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年要吃多少油?兩個西湖都盛不下!中國人吃的最多是什么油?未來十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賣油郎們想知道也應該知道。來聽權威機構專家給出的靠譜答案......
4月20日,2019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通過農業大數據分析、權威專家報告釋放市場信號,探討未來10年我國農業發展新形勢。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李淞淋博士、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璟博士、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剛分別發布了《中國油料油脂市場展望》 《中國大豆市場展望》《國內外大豆供需形勢分析》。
系列報告用大數據勾勒出中國油脂油料市場的現狀和未來,有助于從業人員準確研判和決策,以下為展望報告中的要點摘錄,供大家參考。
一、2018年中國人吃了多少油?吃的最多是什么油?
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8年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3360萬噸,比上年增長0.3%,消費增速進一步放緩。
中國人吃的最多的四種油是:大豆油46.4%,略下滑;菜籽油增加為21.5%,;棕櫚油10.6%,花生油9.6%。
從消費結構來看,大豆油仍是中國居民消費最多的植物油,但隨著人們追求健康消費的意識增強,菜籽油和特色食用油的消費比重增加。
前四大油種占總消費量的比重合計為77.5%,與上年相比下降3%,中國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2018年中國產了多少油?
2018年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為3304萬噸,比上年減少0.9%.
產量由三部分組成
國產油籽榨油 比上年增長3.7%;國產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回升;
進口油籽榨油 比上年下降7%;
進口植物油 比上年增長8.9%。
在食用油的產出結構中,也有升有降:
豆油下降3.5%; 菜籽油增加1.7%; 花生油持平;棕櫚油增加0.4%; 其他植物油增加 1.4%。
三、2018年中國買了多少油?
2018年中國共進口植物油808.7萬噸,增幅8.9%,連續第2年大幅增加。
進口量最大的是棕櫚油和菜籽油,另外葵花油和紅花籽油的進口量占比11%,已不可忽視。
具體油種也有升有降。
豆油大幅下降 18.6%, 菜籽油大幅增長71.2%,
花生油增長18.6%, 亞麻籽油增長7.2%, 芝麻油增長6.7%
四、2018年中國買了多少油籽?
因為土地及水資源有限,中國大部分榨油用的油籽仍依賴進口。但在持續了6年增長之后,去年出現了首次大幅減少。
2018年,我國進口食用油籽9449萬噸,比上年減少7.4%。
三大進口油籽是:大豆、油菜籽、花生,占比98.4%。
特色油籽進口量持續增加
2018年:
芝麻 進口82.83萬噸,增長16.4%;
亞麻籽 進口39.76萬噸,增長17%
葵花籽 進口13.9萬噸,增長13.9%;
五、2018年中國用了多少大豆?向誰家買的多?
大豆和豆油是中國油料油脂市場的領頭羊,2018年更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主角。
1、2018年中國用了多少大豆?
2、2018年中國進口了多少大豆?
六、2018年中國自產了多少油籽?
2018年中國油籽產量(未含大豆)估計為3439萬噸。
油料面積略減,單產略增,總產略減。
國產油料主要為油菜籽、花生、和特色油籽(油葵、胡麻籽、芝麻等)。2018年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8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600萬噸,比上年增長4.7%
初步估計,2018年用于榨油的國產大豆約為250萬噸。
七、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還會種更多油料嗎?
預計面積增幅有限,油料產量增加主要依靠單產提升。
其中油菜籽產量恢復性增加,花生產量波動增加,芝麻、向日葵等小品種特色油料震蕩發展。
預測十年后(2028年)中國大豆產量約2140萬噸。
八、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還會買更多油籽嗎?
預測十年后(2028年)食用油籽進口量將達到1.05億噸;其中進口大豆9886萬噸。
受國內耕地等自然資源的限制,依然會對國際市場保持較高的依賴程度。
大豆壓榨消費以進口為主的格局不會改變,進口大豆仍將維持高位,但增速明顯放緩。
九、預測:未來十年中國人吃油有什么變化?
未來十年,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明顯增加、城鎮化水平深入推進,以及部分地區傳統消費習慣的延續,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但與此同時,隨著“減油、減鹽、少糖”等健康消費理念廣泛傳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已經出現了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基本穩定或略有減少的新趨勢,預計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的增長速度會進一步放緩。
另外在消費結構上也有優化趨勢,消費者對食用植物油消費的多元化、品質化和健康化需求特征愈加明顯,尤其是對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的健康油脂的關注度逐步提升。為此,葵花籽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等特色植物油消費量將逐步增加。(完)
注:1、以上數據不包括木本油料、木本油籽、木本植物油。
2、文中數據圖表來自2019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相關報告,油訊整編,詳細準確解讀以原報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