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超市里最常見的是容量為5升(5L)的桶裝油了,漸漸出現了5.436L裝的,是為了順應中國消費者計量習慣,這個容量折算正好是10斤重。
然而隨著網購的興起,出現了更多容量帶小數點的食用油包裝規格,比如3.68L、6.18L等等:
這類油幾乎都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尤其多見于一些大品牌,線下超市等渠道是看不見的。
其實,在產品品質方面,這些油和常規裝的沒有任何區別;有的甚至是先于線下出品的新產品。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個不走尋常路的容量?
據說緣起于食用油巨頭魯花。
在變動的商業環境里,優勢也可能潛藏著危機,互聯網對傳統商業的變革就是如此,魯花也沒能例外。
2013年,魯花成立了電子商務部,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管理層:彼時,魯花已經在線下做到了食用油類目前三,花生油類目第一,“花生油等于魯花”的概念頗為流行,可以說,品牌影響力非常強,
魯花電商運營方發現:魯花的包裝將近用了30年,已不太適合互聯網環境里年輕人的喜好,其原有的產品容量偏大,價格高,5升裝150元左右,在電商渠道有些賣不動。
而彼時,天貓超市有一個玩法,88元包郵,于是魯花出了一個3.68升規格的花生油產品,形象不動,單位價格不動,僅僅動了規格,核算下來正好89元,跟線下的促銷活動一樣,這個減量版的產品再搭配贈送一瓶新品醬油。
雖然僅僅是修改了一下規格,加了贈品,但魯花首次參加的2014年雙11竟然賣了三千萬加,單品在天貓超市一個渠道就銷售了6.8萬桶,新品醬油也借勢進入市場,這相當于10個線下大型購物超市一年的銷售量,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有趣的是,包括金龍魚、福臨門在內,此后的食用油產品紛紛推出了3.68升及其他一些新版本的包裝容量,成為油品電商在玩法上的一種創新思維。
比如6.18L是許多食用油廠商和京東合作的定制款。
京東目前在糧油產品的線上市場占有率最高,每年6月18日是京東店慶日,京東618是與‘雙11’遙相呼應的一大全民網購狂歡節,京東每年都會為糧油產品推出專場大促活動,于是各廠商就勢推出6.18L定制包裝,既呼應京東618這一好彩頭,又避免和線下產品銷售發生沖突。
食用油品牌廠商也通過電商數據,改變了以往“拍腦門”定產品規格的傳統路數。
比如福臨門發現,消費者搜索‘玉米油’、‘小包裝’等關鍵詞的頻率越來越高,這說明消費者烹飪頻率和消費喜好方面的變化,于是和京東合作做了一款3.09升的玉米油和葵花油組合套裝,這個產品在京東推得非常成功。
互聯網上糧油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消費者還不是特別成熟,但這些巨頭的嘗試及經驗已在提示行業,變革正在發生,時不待我,應積極地用創新思維去擁抱電商,方能在日趨激烈的產業升級浪潮中得以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