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 作者:黃鳳洪
我國食用油自給率低,油脂嚴重依賴進口,進口油脂以轉基因大豆油和棕櫚油為主。當前,國內主要食用油品種中,菜籽油是第一大國產食用植物油源,發展潛力大,是最有希望解決我國食用油安全困局的油脂種類。
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油脂油料研究,對菜籽油的營養特性有著深刻認識。目前我國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油菜品種為“雙低”油菜,是指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餅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爾/克的油菜品種。
低芥酸菜籽油具有非常理想的脂肪酸組成,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脂肪酸攝入結構,且富含天然維生素E、植物甾醇、多酚、類胡蘿卜素等微量營養成分,具有強抗氧化活性,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康復,且能促進生長發育。低芥酸菜籽油除了適用于普通人群外,也能較好的補充中老年、嬰幼兒、孕產婦等特定人群的油脂營養需求,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在加拿大、芬蘭、德國和美國所進行的研究表明優質菜籽油能降低高脂血癥人群和正常血脂人群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為了改善目前現有工藝對菜籽油營養價值的破壞,新的制油工藝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開發出來脫皮冷榨工藝、適溫預榨-浸出制油工藝、低溫榨油制油工藝,能有效保留菜籽油的營養價值,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菜籽油。
在溫度65℃以下壓榨,常常被稱為低溫壓榨,其優點是避免高溫壓榨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雜質,保持了油脂的天然風味;同時毛油顏色較淺,精煉處理簡單,不需要采用高溫脫臭等不利于營養成分保留的精煉手段,將不溶性雜質分離后即可作為食用油出售。脫皮后低溫壓榨得到的菜籽油,其各方面質量指標如色澤、磷脂、游離脂肪酸等大有改善,具有較好的品質特性,在德國,冠名為“冷榨天然菜籽油”的產品在天然食品商店按綠色食品以高于菜籽色拉油多倍的價格銷售,并為消費者所接受。
對傳統精煉工藝進行優化和改善也有利于提升油脂的營養價值,目前一些適度精煉工藝如物理精煉、酶脫膠、低溫脫膠和膜脫膠等工藝正在逐步推廣和使用,如在脫膠工藝中,與傳統脫膠工藝相比,采用超濾脫膠工藝可以有效保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通過動物實驗評價表明,與熱榨工藝和傳統精煉得到的菜籽油相比,低溫壓榨菜籽油在降血脂效果上具有更為顯著的作用。
作為一種食用植物油,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是其最大的優勢,菜籽油具備這樣的優勢,但由于對菜籽油營養宣傳的缺乏,導致菜籽油的市場份額較小。建議加強菜籽油營養的宣傳,讓消費者認識到菜籽油優良品質,從而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使菜籽油的消費市場在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中逐漸做大。再一個就是品牌建設,大量的案例表明成功的品牌運作對于助推一個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而目前國內菜籽油行業中還沒有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們的一些地方企業已經開始行動,開始區域內的品牌建設,并逐漸走向全國,而一些全國性的品牌也開始了小包裝菜籽油的生產銷售,這些都將有效推動菜籽油的消費增加和市場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