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銷商羊毛出在狗身上營銷之路

    2014-07-15
    摘要: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企業的結構越來越龐大,專業的分工越 來越精細。靠個人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 [詳細]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企業的結構越來越龐大,專業的分工越 ? ?來越精細。靠個人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所以,要成功就必須借用他人的力量而不僅僅是靠自己的艱苦奮斗,要最大限度地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外界資源為我所用,從而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快捷地達到我們預定的目標。這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
    當前的白酒行業仍在進行調整,雖說行業在改革,白酒人的思維在轉變,但產能過剩,需求萎縮、資源耗盡,營銷成本還是不斷地在上升,根本無法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轉嫁,各大廠家及經銷商自己給自己設置了嚴重了市場阻礙,拼命進行市場投放,資源攻堅戰!造就了真正做實業的酒企也沒有幾根羊毛可拔了。如此環境下,各大企業或想要通過改變商業模式的做法也無法力挽狂瀾。
    另一方面,酒類終端卻將“羊毛出在狗身上”這種“葵花寶典”在酒類企業或經銷商身上練的淋漓盡致,甚至已經愈演愈烈。多數終端商家不是養羊剪毛,看羊剪毛,而是見羊就拔毛,有的甚至沒有羊毛拔,血剝羊皮也在所不惜。一間包房一萬元,一家酒店或超市幾十萬元,已經是事實而不是神話夢話了。雖說這種方法是被消費大眾默認為理所當然的生財之道。但是稍微具有前瞻意識的商家與企業家,多少還懂得資源創造財富的道理,在具體實施商業對應策略上很忌諱舍本逐末式的殺雞取卵,而酒類終端恰恰在這點上犯了大忌。
    這主要源于酒類企業普遍缺乏抗衡終端商家的實力品牌,自己底氣不足,不敢在談判桌上與勢力強勁的終端叫板,談判籌碼的缺失。關鍵還要需要企業或經銷商自身強大,先讓自己擁有別人有求于你的“買點”和“出羊毛的狗”。
    筆者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破現有盈利模式,通過多種方向整合資源,創新盈利模式,讓羊毛出在狗身上。
    解決這樣的困境,我們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如何整合產業內的資源和環節。即突破固有的產品成本傳導模式,創新或者衍生出新的產品。不再向消費者和市場轉嫁成本,不再讓羊毛出在羊身上,實現真正的廠家商家消費者的三贏。
    第二:如何整合界外資源。就是跨界資源整合商業模式。如整合互聯網資源等。通過跨界共享資源轉移成本提升效益,最終實現第三方買單。
    案例分享:淮北張老板的故事
    經銷商張老板主要做食品飲料生意,擁有當地市區內的500多家終端的直接配送服務能力。
    2003年底,張老板的一個上游廠家推出了一款新的果奶產品,在廠家的整體上市案中,要求駐地機構的業務人員要在H市的500家終端張貼POP和橫幅,至少要持續半個月。廠家在當地的辦事處有6個人,全部出動跑各個中小型終端張貼POP差不多需要三天的時間,以每人每天平均工資100元計算,人員的成本就是:6×3×100=1800元;給每家店的小禮品平均費用約為4元,合計就是4×500=2000元;其他車輛雜費約500元。這個市場方案的執行成本是:1800+2000+500=4300元。同時還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這些POP張貼到終端后,平均保持時間不過5天,不是被風吹了,就是被人撕掉了,或者是被其他廠家業務員給覆蓋了。錢是花了,真正的效果沒有多少,若要重新安排張貼,費用又得翻一番。
    張老板由此受到啟發,讓手下的業務員對H市的各中小型終端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表明:H市共有500余家中小型終端,平均每個終端可以有效張貼10張POP,掛兩條橫幅。經過談判,張老板每年給每位個體老板約價值600元的產品,然后取得每個終端POP及橫幅的獨家張貼權,并且利用自己的業務員在送貨的時候進行POP張貼工作。最后有八成以上終端接受這個方案,畢竟一年多賺了600元。
    調過頭來,張老板又找到了自己的上游廠家,提出了下面的方案:H市有500余家中小型終端,張老板保證在這些終端的POP的張貼覆蓋率在80%以上(每店一張),每個檔期是10天,每次收取3000元的費用,一次多張及長期客戶可以再打點折。超乎張老板的想象,7個大廠家有5個立即答應下來,因為這賬誰都會算:一方面是費用要比自己組織業務人員出去張貼便宜,更為關鍵的是能保證覆蓋率和持續時間。
    張老板再接再厲,又聯系了其他一些大廠家。很快,首批第一個月三個檔期的名額爆滿。張老板安排業務人員與各終端簽署合同,自己再與廠家分別簽署合同,張老板的盈利是:
    1.收入。每次10個廠家,每月3次,共應收取費用:10×3×3000=90000。扣除折扣因素,實收85000。?
    2.支出。400個簽約終端,每個終端平均每月50元成本,共支出費400×50=20000。加上一些因此給業務人員的獎金成本及部分地段好終端的后期加價,實際付出38000,每月利潤四萬多塊。
    截止到今年九月份,張老板在代理終端POP張貼上已經賺了20多萬元的純利潤,提高了業務人員的收入,增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張老板借此與一些原本沒有往來的廠家搭上了線,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張老板借此控制了H市的終端宣傳陣地,為今后的盈利打下了基礎。
    案例分享:張老板的擴張之路
    王老板原來是沈陽南二批市的一個普通的經銷休閑食品、調料、飲料、酒類的批發商,在經營過程中不斷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逐步從飲食擴展到衛生餐具乃至生鮮食品的經營,使眾多飯店享受到打包式的上門服務,節省了人力,價格上也得到優惠。最近還與當地的某專業雜志結成聯盟,依托自己的客戶網絡來為雜志發行開路。經營機構也逐漸從批發市場里走出來,03年底成立了自己的行銷公司,設立了推廣、品類管理、公關、管理等部門。公司只在沈陽范圍運作,其他地區堅決不去。王老板從一開始起就立志把沈陽市場做深作透。
    王老板現在覆蓋了沈陽60%左右的中低端餐飲市場,并且逐步擴展到賓館、機關中,眼下正計劃著與某大專院校舉辦賓館服務專業的委托培訓,借此拉近與酒店、賓館的客情。這樣公司就從產品實物的經營轉移到包括服務在內的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的后勤總部。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精心經營使王老板具備了強大的營運能力,甚至能夠與電視臺進行媒體代理投放的談判,能夠拿到價格很低的黃金時段。很多外地廠家特別是福建、廣東的食品企業以及湖南、四川的酒類廠家進入沈陽市場都要先接觸王老板。
    王老板現在只要企業把原來的市場投入交給他剩下的所有工作都由他來代勞,逐步的很多產品單獨進入自己下游的網絡變得相當困難,包括結算在內的難題使他們不得不找王老板幫忙,這樣王老板就成了收租金意義上的地主了。
    案例分享:武漢周老板的賺錢之道
    武漢周老板主要經營休閑食品,產品線主要集中在薯片、瓜子之類,由于產品特性所在,這類產品的線下促銷活動特別多。雖說是廠家出錢來策劃,但涉及一些終端交涉、具體場地人員安排,還是要周老板來進行協調。時間一長,周老板逐漸對促銷活動摸清了門路,從接受讀懂廠家的整體策劃方案開始,然后根據方案的要求,安排促銷人員的招收培訓、與賣場的相關人員進行場地檔期談判、器材準備、大型活動的政府部門申辦手續,以及在活動開展時的人員車輛調度等等。周老板及手下的員工對促銷活動的安排執行流程已經很熟悉了。后來,一些其他廠家的駐地促銷主管也過來請周老板幫忙,咨詢有關促銷活動的安排等。
    經過一番調查,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廠家的促銷活動差不多天天有,市場總量很大。
    (二)各個廠家的促銷活動主管水平參差不齊,活動安排的效率效果也是高低不一,從而產生大量的浪費和無謂的周折。
    (三)由于廠家或經銷商都是單獨承辦促銷活動,費用無法分攤,綜合成本必然較高。
    (四)許多廠家越來越多地側重地面促銷,而一線業務人員又因為怕麻煩,不愿意接手更多的促銷活動,這樣矛盾就出來了。
    這么一分析,市場需求也就出來了:
    (一)每一個廠家都希望能高效進行促銷活動的安排。
    (二)一線業務人員希望有促銷活動的效果(促銷畢竟對銷量的提升有幫助),但又不希望費心費力具體操作。
    在經營上,周老板主要依靠所積累的大量實際操作經驗和與各個賣場促銷管理部門的客情關系。由于大量的促銷活動與各賣場會有不斷地聯系,進一步地鞏固了周老板與這些賣場相關人員的合作關系, 在談判上也方便不少,時間場地的安排上以及費用的收取上給予了不少照顧,且對自己的產品經銷生意也帶來了不少便利。而對于廠家來說,同樣甚至更低的費用,把促銷活動交給周老板的公司來全面代理,從效率到效果都提高很多,省心省力,何樂而不為?由于投入低且產出快,周老板的促銷代理公司開張兩個月就開始轉入盈利期。這個促銷代理項目按照場地分為社區活動、大型賣場活動、中小型連鎖活動、廣場型活動等;按規模分從小型的單人促銷活動到大型的綜藝性演出秀。到2005年年底,周老板在促銷代理公司上的盈利已經突破了40萬元。今年,周老板已經開始拓展促銷人員的輸出代理生意,預計到今年年底,利潤將會大幅度地遞增。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看到部分經銷商開始在節點上收斂,通過將自己的資源優勢凝練在某一節點上實現自我的盈利的創新,將羊毛出在狗身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過令人擔心的是許多白酒經銷商和企業還沉浸在原有的思維模式里,試圖沿襲原有的模式通過策略和技術層面的調整走出危機,或者還沒有深刻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和長期性,以為白酒行情像向股市一樣用不了多久就會觸底反彈的。這是和危險的,現在的白酒行業,不創新,不改變就沒有辦法走下去,因此,白酒企業一定要積極應對,開闊視野,盡快找到羊毛出在狗身上的的商業模式。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