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與營養 食營養
引言
2020年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和各產業發展均造成了影響,“民以食為天”決定了食品行業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在所難免。目前全國疫情的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食品企業已逐漸復工復產以促進經濟穩定運行,本公眾號近期將盤點疫情對中國糧油食品制造業的影響,助力企業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疫情對食品制造業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6%,食品制造業下降18.2%,但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增長9.7%。
01上游供應鏈
1、疫情期間的整體進口狀況
據海關統計,2020年1-2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同期農產品進口值增長6.8%,其中大豆進口量增加14.2%。
2、大宗油料的需求情況
大豆
自2月中旬起全國壓榨企業開機率提高,逐步恢復至常年水平,前期人工不足、物流不暢引發的市場短期供需矛盾有所緩解,國內豆粕和豆油供應平穩,預計疫情對全年大豆消費影響有限。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2020年3月2日起對大豆等自美進口商品實施關稅豁免,預計未來自美進口大豆將增加。南美大豆整體長勢較好,預計南美大豆較上年度增產,全球大豆整體供應充足。
油菜籽
目前,中國冬油菜多處于抽薹開花期,近期江淮、江漢、江南和西南地區東部等油菜主產區光熱條件較好,氣候適宜度好于上年和常年,利于油菜生長發育。在供給方面,國內菜籽油庫存持續下降,進口菜籽到港極少,且應急儲備擴容可能進一步縮減菜油庫存規模,令菜籽油供應相對緊張。短期受疫情的影響,市場并未感覺到菜油可流通量的偏緊,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菜籽油中下游的灌裝廠大面積復工,對菜籽油的補貨需求也將增加,將令菜油偏緊的供應現狀進一步體現。
其他油料
由于疫情發生正值春節期間,國內油料作物的種植收獲正處于休冬期,未影響國內原料的正常供應。進出口方面,由于中國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拿大和中國就中國禁止進口加拿大油菜籽的談判已經中斷。總體來說,油脂的基本邏輯依舊是供應充足下需求的短缺,全球內疫情的擴散都令油脂市場將繼續承壓。
02、食用油脂加工制造業產量的影響
1、食用植物油整體生產狀況
由于原輔料儲備充足,國際大宗商品原料進口渠道暢通,上游供應鏈基本穩定,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生產能力未受到明顯影響,疫情初期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限制了產能釋放,部分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米面糧油制品生產,在政府部門的組織下提前復產,民眾疫情期間囤積生活基本品的需求更促使制造企業在穩定供應的同時逐漸提高了生產量,整體受疫情沖擊有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油脂加工企業開工有所推遲,對全年食用植物油生產供應影響不大。
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整理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2018市場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量達2963萬噸,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達3440萬噸,2018/19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量為286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95萬噸,預計進口量為902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50萬噸,預計2018/19年度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費量為3514萬噸,比上年度增加74萬噸,增幅為2.2%。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2/13市場年度至2017/18市場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55%,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54%。
今年相關機構根據疫情發展情況調低了2019/20年度食用植物油生產和消費的預期數值,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3月份發布的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預測,2019/20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640萬噸,相比2018/2019年度降低7.9%,消費量3339萬噸,相比2017/2018年度降低4.98%,進口量784萬噸,比上年度減少118萬噸。
2、近期油脂加工企業產能的變化
大豆油加工
據天下糧倉的數據顯示,2月份油廠大豆壓榨632.47萬噸(其中出油120.17萬噸),較1月份壓榨量591.3萬噸增加41.17萬噸,增幅6.96%,較去年同期的368.71萬噸增加71.53%。在各大企業中,中糧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大豆壓榨產量位居首位。
2月份份國內各大企業大豆加工量占比例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天下糧倉
菜籽油加工
往年春節過后,菜籽油將進入階段性消費淡季,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今年形勢一反常態。受疫情影響,各地居民深居簡出,餐飲行業遇冷,中包裝油消費遭遇明顯沖擊,相比之下,隨著家庭烹飪情況增多,小包裝菜油銷量反而將出現增長。天下糧倉預估的2020年2月至3月的庫存消費比為21.49%,與2019年相比仍然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
花生油加工
由于疫情的影響,大多油廠延遲開機,且市場貨源緊張,中間商以消耗庫存為主。但受節后油脂消費低迷以及疊加疫情因素,大部分油廠未恢復生產,花生油市場整體需求平淡。據天下糧倉抽查的數據顯示,截止3月6日在抽查的50家加工企業中開機率僅為8.85%。國內花生油價格畢竟仍遠遠高于其它油品,市場占有率較小,抑制了花生油的需求及市場行情走勢。
01、消費端影響明顯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疫情除了影響餐飲行業外,以餐飲渠道消費為主的食品產業,如酒類、調味品、肉制品、速凍制品、預制食品等在短期內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第三產業停滯狀態對油脂的消費也造成了階段性影響,待餐飲業恢復正常后有望反彈。雖然目前各地餐飲酒店已陸續開始營業,但由于民眾的疫情恐慌心理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報復性消費”短期內不會出現,餐飲企業還需耐心等待行業回暖。
受餐飲行業影響,餐飲消費用油短期將明顯下滑,但家庭消費用油有所增加。從品種來看,根據南北方地區消費者飲食習慣,北方的餐飲用油主要以豆油為主,在餐飲業的負面影響下,豆油的消費受到較大的沖擊,其他油種如花生油、菜籽油、棕櫚油等整體影響相對有限。目前全國處于氣溫較低狀態,是棕櫚油需求淡季,且隨著方便面、餅干等消費需求增加也有利于其食品工業需求,預計對棕櫚油的整體影響相對有限。此外,由于疫情延長致使復工時間延長,致使居家做飯人群增多,所以疫情對菜籽油、花生油需求可能不降反升,南方以菜籽油為主,北方以花生油為主,且以小包裝家庭消費為主的產品更受歡迎。由此看出,油脂受疫情的影響程度為:豆油>棕櫚油>菜籽油>花生油。
我國食用植物油按包裝方式可分為散裝油、中包裝食用油及小包裝食用油,其中小包裝食用植物油按細分油種又可以分為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品類。受疫情影響,企業、學校推遲開學和復工,中包裝油銷量將有所萎縮,相比之下,隨著家庭烹飪情況增多,則小包裝油(5L以下的食用油)銷量會相對較高。從消費結構上看,大豆油、調和油及菜籽油是我國小包裝食用植物油中銷售量最大的三個品類,2018年銷售量市場份額分別占比28%、22%和18%。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食用植物油中餐飲消費占比41%,家庭用油占比22%,疫情期間家庭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數據來源:華經情報網
01、疫情對油脂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啟示
1、食品行業營銷渠道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0%。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商品增長26.4%。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新冠病毒疫情促進食品行業營銷渠道進一步變化,食品企業應當變革渠道模式,抓住發展機遇。疫情發生前糧油食品行業渠道主要以線下經銷商、商超銷售為主,這次疫情使得渠道逐漸轉戰線上銷售:根據京東提供的銷售數據,從除夕到初九京東包括米面糧油及乳制品等在內的民生類商品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54%。其中食用油增長1.43倍。這次疫情給糧油食品企業的啟示是應該深耕渠道,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根據產品性質轉變渠道重心。
同時隨著消費者收入增加和物流行業的發展,消費升級已不僅限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需求明顯,這驅使食品企業不斷下沉渠道,深挖下線城市的巨大市場。
2、居民對營養健康產品的需求提升
這一場疫情讓全民的健康意識迅速提升,我國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當前疫情也促使居民對營養健康食用油產品的關注和需求在短期內迅速增多,可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營養健康糧油產品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同時,開發生產營養健康的糧油成品會給糧油加工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也有助于企業產品結構多元化,提高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未來食用油行業應改變產品結構,生產適合不同人群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產品,提高功能性油脂產品的開發能力,通過適度加工保留油料中固有的營養成分,以提升產品附加值。
3、行業發展的“四化”趨勢更加明顯
大豆油和棕櫚油兩大品種一直以來都主宰著我國油脂消費市場,2018年兩大油種占我國食用油消費總量的60%。《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實施“綠色健康谷物口糧工程”,推廣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提高出品率,增加營養功能性新產品供給,豐富品種,提升產品品質,提高優、新、特產品的比例,堅持多油并舉,積極開發米糠油、玉米油等,大力發展新型健康木本食用油,增加胡麻籽油、紅花籽油、紫蘇籽油等特色小品種油供應。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通過本次疫情更加凸顯出消費者對食用油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普通油品在一定程度上已難以滿足特定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需求,具有營養、保健、美味的特種食用油產品將呈現出巨大市場空間。在政策指引下,在疫情過后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和油茶籽油等新型食用油將迎來較大發展,市場格局也將改變。未來,食油市場行業發展趨勢將向“四化”階段,即“品牌化”、“小包裝化”、“高端化”和“細分化”發展。
4、糧油行業應加強應急加工供應保障體系建設
此次疫情發生后,雖然部分城市存在搶購囤積生活基本品的現象,但很快消失,因為我國糧油產品供給充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需求的總體平穩性也沒有改變。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在于其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安全,而在特殊情況下更在于消費需求安全。《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應該提升我國糧油行業的應急保障能力。健全應急供應網絡,完善成品糧油應急加工和供應網點體系,對于承擔應急保供任務的加工企業給予必要支持。加強特大城市及重點地區配送中心和網點建設。優化應急儲備糧油產品結構,建立以成品糧油和小包裝為主的應急保障體系,保留特大城市必備的應急加工產能,明顯提高邊遠地區應急保障水平,加快保供應急救災主食品及團餐的產業化開發。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糧油市場報、第三方咨詢機構等。
作者:顏國政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知識管理中心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營養健康分中心
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特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