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出工藝引爭議

    2013-08-25
    摘要:

    來源:糧油市場報作者:付嘉鵬 近日,自稱為上世紀80年代前全國青聯委員、《轉基因技術與人類安全》研究專家、轉基因大豆、“化學浸出”豆油及其豆粕加工蛋白粉危害研究專家的陳一文顧問在其博客中稱,與物理壓榨食... [詳細]

    來源:糧油市場報? 作者:付嘉鵬


      近日,自稱為上世紀80年代前全國青聯委員、《轉基因技術與人類安全》研究專家、轉基因大豆、“化學浸出”豆油及其豆粕加工蛋白粉危害研究專家的陳一文顧問在其博客中稱,與物理壓榨食用油相比,化學浸出食用油有害人體健康,且許多健康成分被濾除,為此,建議不要作為食用油,只可做生物質燃料的原料。


      此文一出,靠反對轉基因而聞名的陳一文,再次把輿論的矛頭引向自己,許多消費者也開始質疑“化學浸出”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有害?浸出劑確有風險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食用油提取劑以及食用油精煉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正己烷與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受到陳一文的關注。


      他撰文指出,化學浸出食用油在精煉過程中,會形成1%~4%的反式脂肪酸,成為人體反式脂肪酸攝入的主要來源;但在精煉過程中還會損失10%~30%,甚至50%的維生素E,還損失大量植物甾醇,而且添加使用的溶劑正己烷也是有毒有害的。因此,與物理壓榨食用油相比,目前大規模生產并出售的化學浸出食用油以及用其副產品豆粕加工成的大豆蛋白,對嬰幼兒與青少年健康均存在危害。


      “任何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企業及學者,不應以任何理由,縱容將浸出油添加到嬰幼兒配方奶或其他嬰幼兒食品中。”正己烷真的有毒嗎?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正己烷是一種化學溶劑,主要用作丙烯等烯烴聚合時的溶劑、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劑、橡膠和涂料的溶劑以及顏料的稀釋劑,具有一定的毒性,會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


      而對于反式脂肪酸,有研究表明,其會對人體帶來7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如降低記憶力,易發胖,易引發冠心病,容易形成血栓,影響胎兒健康,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影響青少年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等。


      殘余量需符合國標化學浸出法是利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先進的生產工藝。這種工藝的優點是出油率高,成本低,對種子中其他成分(特別是蛋白質)的破壞小,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食用油制作法。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化學浸出法就已被國內食用油加工企業廣泛應用,現在至少有8成的加工企業會運用此技術。”河南工貿職業學院糧工系講師魏金霞說。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認為,化學浸出法的廣泛應用,是糧油產業工業化進程中的必經階段。目前來看,還沒有成熟的工藝技術可以替代正己烷的運用。


      “如果全面拒絕化學浸出法,對糧油加工技術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倒退。”黑龍江省訥河市一位大豆壓榨商表示,他不認同陳一文的觀點。


      但魏金霞坦言,正己烷對人體存在危害這一事實不可否認。但是,在糧油加工過程中,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要想完全杜絕風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將殘余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


      “從目前看來,加工企業對于該技術工藝的運用已經非常純熟,大多企業用該技術生產的產品符合相關國家標準,他們已經把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魏金霞表示,業內一直在討論是否換用新的溶劑來代替正己烷,但必須保證這種新溶劑的殘留比正己烷更少,能給生產加工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小,其工藝技術也更簡潔,成本更低。


      即使如此,包括陳一文在內的一些學者認為,目前國家相關標準對殘余量定得過高,一些企業在參與標準制定的過程中只從企業利益出發考慮,因此“殘余標準值得商榷”。


      “雖然物理壓榨在正己烷殘留方面表現突出,但其加工方式也并非完美,在榨糖過程中,也會存在對人體有風險的物質殘留。”魏金霞說。


      不過,魏金霞認為,業界有此類爭議是好事,可以給糧油科研工作帶來更大動力,以推動糧油加工技術更快、更好地發展。


      記者曾經在大西北采訪過幾家胡麻油加工企業。有的企業為了保證胡麻油傳統風味,堅持傳統的小磨壓榨方式。不過,這種傳統的壓榨方式亦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瓶頸。


      據寧夏一家胡麻油加工龍頭企業負責人介紹,這種傳統的壓榨方式,如果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只能是增加磨盤數量。目前企業年產胡麻油1500噸左右,如果想做到與現在國內許多大型大豆壓榨企業千萬噸的規模,他笑稱“寧夏全區都放不下那么多磨盤”。即便能找到這么大的空間,企業的原料儲備、能源消耗、排污需求等,也將是企業和環境無法負荷的。


      正己烷確實有毒性,但我們是否可以就此論斷,應該取消化學浸出法?化學浸出法之所以得以廣泛應用,是因為對于企業有利,利于使用、


      利于成本壓縮、利于效率。對于油脂加工產業來說,如果僅僅因溶劑使用問題就取消該生產方式,那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產業必被國際巨頭擊垮。


      相反,為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科技工作者積極鉆研,不斷改進現有的加工方式,開發風險更低、成本更低、有益成分保留更多、安全系數更高的工藝技術,才能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再好的空氣,也有病毒;洗干凈的水果也還有細菌。現階段,作為浸出法不可避免的試劑污染,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將容積殘余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才是業界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


      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宜疏不宜堵。只有合理疏導,使其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才是正道。


      近日,業界有聲音稱,化學浸出食用油對人體存在危害。對于質疑聲,有專家指出,在糧油加工過程中,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要想完全杜絕風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將殘余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