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從春野上山來——農產品市場變局與展望

    2018-07-17
    摘要:

    農產品被推在風口浪尖上。中糧期貨副總經理兼商品研究院院長焦健分析了中美貿易戰下農產品市場形勢,最好的結局,應該是要符合東方人基本智慧的選擇“雙活”。他認為農業產業鏈正在重構,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業工業化發展趨勢愈加清晰。焦健分析了農業產業政策、天氣等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他認為天氣才是最根本的影響因子。

    2018年7月14日,“撲克投資策略論壇·2018下半年”在上海召開。本文是中糧期貨副總經理兼商品研究院院長焦健在論壇上的發言精編,主題為《雨從春野上山來——農產品市場變局與展望》。

    焦健認為農業產業鏈正在重構,以玉米為例,最初玉米主要是用來做飼料,但隨著深加工的不斷推進,玉米在食品、醫藥、汽油、化工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業工業化發展趨勢愈加清晰。最后,焦健分析了農業產業政策、天氣等因素對市場的影響,焦健認為天氣才是最根本的影響因子。

    各位來賓,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撲克財經舉辦的盛大投資策略會,正趕上農產品被推在風口浪尖上。農產品從來不缺故事,故事有可能會遲到,但是從來不會缺席。農產品和工業品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可以講是根本上的區別,那就是工業品方面供求的匹配度同步性比較好,一個月生產多少消費多少,可以人為調到同步性。農產品最大特征是一次性供給全年性消費,這是農產品最大的差異性,從交易節奏和各方面的原因帶來農產品的特殊性就在這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無論是供給方也好,需求方也好,中間有一個誰都過不了的坎兒就是老天爺,在當今農業同樣受到老天爺的影響。

    下面我就農產品這塊和大家一塊分享有關的情況。我們認為目前農產品處在一個變局過程當中,今天我想和大家更多交流是有關變局背后的事情,可能純粹的從行情的判斷和算命角度來講我不能給大家提供太多這方面的直接的結論,但是我相信在座都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一定能從故事背后邏輯看出來所帶來的巨大機會。

    我想從6個方面和大家交流和溝通,我們從整個農產品的行業來講,前五個可以認為是農產品變局內外因素,再和大家聊聊有關具體農產品的情況。

    一、中美貿易戰下農產品市場形勢

    現在最熱的是中美貿易爭端,我們中糧期貨是中糧集團下屬的一個重要子公司,我們也是作為中糧集團重要的研究板塊組成部分之一,參與了集團方方面面的研究,中美爭端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研究,包括與相關的政府機構也做了交流,(如圖)這大概是在一個半月以前定下來的基調,我們對中美貿易爭端的基本判斷,現在看來還是按照這個軌跡走的,它有長期性、必然性、多面性和博弈性的體現。

    從中美貿易戰過程來講,首先美國以戰求得一些東西,不僅僅是貿易平衡,背后還有很多訴求。我們這一方在求和,通過多次較量,美方從500億美元再升到2000億美元,西方媒體稱之為史詩般的對決,就人類歷史上來講,國與國之間2000億美金的對峙從來沒有過的,大家在看一場從未見過的大事。我們認為,可能出現邊談邊打、邊打邊談的模式。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們就是這樣互相爭斗的,所以并不陌生。

    中美貿易爭端最好的結局,應該是要符合東方人基本智慧的選擇“雙活”。如果大家對圍棋有所了解的話,紅色圈子里持白和持黑方大家都吃不了誰,因為里面有兩個活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紅圈一方的持子數會比另一方的多但是你要是想全吃掉不大可能。對中美貿易我不想用“貿易戰”這個詞,就是中美貿易爭端,得到的次優選擇的結局,應該是一個“雙活”狀態。

    我專門想講一下從宏觀到大宗商品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中國正在做一個重大的戰略性的改變,就是將從出口大國變成一個出口和進口并重的大國。酒店大堂里面有一個倒計時廣告,將在115天以后在上海舉行第一屆進口大會。廣州有一個廣交會已經開了50多年了,那是以出口為主,這次我們要開一個進口大會,這個大會可能以后會持續開下去,這就是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將走向進口和出口并重的狀態。

    這是什么概念?像家里面一樣,你已經賺了很多錢了,每一年賺了100萬,用掉50萬,存了50萬,老是過緊巴巴的日子也不合適,是該學會自己消費了。這是我們重大戰略國策的調整,這個調整并不完全因為打了貿易戰才做的,確確實實是我們的戰略,不過因為外力作用我們在步伐節奏上會有一些調整。

    涉及到農產品,我們對農產品的依賴度如大豆的依賴度,幾乎沒有辦法挽回,87%的依賴,要說剛性這是最剛性的。大家每天都得吃飯,都得炒菜,接下來可能對棉花以及肉類影響比較大,甚至包括玉米,現在只有不到2%的影響,按照現在玉米的需求量很可能會有一個對外依存度的提升。

    由于進出口變化,我們以前總是在賺錢,現在要開始學會花錢了。從2000年開始,接近20年的歷史,我們經常項目的順差從來都是正的,今年出現了一季度的負增長。如果持續三個季度下來,對中國整個貿易性帶來的順差有較大影響,不僅僅對商品本身有影響,金融體系、貨幣體系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由于我們得到貿易進口增加以后,我們需要花更多錢買外面的東西,從外面賺到的外匯就少,外匯占比就會變少,因為我們特殊的結匯制度,我們的基礎貨幣60%-70%甚至更高,都來自于外匯的占款結算,大家在外面賺了很多美元,回來把美元賣給央行留下人民幣,這就是自加入WTO以來房地產大漲的主要原因。前面15年房地產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否則通脹就不得了。

    反過來,我們在走另外一條路導致基礎貨幣下降,流動性下降,現在已經有各種體現,前面的嘉賓都談到,我們是從貿易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所以這將會是持續性的狀態,大家將會面臨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以后至少花錢和賺錢是一樣重要的。

    二、農業產業鏈重構

    接下來我們想講一下第二個方面,有關農產品產業鏈重構,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講,從種植、加工到消費整個都在改變,產業的發展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其中資本也在大力介入。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大的機構資本,甚至阿里都在介入農業。

    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工業性的供給側調整,工業性的結構性調整是比較容易的,農業性供給性調整最根本層次是土地集約化,這會帶來很多政策的考量,制度的考量。但是這是不可逆的狀態,我們必須要相對集中的使用土地,同時由于人口原因也迫使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大家去農村走走就應該知道,現在農村用來種地的勞動力確實是在逐步下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我們必須要去做一些更集約化,更規模化,更現代化的發展。我有時候開玩笑講,我們要拿出建設浦東的勇氣和魄力搞農業的話,中國的農業絕對能上去,因為我們欠農業的賬太多了,我們現在的農業還是一個包產到戶,非常低級的組織形式,對比國外的農業組織形式是有較大差距,我們看看國外大企業,如全世界四大糧商的管理形式,目前中糧集團排在國際糧商的第二和第三名之間。這個狀態是不可逆的,也是一個正在改變的過程,這將會改變整個農業結構性變化。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產業鏈重構,就玉米而言。我特別注意前面這位女士講關于化工類,列舉了非常多產業鏈的狀況,從工業角度來說非常龐大。現在農業也慢慢往這上面走了,大家注意看玉米,從玉米種植出來以后,最傳統的就認為是用來做飼料,但是實際上中間深加工一條鏈下來整個運用到食品、醫療、能源、化工、造紙、酒類,有美國人說,你到超市所購的產品50%都和玉米有關,甚至包裝袋都和玉米有關,因為要環保。所以玉米稱之為萬能農產品,這是很好的一個品種。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玉米深加工,用來做淀粉和能源的深加工,預計達到這么一個數字:1.25億噸,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正好上個月參加全國玉米深加工全國性的大會,到今年年底深加工總量應該在八九千萬,我們玉米的庫存到今年年底的結余可能都不足1億噸。所以,隨著玉米產業鏈延伸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以生豬產業鏈來看,我們專門選了生豬上中下三個狀態下的三個主要公司代表,上游的飼料企業,中間的養豬企業和最后成品屠宰企業,他們都在相互之間的融通,正邦正在大量介入到中流養豬行業,雙匯也開始介入中游,溫氏是中國最大的養豬企業,市值最高的時候能達到3000億人民幣,但是實際上,它占整個生豬行業比例還不足3%,所以這個中游行業集中度是很低的,而生豬整個市場規模至少在2萬億左右,所以這個行業的集中度今后將會是一個主戰場,將是上游和中游往中間靠的主要原因,這就和原來的市場結構就會不一樣,會打破原來的豬周期。

    注意看這張圖,平均下來從2000年看的話,我們統計都是4年一個周期,今年以來已經在拉長,照理講現在應該完成這個周期,我們預計到2020年才會出現拐點,因為規模化和一體化把整個周期拉長,如果按照原來模式分析這個行業的話,可能就掉到坑里面去了,所以必須要了解產業背后的東西。

    三、農業工業化進程

    第三方面我們看看農業工業化,傳統的一般喜歡稱之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會把農業和工業隔離開,甚至對立開,農民是農民,工人是工人,但實際上,我們的農業和工業越來越緊密了。

    在歐美尤其在美國甚至南美這些地方,他們的農業和工業幾乎可以一起講,不會單獨講農業,傳統農業的需求最后主要出口就是進到我們肚子里,所謂的農產品消費,不管飼料養豬也是吃到人肚子里,現在農業有一個重要的新的出口,就是去做工業,尤其是做能源方面的工業,會和原油直接掛鉤。

    中糧期貨對原油研究很長時間,即使原油品種沒有上市,之前就有兩個研究員專門在研究原油,因為農業和原油之間的互動關系很緊密。

    我們以玉米舉例,從1998年開始整個玉米政策性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玉米從最初給我們人吃飼料以外,進入新需求,2001年開始嘗試性做燃料乙醇,往汽油里面添加一定由玉米做出來的燃料,最終目的是希望添到10%,一升燃料里面有10%是由生物代替的,所以叫E10。這個過程經歷了反反復復,從推廣到叫停又支持,和庫存有很大的關系。

    現在來看,做玉米燃料乙醇深加工的企業,目前中糧占了三家,其他還有三家。這個投入是比較大的,目前整個產能只有250萬噸左右,到2020年按照發改委的要求達到1000萬噸以上,意味著今后兩三年要翻四倍,但是是不是真能翻那么多?這是一個疑問。

    前幾年我們發愁庫存太多了,現在在迅速的削減,這個削減速度可能是超預期的,做我們這個行當最主要需要捕捉一個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你對這個因素變化量的理解。按照數學講法,你不能只看一階函數要看二階函數,才可以看出來效果。如果我們都認為有庫存,但是庫存遞減率遠遠超過了一般預期,一定會對行情有影響。現在玉米正處在這個狀態,巨大的玉米加工所需要的這些量,玉米到今年年底估計出來不到1億噸的庫存,按照產能來算深加工就超過1億噸。

    現在很多農產品都認為庫存多,我對它的定義是甜蜜的煩惱,畢竟庫存多,好歹有,如果哪天很緊張沒有,就是痛苦的煩惱。80、90后這一代沒有經歷過挨餓,但是并不意味著今后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聯合國糧農組織有一個基本定義,某一個農產品庫存量低于全年的庫銷比,低于15%甚至20%以下,就處于緊平衡狀態,農產品高度供給彈性,價格將會出現巨大的變化。這就是玉米的前夜。

    這是海外燃料乙醇情況,巴西是最典型的。巴西是重要的糖產地,甘蔗用來做糖的不超過50%,一半以上用來做燃料,你就知道工業化有多高,已經運行了很多年。

    生物柴油這一塊,北美和南美都做得完善,運行了很多年,像美國有接近30年歷史,這里面大家注意看美國以及巴西、阿根廷大致有30%的豆油用來做生物柴油。

    換句話說,對北美南美來講,農產品需求是由于兩個重要的需求方來調整,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政府用來調控的平臺和手段也比較多。看一下棕櫚油,馬來西亞也有5-10%左右,印尼更多一點,菜油相當一部分在歐盟用來燒掉的,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人家就是這么做的。以美國為例,就是拿原油價格和豆油價格做比較,這個比價往上拉時,用來生產生物柴油的用量就會增加,這個是由價格驅動帶來的。

    我們有必要講一下原油,原油對農產品的影響路徑,我們以布倫特原油為例,如果布倫特原油在持續高位,我們做過一個大概測算,在80美元以上持續一段時間,必然會帶來一些全球性通脹,由于中國60%以上原油進口,進口原油同時把通脹因素同樣進口進來。有兩個路徑,一個是左邊剛剛說的生物質燃料提升,如印尼用生物燃料一個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像期貨一樣的觸發條件,就是原油達到多少以上就啟動,強制性添加生物柴油。

    所以原油對后面整個的影響,對整個需求的拉動,對成本的推進,導致對CPI的影響以及形成反身性狀態,我們做了三個情景評估。如果黃線就是貿易戰加息疊加起來往下走,現在看似是這個影響力比較大。前兩天跌得很厲害,據說是近5年來,當日跌幅最大的一天。反過來地緣政治出問題,一定會往上漲,伊朗揚言要封鎖赫爾姆斯海峽,這就肯定要暴漲,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告訴大家三個場景,誰也算不出來哪天要封,所以大家要有一個場景下的風險控制的思路。

    四、農產品政策導向影響

    農產品在全球貿易里面,從來就不是一個全自由化的市場,WTO里面法定就允許你給補貼,有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補貼。國內從種植端到流通到消費端,這次中美貿易爭端,大豆用關稅調整流通的狀態,大家都知道那個段子,中國馬上要加關稅了,有一艘船以百米速度賽跑在渤海灣狂奔,就是這個狀態。

    簡單說一下這三個顏色,黃色、藍色和綠色的補貼,尤其下面還有一個發展箱。這個箱子是補貼像哥倫比亞、泰國那一代種鴉片的地方,鼓勵你不要種鴉片,種點別的好東西,給你多補一點的情況。

    政策影響以棉花為例,棉花我們是按照期貨市場上市的十幾年來看,剛開始棉花收儲,2014年左右停止收儲,政策支撐基本撤掉了,一直到現在,所以棉花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

    白糖也是政策性比較強的品種,上星期五的最低價格達到4800元,現在這個指導價已經變成很虛的東西了。市場力量越來越強大,也是我們對農產品改革重要的方向。

    玉米是一個重點政策性改革的品種,在美國CME市場,玉米市場規模是大于大豆的,隨著市場化進程發展,玉米將是大家今后關注農產品最重要的品種之一。

    從2016年以后,玉米的政策臺階板子去掉以后,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波動越來越像正常走勢的波動。

    有關環保方面,這里以生豬為例,隨著反腐和國家對環保高度的要求,環保的剛性由軟約束變成強約束,無論對工業品和農產品都是如此。很直接的講法就是,成本一定要抬高。這幾年生豬養殖規模黑龍江養殖規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我們講北糧南調,也許再過一兩年這個局面將徹底打破,我們就只調豬肉了。

    有關整個糧食變遷也是和需求端有關系,這塊值得大家特別關注,整個格局在發生重大變化。

    五、農產品期貨市場效能改善

    就期貨市場來講, 1、5、9合約現一直存在,是有歷史來源的。我們的期貨市場最早就是個云計算市場,我們是這么定義的。實際上期貨市場是最早做云的,所有架構都在云上轉,是不接地氣的,甚至有意的隔離地氣,所以我們和現貨交割月之間越遠越好,出現了1、5、9合約現象,只有這三個月交易量大。

    在國外不會這樣,對沖6、7月份現貨一定找8月份最多到9月份,現在對沖一個東西甚至要對沖明年1901合約,在這期間,特朗普都不知道他變多少次臉,你拿這么遠的時間段來對沖,潛在的風險有多大,對沖到來的效益多低,對沖成本有多高。所以我們正在改變,真正的脫虛向實,今后我們這個行當想在整個國家經濟序列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話,這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否則我們就是自己玩自己。現在金融行業不允許自己玩自己的,所以這一點大家特別要注意。1、5、9合約現象正在慢慢改變,這種游戲規則改變,必將導致今后整個的交易邏輯改變。

    還有一個交易制度的變化,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就是橡膠。橡膠的交割制度,所交割的標的是非常窄的,你沒有辦法拿正常現貨做對沖,所以造成了橡膠91合約的低風險套利,,只要知道基本的技巧都賺了大錢,但是今年栽里面了,因為規則變了,今后可能要改變這個規則,包括前兩天焦煤也在做這方面的調整。

    六、農產品定價與投資展望

    最后大家都想聽點干貨,希望在給價格背后的東西,更多給一些思維邏輯和想法,這是中糧期貨對農產品也可以對整個大宗商品定價模式的思考。供求是我們經常說的,一般講起來做農產品都要做平衡表,現在如果僅僅看平衡表顯然是太單薄了,從價格構成來講,至少還有政策性的變化,還有資本趨利的驅動,政策性就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哪一天把這個臺階撤掉了,從政策性狀態會慢慢減少,或者換另外一種模式體現,農產品政策性的調整全球都是允許的,只是你的手法和方式能不能更符合市場化的問題。

    這三個力量疊加,由于不同狀態下會產生最右邊的走勢圖,這張走勢圖大家都很熟悉,我們是倒過來做分解,有點像導彈制導系統里面信號處理的方式,來做這種方式的探討。

    講農產品經常講天氣,開玩笑說,做農產品的人要和老天爺玩21點,雖然輸得多贏的少,但是還得玩,你面臨的就是要和它玩。如果你對它一點都不了解就麻煩了,大家經常聽到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這兩個現象是不一樣的,厄爾尼諾可能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的小麥,而且小麥一旦出現異常狀態,對整個農產品有很大的拉動。

    還有很重要的天氣指標,我們以南極洲整個冰川覆蓋面積指數來看,只要覆蓋面積增大了以后,都是一個重要的起點,我們再來看看右下角,目前已經從負變成正,我們沒有辦法和老天爺玩21點,但是我們知道,下一步至少出哪個大牌的概率性比較大。而且今年也特別奇怪,美國大豆和玉米播種的天氣異常好,也導致現在的大豆跌的非常厲害。

    這是中美農產品比價,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被動的狀態,大家注意到國內品種尤其是地租增長特別快,有的地租增長70%,地租是農產品的先行指標之一,值得重點關注。

    這張圖做大類資產配置尤其是做宏觀配置的大佬應該特別關注,這是能解釋農產品機會來了還是沒有來的重要佐證,右邊高盛的農產品指數,從90年代到現在比價是歷史最低點,左邊這張圖,我們沒有用股票類指數,為什么?我們股市肯定不是社會資本主要的池子,我們主要的錢都在房地產上面,所以我們拿房地產指數和農產品比價,結果驚人的相似。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漲,但我知道他離漲已經不太遠了,所以很多機構正在關注。我們有專門對機構流動性和資金偏好的系統模型,這里由于時間原因不能多講了。我們說了一句話,“樓貴農賤何其久”。任何事情都是周而復始的,我們古人的思維智慧就是如此。

    玉米供求關系將會拉大缺口,尤其工業消費在大幅的增加,長期來講玉米是看漲的,它已經從一個寬松期進入一個相對平衡期狀態。

    油脂油料一般我們是看美國大豆來做的,美豆是重要的錨。美國的大豆上個星期跌到最低的8.5美分左右,快接近近10年最低了,這個情況很大原因和美國天氣比較好,加上貿易戰帶來的變化。

    其中值得關注的因素,我們正在開發烏克蘭、俄羅斯這一帶糧源,中糧按照國家戰略要求,幾年前就加大了對境外糧源的投資布局,現有過半的收入來自于海外,形成了一個國際化公司。如黑海地區與美國中部那一帶的主要產地處于同一緯度上下,,今后我們還要增加多地區的非相關性糧源。

    總體來看,天氣是最根本的,中美貿易戰會改變短期的結構性變化,原油如果持續性上漲的話,會對生物柴油拉動,同時會拉動大豆。

    棉花歷來都不缺故事,大家看右下角這張圖,要漲起來就不得了。現在的棉花已經從低位區向中位區慢慢的靠攏,總體來講,全球棉花市場處在一個變化的狀態,美國整體棉花有點欠產的,如果貿易增加和持續性發酵,有可能明年美國人會增加對棉花的重視,反過來會抑制一定的棉花。還有一個因素,棉花圈里說的有關紡織品轉移問題,但就實體產業來說,我們一個工廠不可能輕易說走就走,而且國內高端的紡織產業鏈是有很好的競爭力的,所以棉花整體來講應該是大趨勢往上走的。

    橡膠是半農產品半工業品的品種,整體它還是處于供大于求的周期里面,這個周期還沒有走完,持續地在探底,由于交割帶來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不迅速改進的話,還會出現走弱的狀態,但是整體上來講已經在一個相對低位區。從2005年到現在,它的價格處于一個歷史的低位。

    白糖是從去年開始最暢快淋漓的下跌。對于交易員來講是最好做的,壓在均線下面往下走,就像你從泰山一步步往下走的一樣。實際上,要從確定性角度來講,一個白糖是最主要的,還有一個是前兩個月漲勢強勁的蘋果。

    白糖目前還處在增產周期,白糖周期性非常強,到目前為止沒有打破,就不像剛剛的豬周期那樣發生變化。我們認為白糖還在持續性探底過程。

    時間關系,沒能充分展開,以后還會和撲克一起合作做專門的農產品專題交流會,謝謝大家!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