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作者:文/攝丁立賀 記者程瑤
如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主動參與“龍江絲路帶”。一年來,綏化市用一張張成績單做出了回答。被親切稱為“辣椒女王”的海倫市向秋蔬菜農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帶領農民將種植的2000噸辣椒出口到韓國、日本及歐洲。第二屆進口博覽會上,綏化市寒地黑土農業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糧食集團簽訂了每年預計超過12億元人民幣的訂單,2020年至2025年期間將每年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大麥50萬噸、玉米10萬噸、食用小麥5萬噸、飼料用小麥5萬噸,以及油菜籽和油菜粕各5萬噸,成為哈薩克斯坦最大的中資進口商。與此同時,綏化還通過加快培育壯大外貿經營主體,抓好內陸港、保稅倉、對俄蔬菜出口通道等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格局。
而肇東市尚家鎮的貧困村福山村,卻在村黨支部書記、福山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成國的帶領下,以相距500多公里外的綏芬河為跳板,“借地生金”“借港出口”,過去5年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萬多公頃,走出了一條種糧—回運加工—養殖—國際化銷售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借地生金進軍俄羅斯
2009年,李成國回到了家鄉。但泥濘的土路,竟使他開的大吉普車打誤了,4臺小四輪車才拽進村。此景此情,叫他如鯁在喉,心里像扎了一根刺兒。2012年,李成國擔任福山村黨支部書記,也擔起了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夢想。擔任村支部書記后,李成國投資200多萬元修7.9公里的水泥路,出行方便了,農產品銷售暢通了。通了自來水,全村700多戶吃上了潔凈的安全水。“1.8萬畝耕地只需38人就能料理,有1600多富余勞動力閑置,如何帶領農民再就業獲得報酬甚至更多的財富?這是第一道考題。”李成國說,思前想后,多次調研之后,他決定以農機合作社為依托,到俄羅斯租賃、承包耕地,用別人的地種自己的糧食。
不久,福山村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注冊了龍源潤豐經貿有限公司,在俄羅斯創辦了具有國際種植權和貿易權的龍公司,投資近2億元租賃了20年的耕地1萬多公頃,買斷了占地8.5萬平方米的大型農場,實現了當年租賃、當年種植、當年收獲、當年回運銷售,創造了14人種植3萬畝地的記錄。
把糧食從俄羅斯運回來銷售,關稅高達65%,精深加工,關稅降到4%。為此李成國決定投資建廠。組建綏芬河良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3年投資1.6億元建設了糧食精深加工項目。一期年加工玉米、大豆30萬噸,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年加工量可達40萬噸。充分利用俄羅斯豐富的耕地資源,和村民一起,用別人的地、市場的資金,疊加優勢,賺自己的錢。11月15日,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不久后也將投產。
擴大就業助民穩增收
為了擴大村民就業,村里與大連1家公司合作,但因為項目經理意外去世,耽擱了1年,投資方決定撤資,李成國緊咬牙關償清了前期投資3900萬元。2015年北京中鼎牧業拋來“橄欖枝”,組建中鼎聯合牧業有限公司,12月新三板上市,他成為最大自然人股東,獲得了更多創業資金和市場資本。
如今,在良運公司就業的福山人有300多人,年均收入5萬多,都脫貧了。2016年,陳桂花到牛場工作,1年收入5萬元;袁桂芹1家3口在養豬場務工,年收入10余萬元。李成國還投資建設了漂亮的標準化宿舍、中式餐廳,在餐廳上班的村民張殿紅,月薪達到3500元。在良運公司就職的俄羅斯人伊戈里、瑪麗娜等人說:“李成國是一個很講誠信的人,和他一起工作很快樂,收入也很高!”李成國介紹,現在普里路基村80%人在養殖場、工廠上班。農機合作社有近百臺配套農機具,農業生產實現了全程現代化,由22戶530畝發展到了249戶15.2萬畝,年收益近千萬元,目標是把這個村打造成遠東地區最大的現代化大型農場。
抓住機遇 借力“一帶一路”
截至2018年,公司在俄羅斯建設6個大型農場,自有及租賃49年所有權的土地1萬公頃;兩個養殖場存欄奶牛1000頭、生豬10000頭。“在三五年內,我們計劃投資20億元打造現代農牧產業園,其中境外投資10億元,在俄羅斯建設農牧產業園,種植面積90萬畝,建設10處現代化奶牛場,養殖奶牛5萬頭、生豬5萬頭。全部達產,年銷售收入可實現10億元。爭取上市。”李成國說:“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多方共同推動,特別是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合作的政策,給異地農業綜合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期和窗口期。將加快農業循環產業經濟發展步伐,提升全產業鏈開發質量效益,異地做活‘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文章。”
12月3日上午,李成國剛和貴州省四方糧油有限公司敲定:“俄豆源”牌非轉基因大豆油專供“老干媽”食品加工用油。自從11月份良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油脂加工廠開機生產,來談合作的很多,李成國每天都這么忙。“常年在俄羅斯種地、養牛養豬,在綏芬河搞加工,雖然累一點辛苦一點,但我是一名黨員、一名村支書,我有責任擔起全村人脫貧致富的重擔。我有信心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帶領更多的村民走出來、富起來,這是我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李成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