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6月24日訊:?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隨著近期“稻米油”等新品高端食用油上市,蘇州市面上并存的食用油品類已達近10種,不少消費者開始對如何選擇食用油心存困惑。“不要買調和油,那個不好。”“怎么不好,調和油什么營養都有,你沒看電視廣告里說,調和油最有營養。”“你別聽電視廣告的啊,什么都有才不好,得要純的才好。”在超市里,類似的爭執時常可以聽到。
市民該如何選擇食用油呢?23日,蘇州媒體對此作了一番調查。
現象 好像啥都能拿來榨油
23日,已風靡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高端食用油“稻米油”,正式出現在蘇州市場上,某品牌稻米油系列產品開始大規模上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稻米油專家李里特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稻米油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就已充分開發和利用。
但由于米糠原料難以收集,缺乏先進的米糠穩定化技術,再加上稻米毛油制備、精煉要求難度高,稻米油產業以前在我國幾乎沒有發展。
無獨有偶。就在該品牌稻米油高調上市之前,其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也在蘇州推出了自己的2010年新產品。巧合的是,3個品牌的新食用油產品都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保健食用油身上。
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調和油利潤不斷走低的形勢下,廠商將更多主打高端市場的保健調和油。
但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選擇一多就有些迷糊了。“從調和油到后來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以及橄欖油等,我發現超市的食用油品種真是太豐富了,名稱多得都有點分不清了。”對于又有稻米油這樣的新產品上市,消費者趙女士在高興之余,也表達了無從選擇的無奈。還有消費者對于如此之多的油品質量是否安全也表示了擔憂:“感覺好像現在啥都能拿來榨油,也不知道那些新品種的質量是否可靠。”
疑惑? 調和油無國家標準
面對消費者的疑惑,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講,所有的食用油產品,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都是安全的、有營養的,都對健康有好處,只是包含營養成分的程度不同而已。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多數食用油產品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如《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5項食用植物油產品國家標準,就在2003年10月1日集體“上崗”.
但對于很多消費者比較熟悉的調和油,目前則還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食用調和油一度成為今年3·15被曝光的對象。
調和油里各種油品的比例到底是多少?記者就此問題詢問了市區一些大賣場,他們表示調和油的配方是按照含量多少來排列的,但并不清楚每種油品的比例。
據了解,我國的《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從2005年開始制定,但千呼萬喚終未出來,但至今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也未出臺。
支招? 輪著吃更有益健康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面對這么多品種的食用油,有市民想了一個高招:不同的油品輪著吃。吃完玉米油再吃大豆油,然后花生油、葵花籽油……這樣的吃法得到了專家的肯定。
據介紹,雖然不同的油品營養有區別,但沒有一種油品包含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靠一種食用油包打天下,很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消費者應當注意平衡膳食,均衡營養,各種油混著吃,其實更健康。但油品的攝入量每天不宜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