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能減肥?這的確超出了常識,但絕不是噱頭。
其實近年來,國內食用油廠家已不約而同地將"MLCT中長鏈脂肪酸油",即俗稱的“減肥油”作為研發項目,各自儲備了一些技術專利,包括中糧、豐益、三星等。
國內的廠商們隱而不發,較早掌握MLCT技術的日本公司近期有了新的推廣舉動。
10月23日,日本最大油脂公司日清奧利友開始在本土投放一個食用油電視廣告,主角是加入意大利國際米蘭足球隊的日本國腳長友佑都,倡導將"MCT中鏈脂肪酸油”加入日常膳食,作為高效的能量來源,將有益于身體健康。銷售商也稱之為“能量油”。

這款油滿足了對脂肪能量攝入有嚴格需求的人群,比如運動員、演員等,也能滿足普通人健身美體用油之需。
日清這類油品已推出多年,和橄欖油、亞麻油一樣,同屬油脂產品線中的小眾產品,現在才開始聘請明星代言,投放電視廣告,加大力度推向大眾市場,足見其對未來趨勢十分看好。
日清奧利友在中國大連和上海設有公司,四年前的2013年,中糧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糧控股收購了大連日清的部分股權,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壓榨能力,還有一個原因是提前布局MCLT油。當時中糧在公告中稱: “國內油脂市場雖然產品種類繁多,但缺乏高附加值高技術的獨特產品。此次合作,可以依托日清奧利友集團的專利技術為中國市場提供MLCT健康油脂產品,開辟國內油脂消費市場的新時代。”
四年后的今天,中國的油脂消費市場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空前繁榮,但MLCT油的身影卻極少見,與之相關的椰子油卻在民間走紅、被影視明星等時尚人群追捧。
中國的油脂消費市場是日本的N倍大,經濟富裕程度也在趕超,功能性油脂市場的潛力不可小覷。比如以玉米油見長的西王食品,在去年將主營業務擴張到了保健營養品,并計劃未來將普通的玉米油產品全部升級為保健玉米油。
了解MLCT中長鏈脂肪酸油
2012年,我國衛生部批準中長鏈脂肪酸食用油作為新資源食品,來源于植物油、椰子油、棕櫚仁油等。
傳說中的MLCT“減肥油”,中國油企誰來切下這塊市場奶酪?
▲當時的衛生部公告
食用油有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脂肪酸分子結構中碳鏈的長度,分為短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
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絕大部分是長鏈脂肪酸:如牛油、雞油、豬油、羊油、魚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玉米油、葵花油、芝麻油等。長鏈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
而中鏈脂肪酸都是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于母乳、牛奶及其制品、棕櫚仁油和椰子油等。

中鏈脂肪酸的代謝途徑與長鏈脂肪酸不同,具有被迅速吸收燃燒轉化為能量的特性,故具有減少脂肪積累和保持健康體重的保健功能。
但是由于其煙點低、容易起泡,限制其不能作為通用油脂即烹調用油,國內廠商的一些專利是通過生物技術,將中鏈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結合在一起,即常用的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原料油種,和從椰子油中提取的MCT成份合成“中長鏈脂肪酸油”,在色澤、風味、口感等方面與普通油無差異,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脂肪的不利影響。
待開發的高端油脂處女地
2007年,“日清牌”MLCT食用油被批準為中國首款具有減肥保健功能的食用油,是以MCT、低芥酸菜籽油、蔗糖脂肪酸酯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
以日清、雀巢、三得利等為代表的外國公司積極在我國申請了大量的MCT專利,以謀求市場利益的最大化,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
國內則以幾所高校如東北農業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等占專利申請主導地位,與國內的企業觀望、遲疑形成對比,顯示出我國MLCT技術產業化程度有待提高。
如今食用油產業已躍升到了科技創新的新時期,新技術突破將成為企業贏得未來市場的關鍵。在MLCT中長鏈脂肪酸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前沿領域,國內油企應加大投入研發,并注重專利布局,為后續發展爭取“籌碼”。
一瓶真正的“減肥油”,現在太多人想要!中國油企誰來切下這塊市場奶酪?
本文引用資料:
《中鏈脂肪酸在食用油中的應用及穩定性研究》 周盛敏,張余權,姜元榮
《中鏈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專利技術研究進展》 邱 紅,汪建斌
有關“中長鏈脂肪酸食用油”在我國的研發現狀,推薦以下網站查詢相關專利,以獲得相對準確的情報: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http://www.pss-system.gov.cn/
廣東省專利數據服務系統:http://www.cnip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