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油棕種植格局及產業發展思考

    2020-05-03
    摘要:

    未來東南亞棕櫚油產量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在未來幾十年里仍可滿足全球需求的增長。當前該成本對應的進口完稅價在3700-3800元/噸左右,或可成為未來棕櫚油價格底部區間的一個參考。

    中信建投農產品研究  石麗紅

    要點總結

    當前油棕產業在東南亞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較好的管理水平使得它們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東南亞的油棕產量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優勢。非洲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區雖同樣具備合適油棕種植的自然條件,但在錯失首輪黃金發展期后,或受限于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或受限于保護雨林的壓力,且國家分散難以集中力量,在具有先發優勢的東南亞的激烈競爭面前,并不適合作為產業擴張的首選。

    根據我們的研究,未來東南亞棕櫚油產量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在未來幾十年里仍可滿足全球需求的增長。種植面積相對受限的馬來西亞可著力于單產提升,印尼則可雙管齊下,一方面擴張開發程度較低的蘇拉威西、巴布亞、馬魯古等省的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單產。近些年東南亞油棕產業擴張速度放緩,礙于環保、政策的約束,以及需求不足、利潤下滑的壓制,預計在行業更規范發展,適應收緊的環保及政策約束后,需求的推動將在未來油棕產業的發展中占據更為主導的地位。

    油棕種植面積的擴張及單產的提升需要政策的支持及企業的投入,在當前供應充裕的市場環境下,棕櫚油長線價格趨向下跌,利潤的收窄預計將對油棕產業擴張形成限制。油棕產業的擴張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穩步上漲的需求作為推動,這需求可能來源于人口及人均消費增加帶來的食用需求增長,也可能來自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帶來的生柴需求增長。需求影響價格,價格作用于利潤及產業擴張,將最終對棕櫚油價格形成支撐。

    一、全球油棕種植集中于東南亞

    油棕原產于熱帶西非,是一種全年開花結果的多年生油料作物。作為世界上產油效率最高的作物,近百年來,油棕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被競相引種。油棕喜好高溫多雨,最佳種植區域分布在南北緯5度以內,對環境較為嚴苛的要求使得其種植分布較為集中,黃金種植帶上的國家包括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西、危地馬拉、洪都拉斯,非洲的肯尼亞、剛果、加蓬等。

    20200503/eea2138a1251c8fdd980879597501e8d.jpg

    雖然具備足夠適宜的自然條件,黃金種植帶上的國家的油棕種植情況卻千差萬別,這與不同地區的經濟、產業政策及環保要求也有較大的關系。在油棕的老家非洲,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且缺乏合適發展契機,棕櫚油年產量不到300萬噸。但墻內開花墻外香,油棕從遙遠的西非移種至東南亞后,種植面積及產量卻獲得了迅猛的增長,當前東南亞棕櫚油年產量高達6500萬噸,包攬了全球近90%的產量份額。

    20200503/7758f16abafb831d71b026c1ad61ed55.jpg

    油棕的人工種植始于19世紀初,起初棕櫚油主要用于制造蠟燭和機械用潤滑劑,彼時英國工業革命創造了對棕櫚油的大量需求,但當時棕櫚油僅由原產地西非供應,產量較少常常導致供不應求。1870年,油棕作為觀賞植物被引進馬來西亞,1917年開始商業化種植,卻因為缺乏授粉媒介導致產出十分低下,并沒有得到太廣泛應用。20世紀80年代,聯合利華利用油棕象鼻蟲大幅提高了授粉效率,棕櫚油單產得到爆發式增長,“油王”屬性顯現,令油棕種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早期分提工藝的問世擴展了棕櫚油在食品和其他領域的應用,單產的爆發式增長使得棕櫚油價格變得低廉,單產及需求的增長對油棕種植擴張形成強力助推。

    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油棕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1961年,馬來西亞將推動棕櫚出口作為減貧手段的計劃,鼓勵私人將老橡膠園、老椰子園改種油棕。1968年,馬來政府為棕櫚油生產商提供一系列減稅措施,產業界在此激勵下開始大量投資棕櫚油產業。而在1970年代,印度尼西亞也開始得到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荷蘭銀行等機構的貸款融資,油棕種植得到大力發展。在各方努力下,油棕成為東南亞國家的“黃金作物”,幫助當地農戶擺脫了貧困,也孕育出世界級的農產品巨頭,如森那美、金光農業、豐益國際等。

    然而,隨著油棕種植的不斷擴張,近些年馬來西亞可供開發的土地面積日益減少,土地廣闊但自然條件同樣適宜的印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印尼的棕櫚種植面積在20世紀90年代加速增長。2005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首次超過馬來西亞,隨后逐漸甩開差距,穩穩地坐上了棕櫚油生產國的頭把交椅。

    二、馬來單產仍具提升潛力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3300萬公頃),其中約68%被森林覆蓋。在占比約26%近860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中,2019年馬來油棕種植面積590萬公頃,占比高達68.6%,油棕種植面積可拓展的空間已經不大,預計未來棕櫚油產量的提升將落在對單產潛力的發掘上。

    為了支持單產的提升,馬來西亞鼓勵相關機構大力研發單產潛能較好的樹種,最新一代的樹種已經較第一代及第二代樹種有了明顯的單產提升,且耐旱性能優越。因原本的樹種單產潛力不足及整體樹齡老化,2019年馬來西亞棕櫚油平均單產不到3.5萬噸,較新樹種的最大單產潛力仍存在較大差距。若種植利潤適宜或政策鼓勵,預計隨著老樹翻種的推進,后期單產潛力更高、樹齡結構較年輕的油棕將為馬棕帶來仍可提升的產量空間。

    由于馬來西亞油棕種植產業發展較早,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油棕樹齡整體偏老化,這也限制了馬來棕櫚油單產的提升。據測算,當前馬來西亞油棕平均樹齡已經超過15年,進入產量衰退期,使得馬棕近幾年的單產整體處于下滑趨勢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馬來政府近些年來給予經費支持種植園及農戶翻種,從種子的使用量來看,政策產生一定的激勵效果,2018年的油棕種子需求呈現一定的逆利潤率變化,但政策僅起到輔助效果,更具市場化的利潤對產業擴張的促進更為重要。在利潤適宜的情況下,種植園有意愿將單產低的老樹翻種成單產潛力更大的新樹,將令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及產量具備提升空間。但在疫情及原油低價的沖擊下,近幾個月棕櫚油價格從高位回落明顯,油棕種植利潤率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生產者翻種的積極性從斷崖式下跌的種子需求量可見一斑,大規模的翻種預計將需要得到政策的進一步支持或棕櫚油價格的回升方可出現。在較理想情況下,馬來棕櫚油單產回升至4噸/公頃上方,種植面積穩定在600萬公頃左右,則馬來棕櫚油年產量將升至2400萬噸,較當前2000萬噸以下的水平出現20%左右的增長。

    三、印尼產量增長空間廣闊

    相比于馬來西亞,印尼土地遼闊,為油棕種植提供了更廣闊的拓展空間。印尼農業用地面積約5700萬公頃,2019年印尼油棕種植面積1638萬公頃,占比不到30%,但不同區域間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加里曼丹及蘇門答臘由于開發得較早,在早期油棕產業的野蠻發展期中享受了較寬松的環保及政策紅利,當前種植面積穩居前列,2019年種植面積占比超過95%;地廣人稀的蘇拉威西、馬魯古和巴布亞,同樣具有適宜油棕種植優越條件,但因缺少了先發優勢,未能享受到寬松的環保及政策紅利,開發的程度并不高。

    20200503/ef783149aff778a853a085c62ca53fd2.jpg

    蘇拉威西、馬魯古和巴布亞等省油棕產業開發程度低,一方面是迫于近些年外部環保組織的壓力,政府收緊了種植園土地審批;另一方面則因種植園前期開發成本高,在棕櫚油價格趨勢性下跌法人背景下,種植園集團的現金流并不充裕,而有意向新進入該行業的企業也遭到實力勸退。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印尼盛行通過“燒芭”拓荒,除了提供肥料,節省清理、修整土地的費用,燒芭還能在政府無法監管的情況下開發更多非法的種植土地,這在印尼的種植行業已經是心照不宣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減低棕櫚油和紙張生產的邊際成本,也算是印尼經濟高速增長光鮮成績單背后的陰暗面。但在2015年,干旱及燒芭曾引發長達數月的森林大火,受到了綠色和平環保組織的關注,在巨大的民意反抗面前,印尼總統佐科暫停發放棕櫚種植園營業執照,油棕種植園的擴張被按下暫停鍵。

    20200503/e84b30efdfe93dcb28308b30e4b98dfc.jpg

    數年過去,面臨巨大增長壓力的印尼政府放松對油棕種植行業的監管,油棕種植面積在利潤驅動下再度獲得增長。2019年,印尼油棕種植面積大增200萬公頃,集中在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隨著后期政策出現適度寬松,預計在利潤的驅動下,蘇拉威西、馬魯古和巴布亞等省的種植面積將有較大提升空間。只不過,在全球油脂食用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甚至還需通過生物柴油消耗過剩產出的情況下,原油的低價使得印尼油棕面積大幅擴張基礎不足。在偏低的價格及縮窄的利潤調節下,預計油棕產業的擴張節奏將較此前野蠻生長時期明顯放緩,而整個行業也將在環保組織的壓力下逐漸走向規范,可持續認證標準將獲得越來越多的執行。

    除了種植面積,印尼棕櫚油單產亦有較大提升空間。由于印尼開發相對較晚,灌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不成熟,使得處于旺產期的油棕單產并不高。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數據測算,印尼2018年棕櫚油單產僅有2.83噸/公頃,明顯低于樹齡老化的馬來西亞3.37噸/公頃的單產,預計隨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單產將具有較大增長潛力。此外,具有高單產潛力的油棕種子技術的進步也將同樣令印尼產量受益。若按照4噸/公頃的單產及油棕占農業用地40%測算,未來印尼棕櫚油產量可增至5700*40%*4=9120萬噸的超高水平,將是當前印尼棕櫚油產量的兩倍多。

    四、未來產業格局及發展思考

    當前油棕產業在東南亞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較好的管理水平使得它們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東南亞的油棕產量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的情況下,預計未來這一優勢仍將保持。非洲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區雖同樣具備合適油棕種植的自然條件,但在錯失首輪黃金發展期后,或受限于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或受限于保護雨林的壓力,且國家分散難以集中力量,在具有先發優勢的東南亞的激烈競爭面前,并不適合作為產業擴張的首選。

    根據我們的研究,未來東南亞棕櫚油產量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在未來幾十年里仍可滿足全球需求的增長。種植面積相對受限的馬來西亞可著力于單產提升,印尼則可雙管齊下,一方面擴張開發程度較低的蘇拉威西、巴布亞、馬魯古等省的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單產。近些年東南亞油棕產業擴張速度放緩,礙于環保、政策的約束,以及需求不足、利潤下滑的壓制,預計在行業更規范發展,適應收緊的環保及政策約束后,需求的推動將在未來油棕產業的發展中占據更為主導的地位。

    正如我們前文判斷,油棕種植面積的擴張及單產的提升需要政策的支持及企業的投入,在當前供應充裕的市場環境下,棕櫚油長線價格趨向下跌,利潤的收窄將對油棕產業擴張形成限制。油棕產業的擴張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穩步上漲的需求作為推動,這需求可能來源于人口及人均消費增加帶來的食用需求增長,也可能來自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帶來的生柴需求增長。棕櫚油需求影響價格,價格作用于利潤及產業擴張,進而對棕櫚油價格形成支撐,長線來看棕櫚油價格長期大幅跌破成本也不現實,而當前該成本對應的進口完稅價在3700-3800元/噸左右,或可成為未來棕櫚油價格底部區間的一個參考。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