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油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配方的問題,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商業利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周范才 | 北京報道
作為我國解放后的第一代油脂專家,王瑞元親身經歷了我國幾十年來油脂產業的成長和壯大歷程。王瑞元現今擔任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油脂分會會長,參與了諸項食用油國家標準的制定。
對于遲遲未能出臺的調和油國際標準,從最初動議到幾易其稿,王瑞元都是親歷者、參與者。就當前我國食用調和油發展現狀及調和油國家標準等熱點問題,王瑞元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的采訪。
《瞭望東方周刊》:從營養的角度來看,調和油對老百姓的健康是不是有利?
王瑞元:油脂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一樣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米、面、油及其產品是富含三大營養素的杰出代表。從營養與健康的角度看,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是至關重要的,但遺憾的是,世界上沒有一種單一油品的脂肪酸組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上講,調和油是一種好的品種。
《瞭望東方周刊》:輿論一直對調和油市場亂象頗多批評,目前我國調和油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王瑞元: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配方的問題,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商業利益,所以制定國家標準關鍵就是配方的問題。我參加了3次國家食用調和油標準草案的起草,前后討論了半年的時間,我很贊成公布,不管是10種油,8種油,還是3種油,配方應該告訴消費者。現在一些調和油有以次充好的現象,而目前檢測出比例又比較困難,所以國家標準出不來。但是我相信不管怎么樣,這都只是管理的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調和油國家標準遲遲未能出臺的原因在哪里?
王瑞元: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拖了8年時間還沒有出來,確實碰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人覺得調和油加了幾種油能測出來,但是加了多少比例目前卻很難檢測出來。
我個人的意見,不能因為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不出來,食用調和油的標準出來比不出來好,早出來比晚出來好。在我看來,快則今年年底,慢則明年上半年國家標準應該就可以出來了。
《瞭望東方周刊》:據您了解,即將出臺的調和油國家標準主要內容是什么?
王瑞元:在今后的食用調和油當中,是不準隨意冠名的,只能說是什么牌子的食用調和油,而不能說是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芝麻調和油。這些名字以后都不準用,統一都叫食用調和油。但是,要告訴百姓你是用幾種油脂配比出來的。
《瞭望東方周刊》:就是說,現在常見的這些掛名的調和油以后就沒有了?
王瑞元:要掛名的可以掛名,但是必須占到50%以上。而這個很難做到,企業也反對。因為現在調和油占據主要比例的是大豆油,甚至是棕櫚油這些普通常見的油品,你要叫成大豆油調和油就沒有什么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