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大商所與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在廣州召開,這是國內油脂界比較關注的一個重量級國際會議。
會議中的重磅演講,來自于中國大豆及油脂行業領軍企業——九三集團副總經理史永革先生的“中國大豆產業現狀及發展展望”,深刻而詳盡地闡釋了大豆壓榨行業的歷史沿革和市場現狀,非常值得業內人士參讀。
——中國大豆產業十宗“最”:最早種植、最早開放、最大開放、最大數量、最大比例、最長鏈條、最國際化、最金融化、最市場化、最前沿深刻。
——過去最早的油廠是有5噸的,有50噸的,一直到1985年國內才興建200噸-400噸的企業,到2000年,大豆壓榨業的規模提升到1000噸的產量到2000噸的產量,現在我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單項5000噸,單產5萬噸的一個規模,壓榨規模、技術水平、裝備能力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0年以前,基本上都是搞技術的當廠長。2000年以后,到08年以前,基本上當廠長的是財務的,做管理的。08年以后,企業當老總的,基本上是搞運營的、搞金融的、搞期貨的,人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豆油已經占到了中國食用油總量的44%,這個量已經非常大了。原料供給、大豆的產量供給,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是充裕的。但隨著大豆量的增加,食用油的生產量也是越來越多。現在食用油的供給已經和大豆蛋白需求產生了不平衡,大豆蛋白的需求,國內每年的需求增長在7%、8%,而油脂的增長在3%、4%,將來食用油的價格可能還要受到一定影響。
——2016年大豆全年進口是8323萬噸,2017年預計進口是超過9300萬噸,進口的依存度達到90%以上。加工業產能過剩,新建項目還在上馬,壓榨行業的集中度、集團化競爭激烈,現在前十位的壓榨企業產能達到了70%,主要是國有、外資和民營,中糧居首,益海其次,還包括中儲糧、九三。
——區域發展不均衡,差異化凸顯,主要的區域競爭,華東、山東、廣東、華北成為重災區,約占產能70%;特別是華東區域,這兩年華東區域內,由于產能增加,增加了20%,還由于下游的需求,包括養殖業,特別是養豬向兩極分化,像東北、西北分離,這造成了華東地區供給超過需求,特別是今年,價格非常不好,這對企業影響非常大。大豆加工業高風險,低利潤,競爭白熱化持續。
——俄羅斯大豆將來有望登上國際舞臺,俄羅斯大豆種植業的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也為中俄農業合作投資帶來機遇。2017年俄羅斯大豆已經進入中國50萬噸,隨著遠東地區的發展,將來對中國的大豆需求肯定有很大的影響。......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國大豆產業現狀及發展展望
本來今天這個論壇是由我們集團董事長楊寶龍先生在這里作報告的,但由于工作的需要,楊董事長要回到哈爾濱,所以委托我在這兒作匯報。匯報的內容有三部分:第一,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歷程。第二,中國大豆產業現狀。第三,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展望。
第一,中國大豆產業發展歷程。
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實際時間很長,從建國初期,中國大豆在壓榨行業就有了初步的規模,但是發展迅速的時期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最快的時期是中國入市,給中國大豆壓榨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
這一張表,這是大豆產業鏈的表,這張表昨天在分論壇的時候,郭彥超先生用過這張表給大家作過解讀,這個表做得很細,我也想在這兒跟大家作一下介紹。實際這張圖表是把大豆壓榨的全產業鏈很詳細的說了出來,但是過去,也就是說1995年以前,中國的大豆產業不是這個產業鏈,它是國產大豆用于壓榨,而且是國內收儲,是這么一個形式。
1995年以后,中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變成進口國,特別2000年以后,中國的大豆壓榨業發展逐漸的規模化、國際化,因而到現在為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大豆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從全球大豆種植業到國際物流,以及中國大豆壓榨業到下游的需求,主要的產品豆粕、豆油,以及終端需求,也就是消費需求,這個產業鏈很長。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整體的大豆壓榨規模在逐漸的提升。從過去我們進口幾百萬噸到現在,我們大豆進口總量8000多萬噸,去年是8323萬噸,這是由于中國終端市場需求改變了。這個產業鏈從種植,到國際糧商,到壓榨商,到貿易商飼料廠,一直到養殖業和終端需求,這個產業鏈很長,同時環節也很多,這樣對于我們行業的影響因素也就特別多。
因而在這個行業當中,現在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壓榨行業加工管理上難度很大。昨天郭先生也講過,作為壓榨行業壓力很大,為什么?門檻很低,誰都能做,風險還很大,但是我還要補充一點,這個對于壓榨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來講,它要求很高,現在每個壓榨企業的管理者都要讀很多的知識,包括天氣,包括物流,包括海運,包括金融,以及匯率。 我們產業鏈當中所有環節都會影響壓榨企業的經營。
過去我們壓榨主要用于榨油,包括今天會議的第十二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油脂油料主要以油料為主,但是現在大豆壓榨業主要是蛋白為主,由于國內的蛋白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壓榨量逐年的提升。也就是說現在國內每年大豆的進口量以10%的數字增長,蛋白的需求量,包括2016年也是在10%以上,2017年低一點。但是油的需求量是不在下降的,在6%-7%,
以后這個行業當中,可能豆粕是我們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過去這個行業,我們是油為主產品,豆粕是副產品,現在豆粕是一個主產品,它是蛋白的需求,我們還有很多其他蛋白產品,所以在蛋白需求過程中,可能就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應該說對整個大豆壓榨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說明。
中國大豆產業的特點。
我們歸納了大豆產業的十宗“最”:它是最早種植的,最早我們中國的大豆產業,大豆種植在幾千年以前時代就開始了,又是最早開放的、最大開放的、最大數量的,現在我們需求,剛剛在產業鏈我已經說了,最國際化的、最金融化、最市場化、最前沿、最深刻。在十宗“最”把行業簡單規劃了一下,這個行業的發展,市場趨勢是專業化和精細化,包括大數據化,但是這個行業的難度就代表了大家壓榨的情況。
剛才我提到最早種植,包括最早加工,中國隋唐時期就開始做了大豆壓榨,過去傳統的壓榨,主要是食品蛋白需求,現在都是油廠,這個從建國初期,就有大量的油脂工廠,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國內加工業逐漸開始興建,但是規模很小,過去我們數量很多,規模小,最早的油廠是有5噸的,有50噸的,一直到1985年國內才興建200噸-400噸的企業,到2000年,大豆壓榨業的規模提升到1000噸的產量到2000噸的產量,現在我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單項5000噸,單產5萬噸的一個規模,所以這個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同時,隨著最早開放,大豆行業的開放也使得大豆加工業和國際市場的盡早接軌,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影響,也就是形成了我們現在大豆壓榨業和國際市場同步化,現在我們的壓榨規模、技術水平、裝備能力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
同時開放大豆進口,我們又達到了國際化的要求,從采購到運輸,到加工,完全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加工。那么我們也就是現在引進了利用國際風向標的,芝加哥的期貨市場,利用中國大連期貨市場作為大豆壓榨企業的這么一個完整的加工鏈。實際上這個行業當中,我們變化很大,過去我們是一個榨油商,榨油的,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企業,我們企業名稱變化就是一個延續的代表吧,
過去我們九三叫油脂化工廠,大家把這個當做化工的,后期我們改為糧油加工企業。包括這些年我們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在企業,在北京招聘的時候,我們招大學生,外貿的,金融的,或者是在招期貨行業的,有很多大學生一看我們是糧油加工企業都不來,說糧油加工企業用什么金融人才,用什么期貨人才。但是恰恰的由于大豆行業國際化的需求,現在我們整體的運營模式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大豆壓榨向經營、運營規模化轉變了,
現在企業的運營規模是什么?是完全以壓榨利潤為運營模式的加工方式,也就是說從國際采購到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一直到國內。我們現在的采購模式是用CBOT,大豆銷售是大連期貨市場的基差銷售,所以作為這個行業當中,你不懂壓榨,不懂金融,不懂期貨恐怕就沒法去經營這個企業。所以剛才我講到了,剛剛開始我們招人的時候,人家看是糧油企業的,沒有人干這個,人家都不來。所以大豆壓榨有這么一些十宗“最”。
這是一個大豆產業的發展歷程,這個表格,昨天郭先生也講到了,這個表主要體現的是1996年到現在的一個階段,從這三個階段,但是在這之前,實際還有兩個階段,剛才我說的,中國建國初期到1985年,這個是中國為了保障最低消費食用需求的階段,這個階段都是各地區都有小型的榨油廠,消費者需要油票去提貨的。
到1985年到1996年這個階段是國內壓榨行業逐漸興起了,但是這個時期是計劃經濟時代,當時要想買到豆粕、買豆油,那要找廠長批條的,所以企業也非常好混,一直到1996年開始,我們開始引進進口大豆,這個時候的壓榨行業才形成初具規模的階段,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中國真正的通過進口規模這個形勢達到了國際化。
這個圖表當中講到了04年到96年期間,我們規劃它是建好工廠就能盈利的階段,當時只要你有工廠,你就能賺錢,國家實行的是關稅配合制度,配合是3%關稅,進口和加工量當時是迅速增長。國內的壓榨企業很少,這個時候是壓榨企業非常好的時期。因為我在這個壓榨行業我們做了30多年,我經歷了整個壓榨油廠整體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包括85年到96年這個階段,也都是很好過的。
單一制到04年,2000年以后,中國開始大量進口大豆,到04年,遇到了第一起變革,04年很多企業發生了改變。原因就是我們在買大豆過程當中,當時一口價,控制風險能力弱,所以發生了改變。
04年到08年,這個階段我們規劃委做好采購才能生存的階段。當時就提到了會買了,不會買大豆你就不能經營工廠,這個時候壓榨廠才開始尋找采購的人才。而且也就這個時期,國際上的一些大型壓榨企業,由糧油商進入了中國,使中國整個的大豆壓榨行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逐漸走向國際化。這個時期就是有采購人才的,就能夠經營好企業。它的主要特點是價格上下波動,風險集聚增加,需求高速增長,產能過剩,行業整合,國際巨頭大批進入。企業必須實行國際產品的定價體系,培養國際的采購和風險管理能力,這樣才能不被淘汰。
08年又是一個結點,這是由于當時的金融危機影響,行業又發生一些變革。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壓榨利潤管理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依靠系統能力競爭的階段。這個階段需求已經高速增長,產能趨于平衡。主要的競爭對手之間都是依靠系統的競爭能力,拼采購、拼銷售、拼生產、拼物流階段。這樣的話,企業的管理能力、人才和各方面能力都逐步的提升,使得我們的行業市場的競爭力也逐漸提高,特別規模上。這個階段我們國內的壓榨行業逐漸的向國際先進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技術,學習他們先進的經營模式、壓榨模式。所以這樣使得中國的大豆壓榨業很快的就提升。
從這個階段我們往后再歸納一下,14年以后現在又是壓榨利潤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這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獲利能力越來越弱。那么就靠企業完全的提升企業利潤精細化管理包括產業鏈條的管理,這樣才能提升企業能力。這個從階段來講我們劃分成這么四個階段。
同時這幾個階段當中,我們也有幾個方面要提示一下,在第一個階段來講,企業發展需要的是產品,第二個階段,企業發展需要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從企業生產加工到規模來講,從數量向安全,向營養上發生了變化。企業規模從一千噸、兩千噸,現在到五千噸、一萬噸這么規模發生變化。這個是整個行業變化的一個特點。包括我們壓榨行業管理人員也發生很大變化。2000年以前,在榨油廠的做廠長的,基本上都是搞技術的當廠長。2000年以后,到08年以前,基本上企業當廠長的是財務的,做管理的當廠長。08年以后,企業再做老總的人員,基本上是搞運營的、搞金融的、搞期貨的,人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企業幾個階段發展的歷程。
剛才我講的是中國產業發展歷程,講了個產業特征和發展歷程的幾個階段。
我匯報的第二部分,是大豆產業的現狀。
主要講大豆產業的幾個部分,第一個大豆產業功能定位。首先我剛才講了,中國的大豆最早是用于蛋白需求,后期大豆壓榨業用于植物油的需求。但是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人民對消費食品的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對肉食蛋白的需求,我們大豆加工的主要的一個功能,變成了優質植物蛋白的來源。過去講我們的植物蛋白,通過養殖變成動物蛋白,來用于人體營養和蛋白的需求,這個過程當中,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說中國為什么這幾年大豆進口量一直在提升,包括豆粕需求量在提升。主要原因就是蛋白質需求。
第二方面的功能定位就是健康食用油需求,過去我們中國是一個缺油的國家,以前大家沒有油都靠油票。國家在行業專家都在研究,包括木本油料,通過科技都在提升油料的數量,但是大豆油已經成為中國大豆食用油供給最大的一個品種了。
第三方面講的大豆功能,實際大豆渾身都是寶,大豆卵磷脂、纖維等等,大豆食品,這個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現在國內大豆、國產大豆在這個行業的增長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這是大豆產業的功能定位。
這張圖表給大家解釋了,我們現在食用油占比,豆油已經占到了中國食用油總量的44%,這個量已經非常大了。剛才幾位專家也介紹當中提到了,原料供給、大豆的產量供給,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是充裕的。但是食用油,隨著大豆量的增加,食用油的生產量也是越來越多。現在食用油的供給已經和大豆蛋白需求產生了不平衡,大豆蛋白的需求,國內每年的需求增長在7%、8%,而油脂的增長在3%、4%,將來食用油的價格可能還要受到一定影響。
第二是大豆產業國際地位,中國是世界大豆產業發展的源泉,中國應引領世界大豆產業發展的潮流,是因為中國大豆的壓榨規模非常大,主要來源于中國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那么也是因為這個市場的需求,帶動了國際大豆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種植業的發展。這幾年美國包括南美各個國家,通過科技進步的手段,使大豆的種植的質量、產量都逐步的提升,逐年在提升,這也是由于中國需求量在增加,帶來的影響。
因為現在中國的貿易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65%,同時中國的需求又是世界大豆產業的發展方向,因為中國規模需求,特別是中國蛋白的需求,因而包括中國現在壓榨行業,技術裝備的需求,已經達到了國際的先進的水平。過去我們很多企業都是通過進口的,設備都是進口的,現在中國的壓榨行業所有的設備都是國內制造的。
中國最早進口的1985年開始,當時我們進口的德國包括美國的設備,200噸和400噸每天的加工設備,當時最早400噸的加工規模的企業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大豆壓榨企業。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5000噸、1萬噸的規模,我們裝備水平也是世界領先。
大豆種植業,我講的是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這是2015年,2016年,中國大豆產量是逐漸下降的,到2017年,現在有一些恢復,特別是今年,今年中國大豆業產量比去年同期能夠增長了五六百萬噸的規模,但是這個產量持續性、穩定性還是有的,但是主要的供給方向還是用于食用蛋白、醬油或者其他方面的,用于壓榨的很少。
貿易格局。進口量,2016年,全年進口是8323萬噸,2017年預計進口是超過9300萬噸,進口的依存度達到90%以上。加工業產能過剩,新建項目還在上來,壓榨行業的集中度,集團化競爭激烈,我們統計一下,現在前十位的壓榨企業產能達到了70%,主要是國有、外資和民營,中糧居首,益海其次,還包括中儲糧、九三,包括體制機制靈活的優勢,以及市場的優勢,品牌的優勢等等,各個企業現在在市場上競爭是比較激烈的,但是這個規模是逐漸在擴大。
這個區域發展不均衡,差異化凸顯,主要的區域競爭,華東、山東、廣東、華北成為重災區,約占產能70%;特別是華東區域,這兩年華東區域內,由于產能增加,增加了20%,還由于下游的需求,包括養殖業,特別是養豬向兩極分化,像東北、西北分離,這造成了華東地區供給超過需求,特別是今年,價格非常不好,這對企業影響非常大。這個圖表是各個區域市場需求情況。
這個是加工業,高風險,低利潤,競爭白熱化持續,這個紅線指的是2017年榨利表,現在榨利已經有些恢復,但是榨力能力水平與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展望。
資源整合,產業升級。企業的發展需要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產融雙驅,推動產業的升級,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我們現在的企業必須結合金融、期貨、期權、匯率等工具,通過其他銷售等模式,這樣企業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的變化,提高抗風險的能力,特別是2016年以來,國內很多的企業面臨著生產成本直接上升,包括原煤、紙箱等等,很多產品的價格都是提升。這樣就造成了市場的競爭能力在減弱,因而企業就必須在產業升級上進行改變。
另外,從橫向擴張向縱深,縱向深耕,產業要擴展鏈條,要在多個環節當中去尋找低風險、高利潤的增長點,
但是這一句話,低風險,高利潤,我們認為應該尋找一些能夠更多抗風險的,多元化的利潤來源點,特別在產業鏈整體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國際上先進企業,包括四大糧商,他們在產業鏈整體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利潤收益,避免中國壓榨產業單一規模和單一來源點,否則對市場沖擊很嚴重。
從這一點來講,我們要尋找一些這樣的情況。像我們過去買大豆一口價,后期是到岸價,現在大家開始采用FOB加運費了,各個行業也研究航運、海運、物流,能不能給企業帶來一些抗風險的能力,我們知道到從巴西到中國,這個環節很長,所以為了抗風險,一定在產業鏈環節進行提升。
這個是各有優勢,壟斷企業時代,現在國內的壓榨業規模逐漸在提升,市場的抗風險能力也都在提升。
這個是新時代時期下中國大豆產業,我們工業供給側性改革,給我們大豆壓榨行業帶來了一些機會,通過“三去一降一補”推進這個市場的發展,這個市場的機會有所提升,特別是對國內的大豆種植和國內大豆的壓榨企業帶來的機會就更多一些。因為農業供給側的改革有一些變化。
中國的需求是世界大豆產業的發展方向,
剛剛我在前面已經講了因為中國的需求非常大,將來中國的需求還要有持續的增長,雖然我們現在食用油需求可能有所下降,隨著身體健康的需求,但是到了2016年為止,中國人均大豆油的需求已經達到24公斤,跟香港,包括臺灣,還有一些中國華人待的地方,包括美國的需求還有一些差距,很多地方需求已經達到每人40公斤,當然,他們對油的健康要求很高,現在中國很多地方食用油還有一些重復使用的問題,這樣可能將來咱們通過安全食用油質量,還要持續的增長。
我要匯報的是俄羅斯大豆。俄羅斯大豆將來有望登上國際舞臺,俄羅斯大豆種植業的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也為中俄農業合作投資帶來機遇,一些戰略的提出,遠東地區農業開發和農產品產業也提高了,2017年俄羅斯大豆已經進入中國50萬噸,隨著遠東地區的發展,將來對中國的大豆需求肯定有很大的影響。
再一個是安全營養環境,友好型的大豆產業有生命力,這個大豆種植,養殖食品飼料是關系民生的,所以安全是大豆產業發展的基本需求。另外是營養健康,現在已經是我們消費者和廣大人民非常關注的一個情況。因而,推進企業深度開發循環利用,節能減排降耗,綠色生產、清潔工廠、安全生產,這都是將來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特別是還有一個適度加工,我們現在的壓榨產業,產品單一,只是油和粕,同時加工的規模又過度,加工過度,什么叫加工過度,就是市場需求已經遠遠超過我們企業生產產品的本身質量要求,食用油都做得特別白,各個產品就像大家說的,饅頭,要白饅頭一樣,面粉要白面粉一樣,現在我們的壓榨行業也面臨這個問題。
企業要創新加工理念,提升營養健康,保證食用油質量和營養安全,提高油脂油料副產品和高質利用的水平,按照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理念,提高油脂的綜合利用和加工,建設安全智慧、節能環保現代體系。
這樣的現代提供體系使現在的市場競爭更完善一些,包括國家對于環保的各方面要求,要求我們企業符合社會管理的要求。
另外,我們要配合科學人員進行科普宣傳,加大科普力度,讓大家了解食用油的營養知識,蛋白的營養知識,減少非安全設備的使用,能夠用更好、更安全的食用油來保障大家的健康,現在社會上當然也還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和不安全的一些宣傳,包括有些人提到土榨、笨榨等等,可能對人體健康安全都有影響的理念,應該逐漸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