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調和油”造假現象必須消除

    2018-04-02
    摘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解決食用調和油造假問題,必須要有更大的決心、更強有力的措施。必須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而且還要盡快推動標準的落地實施,讓食用調和油的生產有章可循。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必須肩負起監管責任。

    長江網 李在春

    說起食用調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油調制成。近年來,調和油以其特有的營養搭配理念,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記者通過長達半年多的深入調查發現,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實際上和消費者的印象并不一樣。(4月2日中央電視臺)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多地調查后發現食用調和油亂象較多,其中存在不少涉嫌欺詐消費者的現象,例如有些生產廠家通過設計精美的外包裝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故意把某些字做的更大更醒目,同時又隱藏“食用調和油”等關鍵字,讓消費者很容易產生誤解。還有部分廠家濫竽充數,雖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識了食用調和油的配方比例,但實際上在配料上動了不少手腳,明里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是人類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食用油(包括食用調和油)正是脂肪的主要來源。據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2017年會長辦公(擴大)會議報道,2016年我國人均年食用油消費量為24.8公斤,較上年的24.1公斤提高了0.7公斤,消費量正逐年攀升,同時還有不少增長空間。

    隨著人們對營養與健康的日益重視,不少消費者開始關注橄欖油、山茶油、核桃油等優質食用油,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僅2011年我國食用調和油的產量就高達238萬噸,占小包裝食用油507萬噸的46.9%。隨著消費端的不斷火熱升溫,各大廠家紛紛布局食用調和油,但一直缺少相應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來進行約束,因此導致“造假”“摻假”等不規范現象頻發。

    “民以食為天”,食品方面的事情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管,強化風險全程管控”,解決食用調和油造假問題,必須要有更大的決心、更強有力的措施。

    一、加快制定國家標準,推動標準盡快出臺。食用調和油目前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各生產廠家僅有自己的企業標準,各標準之間差異很大,而食用調和油的營養價值取決于所調配食用油的種類和添加量,不能因為添加了3%的量就要賣添加了30%的價,這是明顯的顯失公平,不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因此必須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而且還要盡快推動標準的落地實施,讓食用調和油的生產有章可循。

    二、建立行業自律制度,落實獎懲措施執行。加強監管,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必須肩負起監管責任,嚴格落實《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各項指標規定,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按標準生產的企業給予信用分獎勵、政策支持等鼓勵措施,對偷工減料、“造假”“摻假”的企業加大曝光力度,禁止在一段時間內從事食用調和油的生產銷售。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