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企業觀察報 作者:婁向鵬
?
農業很火,電商很熱。
?
據統計,2010年以來,過萬億工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投資額過億元的企業有100多家,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的企業有上千家。除上市農企資本外,房地產、金融、能源、IT、快消品等各行各業的資本紛紛相中農業這塊存世歷史最久的產業。
?
網易丁磊養豬,萬達投資5億元在京郊建農業園,聯想控股種藍莓、獼猴桃,煙草大王褚時健的“褚橙”熱賣,恒大投資1000億元布局糧油、乳業、畜牧三大板塊……此外,電商、物流等行業布局生鮮市場。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垂直電商上演“觸電也瘋狂”。
?
需要提醒投資者中的“農業控”們:農業并不是“唐僧肉”,觸及即可一步登天;電商也不是“孫悟空”,法力無邊神通廣大。農產品(13.45 -0.3%,問診)“觸電”只是在行業發展道路上的有益探索,其能量究竟有多大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
做農業如同唐僧取經
?
從幾千年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品牌農業轉型,難度系數非常高,其過程猶如唐僧取經,要過很多難關,解決很多問題。從商業經營效益的角度看,這是其他傳統行業難以接受和適應的。
?
聯想在正式投資農業之前,用了3年時間做前期調研和論證,投資之后柳傳志又表示,“不管是10億元還是20億元咱投得起,并且不急于賺錢”。這也表明,著急賺錢就做不了現代農業。
?
做現代農業為何這么難,這么慢?
?
首先,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徹底不同。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必須經歷“十化”。
?
1.生產加工集約化、產業化。
?
生產的組織要產業化,產品的產量要成規模。只有具備一定規模,實現種、養、加、銷緊密相連,打通第一、二、三產業的,才叫做農業的產業化。這樣才能實現集約、高效、低成本,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才能統一和實現標準化。產品才會在市場上產生影響力,銷售才會有持續性,品牌才會得以樹立。然后才可能與現代食品工業對接,最后實現與現代化金融、商業對接,建立長期的信息平臺、信用體系、交易平臺、流通渠道。
?
2.信息、技術和管理集約化與整合化。
?
現代農業與傳統的“作坊”式農業的本質區別就是生產組織方式不同,也就是經營者從“自己耕種”變為“指揮別人耕種”。
?
以美國為例:播種前,經營者與期貨公司簽訂農產品收購合同,定好收購價格,合同交給銀行做信用抵押,期貨公司將貨款直接打給銀行。播種時,經營者找到種子公司代為播種,之后種子公司會找經營者索要信用證明,最后交給銀行做抵押,支取現金貸款。其余諸如除草、施肥、收割等環節均是如此。
?
現代農業是社會化的大分工大合作。需要整合全球農業信息、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資源,甚至整合引進農業之外的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并且進行集約化應用。
?
3.生產加工標準化、生態化。
?
所有產品的種植、養殖和加工過程都必須有統一的、高質量的標準,確保其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不能到了市場上一批一個樣,一年一個樣。
?
同時,產品至少要做到無公害,進一步要追求綠色和有機,甚至達到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態化程度。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不利于消費者健康、透支生態環境的不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
4.產品和企業價值化、品牌化。
?
農產品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產品品質不易顯現,高品質無法轉變為高價值。這就要求經營者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和品牌建設、注入,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創造更大價值。
?
5.原料和銷售市場的全球化、企業資本化。
?
現代農業要求經營者具有全球視野,選擇原料來源和銷售市場要放眼全球、平衡淡旺季,以穩定企業經營和收入。半年忙死半年閑死的情況不應出現在現代農業中,這樣的方式在未來也沒有競爭力。
?
在原料和銷售市場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定會伴隨著投資并購等資本運作。這對經營者的人才隊伍、管理水平和運營能力是一大考驗。因為現代農業的特點決定了其不是單純靠規模、技術就能取勝的,更不能以機械化水平作為標準進行衡量,而是要以生產組織方式為基礎進行布局。
?
其次,農業投資周期長、風險高。肉牛沒有3年出不了欄,大多數果樹沒有5年結不了果,陳紹鵬在被問及佳沃何時能夠盈利時直言:真正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盈利需要10年左右。即便是技術再先進,農業也不可能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命運,旱澇、病蟲害等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
?
再次,農業產業鏈長管理難。產業鏈的整合和運營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戰線越長,環節越多,成本越高,發生錯誤的概率也越大。網易的丁磊曾表示:我們確實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雙匯董事長萬隆在“瘦肉精”事件之后表示,“要調整我們的產品結構,往上游發展” 。
?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農業人才難覓難留。農業最需要的是既懂農業種養和加工,又懂管理和營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現代農業企業普遍和突出的瓶頸。就連跑在現代農業最前面的聯想佳沃集團,也找不到適用的人才,只好自己培養。
?
農業電商的六個關鍵點
?
現實告訴我們,電商不是救命稻草,趨勢不代表現實,不能把寶全部押在電商上。
?
與純互聯網基因的企業不同,一般來說,電商手段不能孤軍挺進,要從全局、長遠和現實綜合籌劃。同時,要調動營銷組合的產品、價格、服務等傳統營銷因素,打動顧客,實現銷售。做電商需要抓住“六好”關鍵點。
?
第一,定好位。農產品電商模式是趨勢,關鍵在于如何定位。對于外部因素,主要是企業經營的產品類別在電子商務零售領域中的容量、成熟度、競爭程度;對于內部因素,主要是企業傳統線下營銷資源現狀,如何與企業線下營銷相結合,相互助力,避免產生矛盾和沖突。
?
目前,除堅果、零食、茶葉等少數品類市場相對成熟外,其余農業食品并非網絡零售主流類別,市場還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習慣培育過程和成熟周期。所以,大多數農業企業在B2C電商領域運營策略應該是“先占位,再發力”,穩步推進。
?
從傳統農業企業整體營銷角度,電商板塊的功能定位為“占位子,打基礎,樹形象,積經驗”的策略比“大投入、搶份額、沖銷量、賺利潤”的策略更穩妥、更務實。
?
第二,搭好臺。目前,根據國內B2C市場數據,天貓商城應該是農業食品企業的首選電商平臺。若沒有成熟的電商運營團隊,不建議多平臺同時進駐。應以“先聚焦,再拓展”為最佳策略,先鍛煉隊伍,積累經驗,等時機成熟,再開拓1號店、京東等其他電商平臺。
?
第三,爆好款。明星產品缺失,是傳統農企的普遍問題。傳統中小企業往往產品種類很多,但是銷量很低。在全國的市場里,根本談不上打市場、做品牌。
?
在電商世界里,一個品類里只允許一個品牌冒尖做代表。基于這個網絡經濟極為突出的特點,明星產品就顯得非常重要。當消費者認準某個品類產品的第一品牌時,會在搜索中直接輸入其品牌名進店選購,繼而帶動店鋪內其他關聯產品的銷售。打造一個高人氣、高引流的爆款產品,是品牌在電商平臺突出重圍的最優選擇。
?
第四,體驗好。相比傳統購物,在電商購物的過程是看到產品,然后跟在線客服溝通、下單、等待收貨、收貨付款、產品使用、產品評價。在上述一系列過程眾多接觸點中如果哪一環節的體驗不好,消費者就會立即棄你而去。例如,三只松鼠對提升用戶體驗大膽地進行了創新:在客服溝通上,一改過去淘寶“親”的叫法,改稱為“主人”,包裹箱和里面的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給消費者的額外驚喜——紙袋、夾子、垃圾袋、紙巾、微雜志、工具等一應俱全,這樣細微的服務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
第五,互動好。以用戶為中心,建立用戶社群,與用戶互動,讓用戶參與產品的開發和改進,這又是重要的互聯網營銷思維。鄉土鄉親是一個窄類茶葉品牌,去年業績過千萬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線上和線下有效互動起來,把用戶當成主體。“我發現在微信時代,要把活動的權利交還給用戶,邀請他們自己來發起,自己寫文案、找地方、做組織,我們在幕后支持他們,慢慢就能建立起一個自組織的城市茶友會。就是社群營銷。”這是鄉土鄉親創始人趙翼的心得。
?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參與感》這本書中更是明確地指出:參與感是整個品牌和社群的靈魂,用戶不在意你品牌的偉光正或高大上,只在意這件事情是否跟他有關。不論是激勵主辦活動的人,還是參加活動的人,都是在去中心化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
第六,選好人。現代農業、品牌農業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復合的領域,電商化更加需要知識復合型、資源整合型和跨界創意型人才。人才隊伍比錢財設備更重要。
?
說到底,我們仍在向電商取經的路上。在這條路上沒有“孫悟空”,事實上,即便是孫悟空,也不能“一個跟頭翻到西天”,也是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抵達最后的目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