首發“禁散令”


      去年11月18日開始,株洲全面禁售散裝食用油,此舉開全省先河。


      此次“禁售令”主要是規范“大桶”批發散裝食用油的門店,傳統的茶油、菜油、香油等現場生產加工自用的小作坊除外。


      長沙縣


      餐飲市場已無散裝油


      今年3月,長沙縣禁售散裝食用油。


      兩年前,檢查88家餐飲企業只有6家使用正規食用油,而現在,全縣餐飲市場已沒有使用散裝食用油的情況。


      高新區


      經銷商自動轉型


      長沙市高新區的雷鋒農產品大市場是二級批發市場,有26家食品油經營戶,5戶經營散裝油。自從有3家的產品被抽檢出不合格后,經銷商們開始有了嚴重的“不安全感”。今年5月,伍先兵就將店里的瓶瓶罐罐都拆了,將東西打包賣給了廢品店,賣了5000元不到。果然,7月,工商就將禁散令的通告貼到了店面。


      沅益食品店老板梁東興也轉型了,現在進購的是清一色桶裝油,“比對一下,以前真是勞心勞力,現在什么都不用想,也不怕查處。”


      國內


      常州


      一次性包裝食用油替代散裝油


      常州一條美食街的店鋪使用統一采購的一次性包裝食用油替代散裝油,每公斤成本上升約0.2元。各商鋪根據日常需求,每月向美食街申報用油量,以此來抵制采購和使用“地溝油”、“散裝油”等來歷不明的食用油。


      昆明


      餐館用散裝油:罰款、收證、曝光


      昆明市明確禁止餐飲業使用散裝油,當地3萬家餐館徹底告別“散裝油時代”。嚴重違規者,除罰款外,一律吊銷執照并在媒體上曝光。


      蘇州


      學校食堂將禁用散裝油


      針對散裝食用油抽檢合格率僅為50%的情況,蘇州市逐步禁止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使用散裝食用油,引導大型餐飲單位、大型賓館和集體用餐單位使用桶裝食用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