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報
“要認真學習全面正確理解《濃香菜籽油》標準的內容,生產企業要嚴格按團標的質量指標和國家對菜籽油的衛生安全指標,制定好高于團標要求的內控指標組織生產。”日前,在陜西渭南市召開的《濃香菜籽油》團體標準宣貫會上,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名譽會長王瑞元在做專題報告時表示,一定要按標準組織生產,確保產品質量萬無一失。
王瑞元說,長期以來,我國是全球油菜籽的第一生產大國。據有關資料介紹,近些年來,全球油菜籽的產量一直穩定在7000萬噸左右;根據我國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2014~2018年我國油菜籽的產量一直在1300萬噸左右,約占全球油菜籽產量的19%左右。
我國是全球菜籽油的消費大國。菜籽油歷來是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市場上的主導產品 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菜籽油一直是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市場上的當家產品,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貢獻。
王瑞元表示,菜籽油歷來是我國消費者喜愛的食用油品,尤其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菜籽油是當地消費者的主導產品。為適應消費者習慣和消費需求,我國菜籽油的品牌較多,尤其是《濃香菜籽油》,這是近些年來推出的深受許多地區消費者喜愛的油品,目前其產量約占全國菜籽油近30%的市場份額,成為菜籽油的主導產品之一。
在《濃香菜籽油》的發展過程中,生產企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沒有相應的標準可遵,亟待需要制定《濃香菜籽油》標準。為及時解決濃香菜籽油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引領濃香菜籽油的健康發展,中國糧油學會在入選制訂團體標準試點單位后,立即將《濃香菜籽油》列入了首批團體標準的制訂任務。在中國糧油學會團體標準油料與油脂技術委員會的帶領下,自去年9月在成都召開《濃香菜籽油》團體標準研討會起,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高質量地完成了標準的制訂工作,并于2019年1月15日,作為中國糧油學會首個團體標準發布,3月1日正式實施。
“要按《濃香菜籽油》標準組織生產,確保產品質量萬無一失。”王瑞元特別強調,鑒于濃香菜籽油是以菜籽為原料經過炒制、壓榨的方法制取得到的具有濃郁香味的成品菜籽油,也就是說按此制得的濃香菜籽油一般只經沉淀、過濾,不經其他精煉就可食用。為此,我認為在生產過程中對質量的把控尤為重要。一定要牢牢把好原料質量關,要選用優質的國產油菜籽生產濃香菜籽油,杜絕使用霉變和劣質的油菜籽生產濃香菜籽油;在生產過程中要強化原料的清理,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萬無一失。
要妥善處理好產品的香味與質量安全的關系。鑒于在生產濃香菜籽油時,對菜籽進行高溫“焙炒”是產生濃郁香味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但同時也存在著因“焙炒”過頭,容易生產3-4苯并芘等一類有害物質的風險。為此,要以食品安全為底線,科學合理確定濃香菜籽油的香味,避免過度“焙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