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威海晚報
?
買來的香油拌菜吃時出現怪味兒,是假的嗎?市場上香油每斤賣價從8元到23元不等,怎么會有這么大差價?
?
買來的香油拌菜吃時出現怪味兒,是假的嗎?市場上香油每斤賣價從8元到23元不等,怎么會有這么大差價?摻假香油摻了什么假、怎么辨別?摻假的成分對人體有害嗎?針對以上種種問題,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香油摻假、勾兌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
香油拌菜拌出怪味兒
?
年前,市區李女士和婆婆一起采購年貨時,在市區澇臺集上看到一個賣香油的攤兒,攤主是一位駕駛三輪車的男子,車上拉著一臺磨油的機器。攤主說,自家出售的香油都是現磨的,聞著吃著都很香。“我看他車上拉著機器,站在攤兒附近就能聞到一股濃香。”李女士說,她和婆婆都覺得應該是真香油,就買了一瓶準備過年用。
?
幾天后,李女士在做涼拌菜時滴了點新買的香油,可一家人一嘗就覺得味兒不對。“特難吃,有股‘地溝油’的味兒!”李女士的丈夫司先生說,妻子買來的香油聞著有一股濃香,可吃起來卻味道刺鼻。“正常的香油應該有一股芝麻純香。”司先生說,他懷疑妻子從集上買來的是假香油。
?
廉價香油可能是“問題油”
?
2日上午,在高區帝王宮市場,記者以買家的身份來到該市場一家糧油店內,店門口放著一張桌子,上面放滿了用玻璃瓶和塑料桶散裝的香油。
?
“香油怎么賣的?”記者問女店主。
?
“看你要什么樣的,有18塊錢一斤的,有15塊錢一斤的。”女店主說。
?
“我家剛開了個小飯店,要多買點兒。”
?
“那你拿這份10塊錢一斤的,很多開飯店的都要這種。”女店主說,要是自己吃,就拿20元一斤的,比較純正。
?
“便宜的都兌了不少色拉油。”該女店主說。“貴的就沒兌嗎?”記者問。“哈哈,基本上沒兌。”店主笑了笑說。
?
記者又先后該市場另外一家出售香油的店面、西城市場某糧油店和一個流動趕集的香油攤進行了暗訪,經營者們對勾兌香油的事都不諱言,其中一位經營者說,賣的香油的確是自己加工的,但根據顧客需求不同,香油的純正程度不同,最便宜的有8元錢一斤的,肯定要兌色拉油。而當記者將李女士買來的香油拿出來時,一位店主說,這瓶香油味道很刺鼻,跟純正香油的味兒差太多,估計是加了香油精。
?
勾兌的香油真假難辨
?
在市區塔山早市擺攤的老戚從事糧油生意十七八年了,他賣的香油一直是自己加工制作的。
?
“正常磨制香油不但費時費力,利潤也不高。”老戚說,芝麻出油率在40%左右,也就是說2.5斤芝麻才能榨出一斤香油,按每斤芝麻批發價9元錢計算(芝麻質量不同價格不同),一斤純香油所需芝麻的成本價就有22.5元,而油瓶油桶、水電、人工等都要另外算成本。“做一次香油,先要炒芝麻,然后磨芝麻,最后才能出油。”老戚說,用現在機器,歷時4—5個小時才能生產出約40斤香油,每斤的利潤只有幾毛錢,而勾兌的香油成本就要低得多。
?
老戚介紹,他以前聽人說過,假香油分兩種,純假和摻假,前者的做法是,100斤色拉油加1斤香油精再加2斤棉籽油,經充分攪拌就成了“香油”,而后者則是在純香油中加入其他成分,比例自己控制。老戚說,色拉油的顏色比較淺,可用黑油調色,至于味道,香油精放得恰到好處,就可以使兌出來的假香油在味道上以假亂真。老戚說著就打開了自家香油瓶的蓋子,記者聞了聞他的,又聞了聞李女士買的香油,味道略有差別,都很香,顏色一瓶深點一瓶淺點,成分難以辨別。
?
“把一滴香油滴進清水碗里,純香油會變成薄薄的油花,很快散出去,滿碗都是小油珠。”老戚說,而摻假香油油花小且厚,不易擴散,另外,將香油放入冰箱,在-10℃時純香油仍為液態,摻假香油則會開始凝結。
?
銷售“混合香油”涉嫌欺詐
?
勾兌香油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害?四〇四醫院急診科醫生表示,香油精是香精的一種,具有食品安全標識的食用香精,只要不過量食用,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如果過量食用質量較差的香精則會威脅身體健康。
?
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9年1月開始實施的芝麻油新標準(GB8233-2008)規定:(芝麻油)不得摻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據市質監局工作人員介紹,該項標準屬強制性標準,符合該標準相應要求的產品,才能冠以“芝麻油”、“芝麻香油”、“小磨香油”等名稱。如果所用香精等是工業所用,而不適合食用的話,還可能構成健康傷害,如果出現此種情況,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進行賠償。
?
對于勾兌香油,山東威海衛律師事務所律師苗麗表示,如果經營者用香精和其他食用油等勾兌香油并銷售,此行為涉嫌消費欺詐。
?
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科工作人員也表示,用香精勾兌食用香油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市民發現此類情況可撥打12331進行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