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書,說的是金龍魚。
金龍魚品牌牽涉的話題非常廣泛。
商業人士納悶,金龍魚和豐益國際能夠發展得如此強大,有何成功基因?投資人士想了解,食用油產業及農業板塊的運作有何特點、風險何在?外資企業想領悟一些在中國做生意的竅門。
關心國家政治的人,想了解食用油大量依賴進口背后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也可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
而幾乎每個普通的消費者,都會有興趣知道沸沸揚揚的轉基因話題背后的真相,以及自己所吃的食用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這本書可以給每一個關心這些話題的讀者一個比較客觀和清晰的答案。
益海嘉里的印鈔模式,靠的不僅僅是金龍魚
節選、改編自《金龍魚背后的糧油帝國》
說起洛克菲勒,大家都知道他是鼎鼎有名的“石油大王”。他也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2009年被《福布斯》網站評為“美國史上15大富豪”之首,而比爾·蓋茨僅排在第13位。
洛克菲勒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標準石油控制了全美國90%的煉油業。標準石油一度因其市場壟斷地位而被人詬病,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企業實力的強大也推動了新技術的應用。而洛克菲勒本人也是個非常注重采用新技術的人。
1917年剛發明的用丙烯合成異丙醇的方法,1920年就被美國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用于商業生產。這是第一個石油化學品,它標志著石油化工發展的開始。在此之前,原油在提煉后留下的殘渣,只能被當作廢料拋棄。在此之后,包括塑料、化肥等越來越多的石油化工產品問世,大大重塑了現代人的生活。
為什么要在一篇講糧油企業的文章中先提到石化行業呢?這是因為,石化行業的基本理念是:利用技術的進步不斷地變廢為寶,將產業鏈從單一原料中不斷延伸,創造越來越多的附加價值。這一理念對糧油加工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阿丹米公司,也就是如今在全球糧食加工業中著名的ADM,ABCD四大糧商之一。
阿丹米這個公司是怎么來的呢?
阿徹和丹尼爾斯兩人在1902年開始從事亞麻籽壓榨業務,1923年收購米德蘭亞麻籽產品公司后,成立了ADM。這正好是美國石化行業起步的年代。阿丹米本來就是做糧油加工起家的,對于新技術的應用非常敏感。阿丹米率先將產業鏈不斷延伸的理念引入糧油加工行業,比如從大豆身上加工人造蛋白、大豆卵磷脂等無數產品,玉米也一樣,可以加工出玉米果糖、檸檬酸等幾乎無窮盡的產品。
到如今,阿丹米已形成這樣的商業模式:在農產品的初級加工業務上,追求規模效應和低成本戰略。工廠的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在競爭中就越有優勢。在農產品的深加工業務上,注重產業鏈的延伸,通過研發來進行工藝的改進或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實現每一粒谷物種籽的價值最大化。阿丹米從基本農產品開發出來的產品多達數千種,涉及大量行業。通過深加工,阿丹米能將農產品做到兩三倍的增值。
阿丹米注重讓各項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具備自我擴張能力。在最初的亞麻籽、大豆加工業務建立起的大規模和低成本的模式、產業鏈延伸模式及收儲物流貿易模式,均可復制到玉米加工等新業務上。原有的客戶資源也可利用于新產品的銷售推廣。反過來,新業務也增強了公司與客戶的談判能力和話語權,還可為公司獲得新的客戶資源。
標準石油公司影響了阿丹米,阿丹米又影響了益海嘉里的母公司豐益國際。
豐益國際與阿丹米的親密合作不是偶然的。在ABCD四大糧商中,阿丹米的業務與豐益的匹配度最高。
阿丹米特別擅長大豆壓榨、面粉加工和生物燃料,這些也都是豐益最重要的業務。阿丹米注重研發,早在上世紀40年代和60年代,就憑借浸出法萃取豆油和組織蛋白兩項新技術,分別迅速占領美國的大豆壓榨和植物蛋白市場。
阿丹米的這些技術是豐益非常需要的。阿丹米提供技術,豐益提供市場,雙方相互支持。而且,阿丹米公司的由來,是阿徹、丹尼爾斯和米德蘭三個人合作的結果,而豐益則繼承了郭鶴年“伙伴制經營”的商業藝術,兩個公司都有“抱團打天下”的企業文化基因,這讓雙方在合作時更容易取得默契。
阿丹米于1983年在中國香港設立亞太分公司,基本與豐益同步擴張亞洲市場。阿丹米在中國市場倚重于益海嘉里的擴張,而其他跨國糧商在中國則更偏好獨資模式。
郭孔豐與阿丹米相見恨晚。1993年,阿丹米的亞太區副總裁史蒂芬,邀請郭孔豐去美國迪凱特的阿丹米北美總部見其董事長,美國糧油行業的傳奇人物杜安·安德列斯。安德列斯稱,亞洲市場很重要,特別是中國,但他們不懂如何在亞洲做生意,所以希望在當地找合作伙伴來共同開拓這塊生意。阿丹米的謙遜和尊重,讓當時還在艱苦創業階段的郭老板終生難忘。后來,史蒂芬成為豐益董事會中阿丹米的代表。
做為阿丹米的學生,益海嘉里把阿丹米的那套商業模式在中國玩得淋漓盡至。
今天,一枚小小的大豆,在益海嘉里的一個個車間里輾轉加工,蛋白、豆皮、油角、皂角,每一道工序的下腳料都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直到被“吃干榨盡”。益海嘉里的大豆加工產業鏈,在世界同類企業中是最長的,加工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大豆在加工過程中已實現了100%的轉化增值和綜合利用。
大豆分離出豆粕和豆油。如果是轉基因豆粕,只能做飼料。國產大豆壓榨后的非轉基因豆粕,可以做食品級豆粕生產醬油,也可以加工成食用豆粉、烘焙豆粉,及各種食品級的大豆蛋白,包括濃縮蛋白、分離蛋白、水解蛋白、組織蛋白等。
濃縮蛋白品被廣泛應用在肉類加工食品、烘焙食品、冰淇淋、糖果和飲料的生產中,每噸售價高達一兩萬元還供不應求。因為生產工藝復雜,在國外,大都是一家工廠只生產一種蛋白。益海嘉里能做到在一個工廠里集中生產所有的蛋白。
益海嘉里還從大豆蛋白中提取出食用和藥用級別的卵磷脂。卵磷脂被譽為“血管清道夫”,是一種功能全面的營養品。在制作分離蛋白過程中所產生的蛋白廢水,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可生產沼氣用于發電。益海嘉里將國產大豆的優質蛋白優勢發揮了出來,為國產大豆的成功“突圍”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食用油這條鏈往下走,則是油脂化工業務。
油脂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輔料和廢料,成為油脂化工的原料。油脂化工不需要好的油,用廢油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例如,油脂在脫色過程中需要添加白土,過濾出來的廢白土中含有30%的油,通過擠壓可以提取一半出來,剩下的廢土可以摻入到煤炭中燃燒。油脂精煉后產生的皂角,可做酸化油。
此外還可利用煎炸廢油、餐廚潲水油等餐余廢油。這些廢油經過水解、蒸餾等工藝,生產出脂肪酸、甘油和皂粒,以及二聚酸、聚酰胺樹脂、天然維生素E、天然植物甾醇、造紙化學品、高分子材料和綠色表面活性劑等相關衍生產品,可供應給橡膠、塑料、紡織、造紙、醫藥、日化、食品、涂料等行業。對餐飲廢油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還有效減少餐桌上的食品安全隱患。
益海嘉里的油脂化工業務從2003年起步,在天津、連云港、上海和東莞建立生產基地,生產“銳龍”、“龍旗”牌的油脂化工產品。多年來,在益海嘉里貼牌業務的客戶名單上,包括奇強、立白、寶潔、聯合利華等知名品牌。這些品牌的洗滌類產品都要用油脂化工產品作為原料。
益海嘉里在建設最初的大豆壓榨廠的同時,就開始布局專用油脂廠、油脂化學品廠和大豆濃縮蛋白廠,構建完整的大豆產業鏈。大豆壓榨這樣的主業務,很快會進入紅海競爭,打到沒有利潤。初級產業鏈競爭,只是從原料采購、航運、壓榨、精煉到包裝銷售,也易于模仿。而以研發技術為基礎的深度產業鏈,卻能延伸到少有人或沒有人涉及的藍海領域,在副產品上賺到比主產品更多的利潤,保持獨特的競爭優勢。
原來一噸四千元的大豆,加工成豆油和豆粕后能賣六七千元。而經過深加工之后,可生產出多達200多種的產品,最高可以賣到一萬元。
益海嘉里把這一套模式,也應用到大米產業鏈上。一粒稻谷,在益海嘉里人的手里,不僅可成為品牌大米,還可提煉出卵磷脂、米糠臘、谷維素、米硒粉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且可發電、可制油、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米糠和稻殼,這些過去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全被益海嘉里送進了加工車間,“吃干榨盡”。
正是因為技術玩得好,豐益國際在財務報表上擁有優異的表現。
國際糧商利潤率比較
在2019年世界500強的五大糧商中,我們看到,ADM公司和豐益國際與其它三個糧商拉開了不小的距離。為什么會這樣?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ADM和豐益國際都是做糧油加工起家,路易達孚、邦吉和中糧都是做糧油貿易起家的,貿易的利潤肯定不如加工的利潤,對技術重視程度的不同,導致它們在利潤率上的很大差異。做為豐益國際的老師,ADM只做2B模式,不像豐益國際一樣擁有金龍魚這樣的著名品牌,但它的技術玩得最好,因而且其利潤率還要高于豐益國際。
更多精彩劇透:《金龍魚背后的糧油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