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2017-12-26
    摘要:

    在高價茶油中摻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行業潛規則甚至漸漸成了顯規則。12月24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報道,有網友在從官方渠道分別購買了多個知名品牌茶油去檢測,結論顯示“有其他植物油存在。”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山茶油中摻假并不易察覺。除非進行化驗,否則根本看不出來、吃不出來。茶油企業應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而不是繼續放任這種摻假行為,才能讓茶油產業走得更長遠。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馬克思《資本論》有云:"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在歐洲,橄欖油曾被列為十大最易造假食品之首。而在我國,在高價茶油中摻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行業潛規則甚至漸漸成了顯規則。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國內茶油產銷區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廣西、浙江等省,每個區域都有幾十個山茶油品牌,良莠不齊,同質化競爭激烈,從而引發降低產品質量的價格戰,導致作假欺詐暗流涌動。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12月24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報道,有網友在從官方渠道分別購買了多個知名品牌茶油,拿到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等機構去檢測,結論顯示“油脂定性試驗(茶籽油純度試驗)”指標均不合格,“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爆料網友微博截圖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網友提供的某品牌茶油檢測結果(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目前國內各大超市和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5L裝山茶油價格從300左右元至800元左右不等,還有200多元一瓶的。

    此前,江西省內媒體報道過,1斤土榨山茶油最后只能精煉出0.93斤山茶油,加上人工工資、水電、輔料、設備折舊及包裝材料,5升裝壓榨茶油即使無毛利銷售,出廠價約超過600元/桶,出廠后還要經過批發經銷、零售兩道商業加價環節。

    一些打著“100%純茶油”旗號銷售的品牌山茶油,價格卻遠低于純茶油成本價,貓膩就在于摻入豆油、玉米油等相對低價的油,賣一瓶摻假山茶油賺的可能相當于一箱純正山茶油,利潤空間非常可觀。

    作為茶油重要的主產區,江西茶油企業進入行業較早,專業化程度較高,當地媒體對行業亂象也表現了較高的關注度。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9月下旬,江西電視媒體現場報道了市面上山茶油摻假亂象,緊接著一段山茶油暗訪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江西電視臺《都市實驗室》欄目送檢的5款產品中竟然全部為非純山茶油。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隨后網友紛紛爆料表示,各地山茶油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造假現象。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山茶油中摻假并不易察覺。除非進行化驗,否則根本看不出來、吃不出來。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鄧澤元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呼吁,包裝上標的是山茶油,但摻雜了其他生物油脂,不僅有以次充好的嫌疑,還可能給有精準營養需求的消費者帶來影響。

    山茶油不純裝“純”套路深,媒體曝多品牌茶油檢出“非純”

    山茶油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重要油脂資源,以國油、高端油名頭,拿下高價油市場很大份額,卻頻頻爆出摻假事件,無疑在抹黑其“高大上”形象;

    食用油是良心行業,茶油企業更應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而不是繼續放任這種摻假行為,才能讓茶油產業走得更長遠。

    爆料網友透露,可能還有一些大品牌茶油存在“不純”可能,若不能自行整改,下一步他將繼續抖猛料。

    真假山茶油辨別還需靠權威檢測機構

    如果懷疑自己買到摻假山茶油,建議去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油茶籽油特征指標和純度試驗的鑒定。

    來源:中國江西網、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