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榨花生油居然被掉包, 市場監管部門稱有安全隱患

    2018-06-06
    摘要:

    “眼見”一定“為實”嗎?不一定!前幾天就有人在鄭宅菜市場上演了一出“障眼法”。流動經營者一般無任何原料存儲設施,花生容易受潮發霉,導致油品黃曲霉素超標。制作時無防護設施,缺少過濾沉淀,品質沒有保證。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到無合法經營場所消費和購買商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以免受騙上當。

    浙江在線

    “眼見”一定“為實”嗎?不一定!前幾天就有人在鄭宅菜市場上演了一出“障眼法”。近日,浙江金華浦江縣鄭宅菜市場來了2個外地人,聲稱現場榨花生油。他們架好榨油機,拿出花生米開始榨油,并大聲吆喝10元一斤,買10斤送一斤。

    有群眾經過一番觀察,發覺不對勁,三根皮管把紅的管拿起,油就不出來了。現榨的花生油竟被“偷梁換柱”,幸好圍觀群眾“火眼金睛”,發現了其中貓膩。

    當天,浦江縣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后,立即組織執法人員趕赴現場。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兩只盛放有花生油的不銹鋼桶,一臺榨油機和一袋原材料花生。通過詢問附近店主和村民,得知該商販所謂現榨的花生油是事先準備好的,沒用多少花生就能榨出一桶油來。通過對現場花生油的初步檢查,執法人員認為該花生油涉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當場查封了相關設備、原材料和成品油,并對花生油進行抽樣檢測,之后將視檢測結果依照相關法律對當事人進行處罰。

    “無證無照的流動經營者一般打著現榨、純正、價格優惠的旗號來吸引顧客,但其實這種現榨花生油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浦江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說,流動經營者一般無任何原料存儲設施,花生容易受潮發霉,導致油品黃曲霉素超標。制作時無防護設施,缺少過濾沉淀,品質沒有保證。此外,部分違法經營者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還會在花生油中混入棕櫚油、地溝油等蒙騙消費者。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到無合法經營場所消費和購買商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以免受騙上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應到正規的食品企業或有信譽的商場購買合格產品。

    掙錢得走正門正道

    中國工商報網

    臨近下班,正在辦公室指導個體工商戶年報的甘肅省清水縣工商局山門鎮工商所所長史治安接到一個舉報電話。

    “史所長,你好,我叫喬斌,是現榨現賣胡麻油的個體工商戶,在山門鎮經營多年,周邊群眾一直買我的麻油吃,口碑一向很好。但是今天下午兩點左右,我發現有兩名陌生商販在集市上擺攤賣油,10斤一桶,低于市場價格,趕集的群眾陸陸續續購買。我好奇也買了一桶,提到鋪子一查驗,發現油里兌了少量的水,這才趕緊向你們反映情況。”

    “知道了,我們這就去核實。”史治安簡短應答后,立馬停下手中工作,叫上副所長時際榮和干事王大力,趕往舉報地點。

    匆匆走出工商所大門時,時際榮還在想著一大堆需要趕緊處理的事,于是說道:“年報任務緊,‘一企一檔’工作催得也急,下班前要上報,偏偏這個時候趕上查驗舉報的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先查案子吧!查處商販不法行為刻不容緩,我們必須馬上行動,給舉報者和老百姓一個交代,不然我們就會失職。”史治安一臉嚴肅地說。

    大約10分鐘后,史治安一行到達目的地,徑直走到被舉報的攤點前。他們亮明執法證,隨后清點食油,共21桶。他們一桶一桶地查驗,果然發現每桶都摻了少量的水,舉報屬實。面對鑒定結果,兩名商販十分緊張。

    史治安一邊詢問商販的籍貫,對方磨磨唧唧,就是不肯說;一邊安排王大力當場開具處罰文書。商販一看這情況,急了,紅著臉,拒不認錯。

    史治安義正詞嚴地說明道理,又追問:“從擺攤開始,你們已賣掉多少桶油?”“6桶”,商販自知有錯,膽怯地答道。“小王,趕緊聯系鎮政府辦公室,請求通過高音喇叭,追回賣出的摻假食用油。”好在買了食用油的群眾并沒有走遠,半小時后,賣出去的6桶食用油全部追回,商販也退了錢,并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

    根據兩名商販交代,他們是外地人,打工嫌吃苦,便合計著以流動的方式銷售低成本的摻假食用油,多賺些錢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沒想到事情就這樣敗露了。他們慚愧地表示,今后一定誠信做人、做事。

    兩名商販離開的時候,史治安又叮囑他們說:“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你們必須記著,得走正門正道!做假虧欠別人,最終虧欠的還是自己。”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