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業新潛規則:現流行“調和油”

    2011-03-02
    摘要:

    中國寧波網訊:2月28日晚,寧波網友“醉煙徐徐”在新浪微博上傳了一張照片:昏暗的燈光下,一輛小貨車停在鼓樓附近的“王阿姨文昌油贊子”招牌旁邊,上面裝著兩個臟臟的鐵油桶,工作人員正在抽油。隨后,照片被轉... [詳細]

    中國寧波網訊: 2月28日晚,寧波網友“醉煙徐徐”在新浪微博上傳了一張照片:昏暗的燈光下,一輛小貨車停在鼓樓附近的“王阿姨文昌油贊子”招牌旁邊,上面裝著兩個臟臟的鐵油桶,工作人員正在抽油。隨后,照片被轉載至寧波各大論壇。圍觀網友“心照不宣”地調侃:寧波的吃客有福了,車上一桶桶的是什么,你們都懂的!


      很顯然,網友們懷疑鐵桶里裝的是地溝油!


      前天下午3時,記者趕到了這家在甬上頗有知名度的老店,店主王阿姨正在店里捏油贊子。“小妹,王阿姨60歲了,我怎么會做這種昧良心的事情?”她介紹說,鼓樓這一片的油炸食品店用的基本上是張師傅供的油。此后記者幾經輾轉,見到了供油商張師傅。張師傅開門見山,拿出了一份1月4日與寧波正大糧油實業有限公司簽訂的10噸12度棕櫚油的合同,以及該公司于1月23日開出的散油提貨單,以示清白。


      “油炸食品用油一般是棕櫚油。王阿姨家用的12度是最好的棕櫚油!”張師傅說,他是統一先用油罐車從糧油公司批發來貨,然后再分裝到油桶里一家家送。“平時光注意管子衛生了,現在看來,油桶外面以后也要洗洗干凈!”看得出,張師傅對于被網友“曝光”一事有些懊惱。


      現在流行“調和油”


      在對此事的調查過程中,本市一位供油商向記者披露了一個內幕:“盡管這幾年地溝油淡出市場,可現在流行‘調和油'.”他所謂的“調和油”,并非指正常意義下的調和油,而是指以次充好,將棕櫚油摻入大豆油、色拉油中的“混合油”.“這個就是業內的潛規則。棕櫚油與大豆油相比,最高的時候每噸價格相差1000元左右,即便現在,一級大豆油與最好的12度棕櫚油也相差每噸300元。不摻油,油錢怎么省?”


      他告訴記者,這個兌油也有講究。就拿棕櫚油來說,它分很多種規格,像12度、18度、24度、48度等。度數指的是熔點,12度指到溫度達12度時就可以熔化成液體。度數越高,價格越低。


      “你看現在是春天吧,氣溫基本高于12℃,那么就在炒菜的大豆油、色拉油中摻入12度棕櫚油,這樣’調和‘起來的油就不會凝固,也不會被發現;而到了夏秋時間,一些商人就會打起更便宜的18度甚至24度棕櫚油的主意。那時氣溫更高了,摻進去后油同樣不會凝固!”


      他頓了一頓,接著說,“還有個問題,大豆油偏白,棕櫚油偏黃,他們在兌之前還會進行特殊的’脫色‘處理。這樣就更’萬無一失‘了。”


      他說,目前寧波食品油總供應商共有金光和正大兩家。所有的二級供應商是從這兩家來批貨。隨后,他給記者看了一條《寧波正大3月2日報價》,上面顯示一級大豆油10500元/噸等。“可你現在去看那些二級供應商,好多一級大豆油的報價也是10500元/噸,他們難道不用物流、沒有人工,在做’貼本‘買賣?這從價格上明顯就能看出,摻了棕櫚油!”


      但是,這位業內人士又說:“很多二級供應商本來也不愿意摻,但不摻油,價格下不來,下不來就沒有人買。所以這些人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就轉去經營一些低端油類。”


      鏈接:我國的棕櫚油基本上由馬來西亞進口,根據其熔點不同而分為不同等級。低于24度的棕櫚油即可用于油炸食品用油。棕櫚油區別于其他植物油,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50%,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美國就曾長時間認為棕櫚油有害于健康而限制其進口。


      寧波日報見習記者單玉紫楓 實習生吳文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