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變,“智”勝!乘風新基建,食用油擁抱智能制造

    2020-05-12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讓食用油行業啟動了加速鍵,大小油企頻頻“換馬”尋求加速度:“機器換人”、“智能制造”正成為油脂行業新一輪的發力賽道。

    oilcn油訊

    新冠肺炎疫情,讓諸多行業摁下了暫停鍵,卻讓食用油行業啟動了加速鍵。僅僅開足馬力還不夠,大小油企頻頻“換馬”尋求加速度,對已有的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或新建智能化工廠,“機器換人”、“智能制造”正成為油脂行業新一輪的發力賽道。

    20200513/d30e1405bc8990b91240fd412527205a.jpeg

    金黃澄澈的食用油,飛速通過運輸管道,灌裝、包裝、運輸……在浙江益海嘉里偌大的車間內,除了2名員工在中控室里關注設備的運轉情況,幾乎不見人影。1000噸的食用油,相當于2萬個家庭一年的用油量,油脂精煉生產線一天即可完成。

    智能工廠不僅是自動化、少人化,同時也是數字化、智慧化:

    20200513/272efad8dfa7d542e757f54ab424e114.jpeg

    車間電子屏清晰地展現生產及設備運行情況;運營指揮大屏集成了采購、生產、銷售數據,優化決策流程,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

    浙江益海嘉里已入選“浙江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初步實現了核心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連接和運行管理,智能化改造的腳步仍在繼續,將建立工廠級工業大腦。

    20200513/d66e9354c792cb1ae7a213607d26ee46.jpeg

    快速崛起的道道全在數字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其岳陽工廠的智能制造與信息化系統已成為業內標桿。

    包括:智能檢測智慧生產、機器人碼垛組盤、自動化輸送系統、立體庫存儲系統、二維碼全程追溯、云數據管理等。

    在辦公室的數據觸摸顯示屏上,從銷售額、庫存量,再具體到某工廠當日計劃發貨量、累計發貨量,某條包裝產線的分析、某分公司每日庫存的變化曲線,從B端銷售進度到C端市場反饋,多種數據一應俱全。管理層可以進行實時監測及決策。

    20200513/43ac699134ecadc83d2c422d88f4ef5c.png

    去年10月,九三集團惠康公司日包裝油生產量達3.5萬余箱,創歷史新高,建成了九三集團規模最大、智能程度最高的包裝立體庫房。

    實現了成品油從包裝、入庫、儲存、出庫全部由自動化系統操控,做到熄燈無人化生產,可降低70%人力成本,提升30%生產效率。

    “打造智能工廠,建設智慧九三”是九三糧油的戰略目標之一,為此陸續上線了很多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原料采購端應用電子平臺采購、期貨交易;生產端應用產品質量的追溯、生產數據的采集以及產品的在線質檢;銷售端應用大宗產品的訂貨系統,也應用了快銷品訂貨系統等等。

    九三集團總裁史永革表示,傳統企業更應該從傳統的加工模式向高技術、數字化應用模式去轉變,誰能更早地掌握這些技術、應用模式,誰將在市場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不僅僅龍頭油企在行動,中小油企也在加快腳步。

    20200513/4d65fb7d4db53de9e92601de734d65d3.png

    成都新興糧油將傳統的小榨工藝與現代的機械化生產相結合,打造出濃香小榨菜籽油智能生產車間,從轉運、清選、計量、分料、炒籽、壓榨等環節,對標傳統工藝環節,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操控。

    防城港澳加糧油建廠時就以“工業4.0”的開發標準,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實現了工廠的辦公、管理及生產自動化。

    20200513/d2ba5c99161433d5bb6b57e352dfc2c7.png

    公司與上海薩菲、深圳惠達聯合研制萬噸智能化散粕倉儲管理系統,實現大宗散粕精細化管理;通過RFID傳感技術應用,解決了成品油及原料的生產、儲存、檢測關鍵傳感技術問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與生產系統MES、一卡通系統、智能倉儲系統集成,解決大數據集成、分析問題。

    今年4月,云南滇雪糧油與云南省機械研究設計院共同啟動實施“滇雪油脂智能集裝建設項目”;

    20200513/c911429291dcf8dbe25a726ece805568.png

    今年7月,實現無人化、智能化、物聯網化管理的"金浩糧油智能工廠”將投入生產,產能、質量、工藝更上一層樓,“智能制造”將成為湖南金浩五年內的發展方向。

    20200513/65d8e5da4efff7697670955d4cdd9a1d.png

    4月20日,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不同于“鐵公基”傳統思路,是通過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簽,而新基建則是讓智能經濟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艙。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傳統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的“催化劑”;而勇立潮頭的油企,更要抓住數字“新基建”機遇,用足政策紅利,以“智”勝未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