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06.HK)為中糧集團成員企業,旗下的油籽加工、大米加工及貿易、小麥加工以及啤酒原料業務,均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8月29日 - 中國領先的綜合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綜合中期業績。
業績摘要
本公司聚焦油、米、面主業,持續經營業務整體規模和盈利水平同比增長。
▲ 產品總銷量1,067.3萬公噸,綜合產能利用率保持高位,較去年同期增長13.6%;
▲ 收入483.2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8%;
▲ 實現歸屬于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的持續經營業務利潤7.5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3%。
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深化改革,轉型升級成效突出,內需表現強勁,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國內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行業進一步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一體化專業運營優勢助力企業更好應對市場行情波動,行業整體保持較好盈利水平。 本公司管理層緊密跟蹤市場環境變化,發揮自身分析能力,把握有利機遇,積極開拓市場,提升運營效率,油籽粕、植物油、米、面要產品銷量繼續高位增長,綜合產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同時,本集團順應消費趨勢,積極實施研發及創新,優化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組合,加強營銷推廣,帶動品牌業務規模及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
由于2017年12月27日完成出售生化及生物燃料業務影響,本公司期內整體歸屬于有人應占利潤較去年同期的10.59億港元同比減少。持續經營業務綜合營業規模及毛利空間持續進步,帶動業績同比顯著提升。
業務分部表現
一、油籽加工業務:成熟體系應對市場波動,規模增長推動業績提升
市場行情波幅較大,在原料加征關稅消息的影響下,油、粕產品價格階段性走強,平均盈利空間保持較好水平。
在全產業鏈運營體系保障下,加強行情分析,把握市場機遇,積極開拓市場,銷量規模進一步提升,支撐產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助力業績同比顯著增長。
小包裝食用油業務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穩步推進,實現銷量57.0萬公噸,同比增長16.7%*。
油籽粕及植物油銷量為451.1萬公噸和243.6萬公噸,同比分別增長23.2%及34.1%,帶動收入同比增加35.0%至332.24億港元;貢獻經營溢利6.44億港元,同比增加48.9%。
【2017年9月14日,中糧控股完成并購相關業務,同期數據為收購目標并購前銷售小包裝食用油數量。】
二、大米加工及貿易業務:品牌業務穩步發展,出口銷量顯著增加,業績水平持續進步
繼續落實品牌拉動戰略,市場推廣與渠道拓展穩步推進,小包裝米銷量同比增長6.5%至38.1萬公噸。
邀請海外客戶來訪以更好展示產品質量與供應能力,助力出口銷量顯著增加,支撐整體業務規模,帶動產能利用率達至新高。
業務銷量同比增長20.0%至155.9萬公噸;實現收入74.38億港元,同比增幅18.4%。業績水平持續進步,毛利率為15.6% ,貢獻經營溢利3.95億港元,同比增加42.4%。
三、小麥加工業務:銷售規模持續擴張,品牌業務加快發展
完善優質原糧產區布局,加強銷售專業化管理,通過聯合技術研發與項目組服務制度等措施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支撐面粉銷量保持較快增長。
品牌營銷強化消費者認知,開發新品上市以針對性補強產品線,推動業務加快轉型。
面粉銷量同比增長18.2%至131.1萬公噸。實現業務收入59.71億港元,毛利率9.3%,貢獻經營溢利1.04億港元,同比增幅較大。
四、啤酒原料業務: 競爭能力保持領先,調整布局階段性影響業績貢獻
強化立體營銷,增強客戶粘性;推行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保證產品力優勢。成熟管理體系保障供應鏈運營效率,應對高負荷挑戰,營業規模保持在較高水平。麥芽銷量36.4萬公噸,實現收入12.89億港元,同比穩中有增。
遼寧和江蘇工廠運營情況成熟穩定,但內蒙古工廠原料供應不足情況難以改觀,且需要額外投入維持經營。為了長期業績表現,停止該工廠運營,由此產生資產減值損失1.28億港元,導致經營虧損為6百萬港元。
前景展望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在降風險、調結構的過程中有望保持平穩發展,消費增長與需求升級仍將給糧油食品市場提供增長空間。行業領先企業將把握農業供給側改革以及谷物定價機制調整的關鍵機遇,謀求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張。通過提升市場集中度,鞏固自身優勢地位,更好應對國際貿易和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業務風險,引領行業升級發展。
本公司將繼續聚焦品牌業務發展,依托整體供應鏈掌控能力優勢,支持終端業務規模擴張,保障產品盈利空間。在產能運營效率普遍達到相對高位基礎上,探索規模進一步增長的合理路徑,謀求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管理層將繼續勤勉工作,強化專業運營,深耕精細管理,加強商情分析,積極應對行情波動與行業競爭帶來的業務挑戰,在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較優的業績基礎上,力爭保持令人滿意的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