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標落地|通往調和油的春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2019-01-02
    摘要:

    食用油新國標開始實施,市場上出現一些“隨機應變”的調和油產品。新國標的執行仍有監管盲點:沒有強制規定“調和油中只有含量占比最大的油種才能予以標識強調”。新國標能夠讓守規矩的品牌更加規范,也能夠讓之前因無法可依、打些擦邊球的品牌迷途知返,但一些明知故犯的雜牌軍仍在挖空心思鉆漏洞。

    oilcn油訊

    歲末年初,油脂行業的大事件莫過于新國標的實施。只有在水中,才知道水究竟有多深。本文作者為國內某油脂企業的一線業務人士,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018年12月21日,醞釀多年的“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正式實施,重中之重是對調和油的命名、配方標識等作了強制性的規定,方便了消費者的用油選擇,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社會各界普遍予以高度贊譽和期待:此舉將徹底剎住調和油品類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歪風邪氣,還市場一方莊嚴凈土!

    也許過于樂觀了。

    隨著新國標開始實施,市場上已出現一些“隨機應變”的調和油產品:

    產品名稱都改成了合規的“食用植物調和油”,但是在更加顯著的位置以更大的字號,另起爐灶標上“橄欖+山茶...芝麻+花生...玉米+葵花...壓榨...非轉基因”。

    身為一線油脂業務人員,筆者以為,食用油新國標的執行仍有監管盲點:沒有強制規定“調和油中只有含量占比最大的油種才能予以標識強調”。

    當然,“新國標”要求標識調和油成分比例,但“油摻油,鬼見愁”,國內市縣級基層的監管檢測機構能否支持調和油配方所有成分的測定?所有調和油品牌廠家能否據實標識,還是要打個問號。

    而鄉鎮農村市場一直是調和油亂象的重災區:每桶四十元左右的價格便能購買正規品牌賣七八十的非轉壓榨系列調和油,包裝紅紅綠綠,充分迎合農村朋友們的審美觀,不愁銷路。

    去年央視曝光福建部分廠家調和油亂象,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就筆者了解,曝光的幾個廠家只是冰山一角。

    調和油品牌成百上千,經過多輪行業大洗牌,目前能夠存活下的可歸納為四類:

    第一類: 以金龍魚、魯花、長壽花、多力為代表的市場化程度非常之高的“一線軍團”;

    第二類:以福臨門、金鼎、華潤五豐為代表的家大業大、可以撐得住耗得起的“實力國家隊”;

    第三類:以九三、道道全、古船、紅蜻蜓、中昌為代表的“地方軍團”,都有自己的根據地市場;第四類:地方雜牌軍,廣大的農村市場成為其主要地盤。

    雜牌并不是都不好,雜牌也可以成為名牌,但須恪守底線。

    近年來,以央視曝光的福建系及南方某省系為代表的一些調和油雜牌軍活得頗為滋潤,他們如何能在高度市場化、多巨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是掌握了核心油脂科技?

    是匠心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產品?

    還是不辭勞苦地建立了堅不可摧的渠道壁壘?

    都不是!他們靠的是在調和油上大做文章,打規章制度的擦邊球,將其產品包裝得“高端大氣又便宜”,并利用農村消費群體品牌意識弱、文化程度低、及貪小便宜的心理大發其財。

    這些雜牌調和油的“繁榮”不是一年兩年了,其生存的三板斧:

    第一:胡亂標識“非轉基因物理壓榨”,雖然其產品主要原料都是低價轉基因大豆油;

    第二:以各種高價高端油種為噱頭,諸如強調“山茶、橄欖、核桃、花生芝麻”的調和油,實際配方中高價油的比例很低,甚至為零;

    第三:外包裝花里胡哨富麗堂皇,甚至比大牌油還要漂亮、上檔次。

    歸根到底,是“以低價取勝”。

    原本老老實實做產品、辛辛苦苦做渠道、點點滴滴做市場的地方中小品牌面對這些雜牌潰不成軍,甚至無奈效仿,否則無法生存,何來工匠精神的土壤?

    新國標能夠讓守規矩的品牌更加規范,也能夠讓之前因無法可依、打些擦邊球的品牌迷途知返,但一些明知故犯的雜牌軍仍在挖空心思鉆漏洞。

    “李鬼”不會因為披上了一層貌似合法的外衣就變成了“李逵”,破綻往往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對比非轉標識和配料表

    產品標識非轉基因,但配料表中有進口大豆、或浸出大豆油;第二:對比高價油種標識和配料表

    標識刻意強調高價油種,但配料表的具體比例極低或者產品價格偏低;第三:對比售價和成本

    這個稍微復雜些,要比對生產和銷售記錄,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售價,應引起注意。(單箱(5L4桶)成本在140元以下的,還標注非轉基因的調和油產品大概率有問題)“新國標”公布后,三部委聯合配套出臺了“16號公告”,包括:“自2018年12月21日起,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組織開展為期1個月的專項監督檢查;鼓勵公眾、媒體舉報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和食用植物油標識的違法行為。”

    期待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嚴格執行三部委的“16號公告”,動真格,下狠手,多向當地油脂市場參與者了解真實情況,動員公眾和媒體的監督力量;同時有關部門應修補、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如此調和油市場方能迎來真正的春天;消費者方能明明白白消費;那些苦心孤詣、匠心打造好油的中小品牌方能重入賽道,競相迸發,百舸爭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