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1月3日,網友王先生撥打中國江西網熱線0791-86849275反映:在網絡購物平臺花費2640元購買5瓶容量為5L的“綠海茶油”,但口感“似乎有些不對勁”,在送往廣東東方縱橫檢測有限公司檢測后發現,“油脂定性試驗(茶籽油純度試驗)”指標不合格,“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為此,1月4日,中國江西網記者采訪了江西綠海營銷管理有限公司營銷部副總經理,他分別向記者提供了由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和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出具的兩份檢驗報告,結果均顯示為合格。
上述雙方提供的報告檢測結論不一樣。為此,中國江西網記者分別進行了梳理。
檢測結果顯示“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1月3日,根據王先生提供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檢測項目共有9個,包括相對密度、折光指數、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飽和酸、油酸、亞油酸、油脂定性試驗(茶籽油純度試驗)等。
記者注意到,在檢測報告第3頁最右一欄中,前8個檢測項目均顯示為“符合”限量要求,而在油脂定性試驗(茶籽油純度試驗)這一檢測項目中,則為“不符合”,檢測結果一欄顯示“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我之所以質疑綠海茶油,是希望其能引起重視,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油。”王先生一再表示稱,他委托送檢綠海茶油并無惡意。
1月3日,記者聯系上廣東東方縱橫檢測有限公司,經反復核實,確認上述檢測報告確由該公司出具,相關負責人聶經理表示,“按照GB/T5539-2008檢測標準,在茶籽油純度試驗中,如果溶液變成了紫色或紅色,且顏色在不久即消失,則表明有其他植物油存在,我們的報告就是基于這個試驗結果所做出的。”
據聶經理回憶,“從送檢樣品包裝外觀來看,與市場所售產品無異。”他也強調,公司出具的檢驗報告結果只針對送檢樣品,或由于檢驗機構與產品批次的不同,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不過,江西從事油茶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民間檢測機構的信息、數據采納合法性,還有待相關執法部門、司法機關依照程序授權委托,方能最終一錘定音。
綠海自證清白亮出兩份檢測報告
針對網民的質疑,記者還聯系上江西綠海營銷管理有限公司營銷部郭姓副總經理。
對于上述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他說,“茶油是否純正,應根據油茶籽油的檢出和純度試驗進行綜合判定。另外,在檢測機構的選擇上,也必須是擁有相關專業資質、受行業認可的部門。每年我們都會將茶油送至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報告結果也都證實綠海茶油為純油茶籽油。”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對茶油品質有任何懷疑,歡迎消費者提供產品批次與購買渠道,方便公司進一步查驗、核實;或者消費者可直接到工商部門去投訴。作為江西茶油行業的老品牌,綠海絕對不會干這種‘自砸招牌’的事。”
隨后,郭經理向記者提供了分別由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和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出具的兩份檢驗報告。經記者反復核實,兩份檢驗報告確由上述機構出具。
同時,郭經理還表示,綠海茶油經得起市場檢測、經得起市民監督。“但如果有人惡意誣告,公司保留法律訴訟權力。”
江西兩份檢測報告判定合格
記者注意到,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顯示,折光指數、相對密度、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和脂肪酸組成等6個檢測項目均判定為“合格”,在油脂定性試驗中,檢測方法為GB/T5539-2008 4.13,限量要求為“檢出茶油籽油”,檢測結果為“有油茶籽油”,單項判定為“檢出”。
此外,在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出具的檢驗報告中,檢驗結論為“給送檢樣品經檢驗,所檢項目符合GB/T 11765-2003《油茶籽油》標準的規定。”折光指數、相對密度、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脂肪酸組成以及油脂定性試驗全部判定為“合格”。值得注意的是,在油脂定性試驗中,技術要求中明確“不呈任何顏色,并且試管下層酸液澄清如水,系純油茶籽油;發生紫色或紅色,但所發生的顏色不久即消失,則有其他植物油存在。”而在檢驗結果中,顯示“不呈任何顏色,并且試管下層酸液澄清如水。”該項判定為“合格。”
網民反映是否能被權威執法部門、司法機關采信?綠海茶油自證清白能否令人信服?期待相關部門能進一步調查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