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食用油概念成炒作“重頭戲”

    2010-05-11
    摘要:

    東南早報5月12日訊:近兩年,高端食用油開始更多地走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據業內人士透露,早幾年的泉州,橄欖油、山茶油以及其他各種高端調和油僅僅占領不到5%的食用油消費市場,但目前這個比例正不斷上升。在這... [詳細]

    東南早報5月12日訊:近兩年,高端食用油開始更多地走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據業內人士透露,早幾年的泉州,橄欖油、山茶油以及其他各種高端調和油僅僅占領不到5%的食用油消費市場,但目前這個比例正不斷上升。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越來越多高端油的出現令普通消費者產生了不少疑問,不同品牌和系列的高端食用油在調和比例、健康功能以及價格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為此,記者展開了新聞調查。


      概念成炒作“重頭戲”


      經過走訪市場以及業內人士的介紹,記者發現“進口”、“健康比例調和”是橄欖油以及不少高端油所推崇的概念。“很多消費者認為國外進口的就是好,‘健康’在這幾年也備受推崇,但是說白了這些概念都是炒作。”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國內的純橄欖油全部是從地中海地區進口來的,但分為國內分裝與原裝進口兩種。被貼上原裝進口標簽的橄欖油擁有國外的包裝,但實際品質與國內分裝的純橄欖油并無區別。


      由于橄欖油遇高溫便會失去營養成分,為了適應中國消費者飲食中高溫烹飪的習慣,市面出現了不少橄欖調和油,例如橄欖葵花籽油、橄欖葡萄籽油等等,橄欖調和油能夠在高溫烹飪中避免橄欖油中營養成分的流失。這些調和油中有不少推出了“健康”的概念,但是橄欖油與其他油之間的調配比例不得而知,消費者無法判斷橄欖油是否在調和油中占大部分。


      據專業人士介紹,橄欖油的名稱按其等級只能分為特級原生橄欖油或特級初榨橄欖油、原生橄欖油或初榨橄欖油、普通原生橄欖油或普通初榨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等。而橄欖調和油沒有具體的標準細則,與什么油調配在一起、橄欖油的比例應占多少,都是廠家自主決定的。


      一位從事食用油生產技術研究多年的陳姓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特級原生橄欖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通常采用冷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提取的橄欖油,天然純正,營養沒有受到任何破壞。而所謂果渣油,就是從油橄欖果渣中提煉出的油,再和初榨橄欖油混合,這種油質量比較低。實際上,一些生產廠商和經銷商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以價取勝,將精煉橄欖油和一定含量的初榨橄欖油進行混合后,貼上純橄欖油的標簽進行售賣。這種油的調和比例消費者無從知曉,標簽上也從不標明,營養和口味較差。”


      業內人士透露,國家目前還沒有出臺標準對調和油的調和比例進行規范,大多數是企業自行控制調和比例。目前有一些企業推出特殊的橄欖調和油成分比例以炒作成分居多,其實每個橄欖調和油生產廠家在比例控制上都是差不多的。而一些不良商販將橄欖油比例降至最少,加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櫚油等,以牟取更多利益。


      價格起點高


      在泉州市區各大超市,記者發現同樣規格的橄欖油和橄欖調和油價格相差懸殊,最便宜的橄欖調和油價格不到30元/瓶,而純橄欖油價格全部突破50元/每瓶。據一家品牌食用油生產企業的陳總經理介紹,普通橄欖調和油的價格與純橄欖油價格差距一般在一倍左右,純橄欖油每500毫升的價格從80元到140元不等。


      站在高價格起點上的橄欖油,市場前景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目前看來價格會一直漲上去。但它的價格是虛空的,不僅僅是橄欖油,其他高端油也一樣。”一位業內人士說。


      造成高端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消費者對高端油的消費迷信是產生高端油高利潤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追求健康的概念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高端油打出的健康牌令部分消費者對其趨之若鶩,價格自然往上漲。另外,中國市場銷售的絕大多數橄欖油依賴進口,橄欖油等高端油進場較慢,供應量的限制使價格看漲。而各個生產商及經銷商對高端油把控的參差不齊,造成了市場上高端油的價格區間分布不均。


      而產生高端油高利潤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便是食用油各大品牌之間存在的“潛規則”.“企業之間的定價是有默契的,如果其他品牌的同質量產品賣出了高價,你也不大可能將自己品牌下面的同類產品標上很低的價格。這種默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端油的價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該業內人士還表示,要解決高端油的價格問題,除了國家要出臺相關的規定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市場來監督企業。走在行業前列的食用油品牌企業,也可以自行推出行業標準,規范自身行為。


      消費者難辨優劣


      “普通消費者消費意識仍比較薄弱,也很難通過眼觀或者鼻嗅來辨別橄欖油的優劣,只能注意日期和成分標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認有聲譽的品牌。市場魚龍混雜,品牌是關鍵,買高端油時應該盡量在大商超購買。”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


      正宗純橄欖油顏色金黃中帶綠,作為消費者來說,要準確判斷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很多企業都選擇深色瓶罐裝橄欖油,理論上來說,深色瓶具有遮光性,可以延長產品的保質期,但是在透明度方面跟不上。消費者完全無法通過深色瓶觀察到瓶內橄欖油的顏色。


      橄欖油的灌裝和生產的時間都是消費者需要注意的。如果經銷商進口期延長,例如批量進口后囤積,那么橄欖油就會產生內在變化,造成油脂營養流失。過期的橄欖油除了出現沉淀物外,味道也不一樣。由于橄欖油油脂容易氧化,最好在開瓶后的一個月內食用完。由于橄欖油對光敏感,光照如果持續或強烈,橄欖油將更容易被氧化。


      目前,市面上一些純橄欖油實際上是用廉價的傳統油脂勾兌的油。還有部分中國區域代理商和地區經銷商以迎合市場的需求為借口,知假賣假。一些所謂的橄欖果核油或烹調橄欖油,實際上就是果渣油或是純橄欖油。消費者和經銷商一定要仔細辨別產品標簽上的品名。


      另外,橄欖油的最佳儲存器皿是金屬TIN裝。與其他器皿相比,它能夠讓橄欖油的保存時間變得更長,且其中的營養元素不易被破壞。但由于造價成本太高,只有少數進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使用該器皿,國內生產廠家使用的大多數是不易透光的器皿進行包裝生產。


      “由于很多消費者弄不清調和油中的比例,無法認準好的調和油。所以可以選擇吃純的食用油。但是,要多買幾個不同種類的純的食用油,每周換著吃,保證營養均衡。”該業內人士說。


      ■相關鏈接


      山茶油量少價高


      近日,記者從業界獲悉,近兩年來受到消費者追捧的山茶油產量存在局限性,總體價格與以價高著稱的橄欖油沒有太大區別。


      據了解,山茶油的生長過程有“十月懷胎”一說,需要經過一個11-12個月的周期才能從山茶樹果實中提取出優質的山茶油。目前,在我國的江西、湖南、福建等地都種植有山茶樹,但分布較為零散。山茶樹需經5-6年的培育方能結果,10年才能進入盛果期。作為傳統作物,山茶樹以往并未受到重視,品種未被改良,現在面臨著山茶樹老化、產量降低的窘境。


      業內人士介紹,現階段,大型的油品生產廠家不需要做山茶油,因為其產量太少,無法滿足廠家生產銷售需求。而小的品牌廠家雖然油品質量不錯,但是由于品牌不響、市場影響力不大,很難搶占到市場。如果大品牌廠家要拓展品種,大多數是購買小廠家的山茶油進行罐裝,在這其中很大的利潤空間就被灌裝企業壓榨了,小廠獲利其實是很少的。


      另外,市面上也流通著不少私人作坊自己生產的山茶油,也就是毛油。毛油雖然純度高,但是由于缺少完整的提煉加工,各項指標容易超標,再加上包裝簡易不利于油脂儲存,保質期也相對縮短很多,所以私產的茶籽油并不是很健康。


      “由于受到種植區域以及加工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山茶油的產出量并不多,這就直接反映到了山茶油的價格上面來。雖說同樣是高檔油,但是由于消費者對山茶油的認知不夠,在同等價格對比的情況下,消費者反而更傾向于購買進口的橄欖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往重視程度不夠以及科研優化改良研究不足,長期下來我國的山茶油沒有形成區域生產線,再加上生產加工程序參差不齊,以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受到誤導,很多消費者反而認為毛油才是好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