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湘聲報
“民以食為天”.據衡陽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蒸湘工委主任劉炫伶了解,由于缺失國頒標準,目前市場出售的食用調和油存在不少問題,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和生命安全留下極大隱患。
這些問題首先表現為“魚目混珠”現象普遍存在。以茶籽調和油為例,純茶籽油每噸價格在6萬元左右,約合每升60元左右,但一桶5升的茶籽調和油零售價不超過70元,這顯然是賠本買賣,所謂茶籽調和油究竟摻雜了什么油,只有生產廠家心里有數,消費者一無所知。
其次是“張冠李戴”問題突出。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冠以如茶籽、花生、大豆等等名稱的調和油,在其外包裝上既沒有主要用油含量標示,又沒有其它調和用油含量標示,如此一來,生產廠家幾乎是隨意冠名而不受制約。
由于缺失國頒標準,食用油生產企業借此大打“擦邊球”,從中牟利。劉炫伶發現,還有一些所謂的食用油生產企業,實質是“灌裝企業”,企業本身并不直接生產油,而是在換瓶過程中摻雜其它油類,就靠這個漁利。
劉炫伶提出了“加強對食用調和油的監管力度”的4項建議:盡快制定相關標準,明確要求,加以規范。所有類型的食用調和油其主要成份和其它摻雜油應制定含量標準,而且要求必須明顯標示于外包裝上;嚴格食用油企業生產資格審批,提高門坎;定期檢查,對含量名不符實、弄虛作假的生產企業,一經查實要從嚴從重處罰;更加明確執法主體。對食用油的檢查執法要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避免多頭監管,最后多頭不管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