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消轉基因食品消費疑慮重在管理透明化

    2011-12-21
    摘要:

    [世華財訊]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存有爭議。雖然國內尚未允許種植轉基因農作物,但是并不禁止進口轉基因食品,特別是在轉基因大豆方面。農業部于2002年頒布的《第一批實施標準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以... [詳細]

    [世華財訊]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存有爭議。雖然國內尚未允許種植轉基因農作物,但是并不禁止進口轉基因食品,特別是在轉基因大豆方面。農業部于2002年頒布的《第一批實施標準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中公示了包括轉基因大豆在內的五類17種農產品。然而,農業部的《目錄》并沒有打消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慮。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持續不斷,借助“轉基因食品安全性”這一噱頭詆毀競爭對手的商業戰爭也屢見不鮮。


      近日,有網絡傳言指“金龍魚非法使用轉基因大豆”的事件再度將金龍魚公司推上風口浪尖。12月22日,金龍魚東家益海嘉里對此發出聲明,回應表示該說法嚴重失實,又稱其食用油是安全的。聲明指稱,按國務院規定,農業轉基因安全評價和批準由農業部全權負責。金龍魚食用油所使用的每批次轉基因大豆原料都在農業部申報并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批準文件。


      金龍魚公司的這番聲明,明確地告訴了消費者,金龍魚食用油使用的原料確實是轉基因大豆,并且是得到農業部合法批準的轉基因大豆。因此,從今往后消費者不必再為金龍魚公司使用的是不是“轉基因大豆”而費神了;消費者應將心思更多的放在了解“轉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其對人身健康是否有影響?在眾說紛紜的轉基因食品中,哪一個說法是最科學的?


      目前在對待轉基因食品問題上,官方與民間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企業與個人具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根據近期農業部推出的名為《轉基因明白紙》的轉基因科普宣傳資料介紹,通過安全評價并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其中提到,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品種種植和使用國,一半以上用于國內消費;日本連續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油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


      不過,民間對此非議較大。在網絡上,一篇名為《進口轉基因大豆無異于進口鴉片》的博客被廣泛傳播。其文中描述到,美國大豆是轉基因豆,這種豆美國人自己不吃,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不吃這種豆油,因為這種轉基因食品吃下去對人有什么危害,現在還不是完全十分清楚。但根據一些線索分析,近年來世界流行的各種怪病,很可能與轉基因食品有關,我國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很有可能相當于第二次進口“鴉片”.而且危害還有可能超過“鴉片”,因為“鴉片”你可以拒絕吸食,但轉基因大豆油太多了,你在家不吃,去食堂、餐館吃飯,就不可避免地吃轉基因大豆油。


      近些年的科學研究也并未給予轉基因食品完全“安全”的評價,反而是總結出來幾點明顯的缺陷。一,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對人體產生過敏反應;二,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和內部系統;三,轉基因大豆及其產品可能會影響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性;四,轉基因大豆及產品可能引起跨物種感染,使人類感染動物的疾病,帶來嚴重災難;五,轉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帶來新的不安全。


      正是基于這些不安全的因素,是否要使用轉基因食品一直困擾著消費者。同時,由于官方和民間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轉基因食品”也成為同類商家進行市場銷售額競爭的炒作噱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也源于“金龍魚公司”.


      2010年9月15日,其時在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公司項目擔任策略總監的郭成林通過辦公電腦在網絡發表了《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鱷魚》一文,聲稱“金龍魚調和油70%的基油都是轉基因化學浸出油”,“吃了它使你不能生育后代,它能讓我們的后代斷子絕孫的”.


      這激怒了金龍魚的生產方-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海油脂公司”),他們向深圳警方報案,聲稱其聲譽因此受損,并導致巨額經濟損失。2011年7月14日,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郭成林的行為已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刑期為2010年10月23日起執行至2011年10月22日止),并處罰金1萬元。


      郭成林是內地首個因評論轉基因食品獲罪者。而據當時媒體報道,其事件另有內幕,即金龍魚公司與魯花集團相互誹謗。2010年8月,郭成林任職的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一份180萬元的《營銷策略咨詢協議》。其《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鱷魚》一文不排除是為了該份協議而為,當然亦不排除其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主觀看法。


      其實,無論是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主觀臆斷,還是商家為了爭奪市場而拿“轉基因食品”作為彼此攻擊的利器,歸根結底一方面是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未得到權威的確認,尚未得到大眾的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管理上非常欠缺。


      當前,在我國轉基因標識管理的范圍窄,沒有制定標明進口轉基因食品成分含量的標準,也沒有轉基因食品清單。部分借助轉基因原材料來降低成本的商家,借助此漏洞將本應標明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商品不標識,而競爭對手在知悉情況后,難免會就此炒作,過份夸大轉基因食品的危害,從而加深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疑慮,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要想杜絕這種混亂,避免商家借助“轉基因食品”來相互攻擊擾亂市場秩序,相關部門除了出版《轉基因明白紙》一類的科普資料外,更應該加緊完善轉基因食品的市場管理規范,該標明標識的要標明相應的標識,該說明危害的要在產品介紹中講明因果。此外,也應集中一切力量提升我國的轉基因農產品檢驗檢測水平,加強對轉基因農產品的毒性、抗藥性、有益成分破壞等方面的檢測。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危害,令消費者買的明白,吃的放心。


      (遲精蕊 撰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