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大宗翰法,翰策律所大宗商品交易法律團隊成員
導言:
一年一度的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大會在6月剛剛落下帷幕,“中國市場”和“新冠疫情”成為本屆大會最熱門的關鍵詞。新冠疫情已經沖擊了幾乎所有行業,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大宗商品的全球供需關系和貿易流動,貿易商、經紀商、船公司等都繞不開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和挑戰,無疑大大增加了貿易談判和合同執行中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包括大豆在內的農產品大宗商品市場卻在危機面前展現了穩定的產能、更大的潛力和機會,為農產品全球供應鏈和經濟復蘇帶來了強力支撐和信心,這是因為中國在市場中的積極參與是全球市場穩定供應的壓艙石,是全球包括大豆在內農產品供應鏈正常化的核心主力,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全球大豆的行情或許又是一個石油行情。
我們翰策律師團隊在為各大糧油客戶保駕護航、規避風險、解決糾紛的同時,也加大了與各行業協會、權威機構的聯系和溝通,以此掌握美國大豆和巴西大豆市場最新、最精準的資訊,希望通過最前沿的律師解讀為國內各需求方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一、2020上半年美國大豆市場
市場見證了近十年全球大豆需求量的急劇增加,但美豆市場現在面臨挑戰,除了去年非洲豬瘟影響,還有年初以來新冠疫情以及各國限制措施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但到目前為止,港口工作和船運都以常規節奏正常開展。雖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交通運輸受到一定影響,但鑒于美豆和其他農產品運至港口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通過鐵路和內河水路運輸,所需勞動力很少,相對而言受疫情影響不大。
中國始終是美國大豆出口的最大客戶,距離新季度美豆收割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2020/21年度美國大豆市場最關心的仍然是中國客戶采購量變化和今年秋收季美國和巴西大豆現貨庫存。當前美豆種植進度、價格走勢和出口訂單簽訂情況均表現出了良好勢頭。
(1)美國大豆種植情況和產量預期
2020/21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種植進度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今年美豆產量有望大幅增長。
美國農業部(USDA)6月11日公布的6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0/21年度大豆種植面積預估為8350萬英畝,相較2019/20年度的12畝高出9.7%;2020/21年度美豆收割面積預估為8280萬英畝,相較2019/20年度的7500萬英畝高出10.4%。
同時,當前美國大豆種植進度也遠遠高于去年同期。翰策律師團隊了解到,雖然目前距離今年美國大豆生長季度還很早,但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進度與往年相比明顯較快,當然去年潮濕的氣候也是導致種植進度較慢的原因之一,今年氣候條件預期良好,雨水充沛、適宜種植。截至六月中旬,美國大豆種植進度已達到93%,超過了5年來同期平均數值88%,而早期種植往往會對大豆產量產生積極影響。
(2)美國大豆價格走勢
今年上半年以來,美豆現貨價格總體呈下跌態勢,而隨著美豆種植進度的順利推進和預測的產量增長,美豆價格或將受到進一步壓力。
截至6月份,在庫存收緊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下,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壓力,長期關注美豆現貨市場報價的分析報告顯示,在美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州伊利諾伊州中部,年初以來大豆價格下降了將近1美元/蒲式耳。美國農業部預計2020/21年度美豆平均價格將比2019/20年度下降30美分/蒲式耳,2020/2021年度美豆現貨庫存繼續收緊,同時以下幾個重要原因也導致價格下跌:首先是玉米價格走低,給大豆價格帶來壓力;其次,南美大豆產量增加和中國庫存累積可能抑制價格上漲。從下表數據來看,2020/2021年度美豆現貨價格相較去年同期跌幅已達4%(見表格一)。
表格一
(3)美國大豆出口情況
翰策律師團隊從貿易商、行業部門和官方機構等多方渠道了解到,隨著南美大豆供應下降、中國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美豆出口將繼續增加,中美大豆貿易正逐漸恢復2017/18年以前的規模。
僅6月份以來,美國大豆出口商已接到不少中國采購商的詢價和訂單。6月15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私營出口商對中國售出39萬噸大豆 <http://www.chinagrain.cn/dadou/>,在2020/21年度交貨(大豆銷售年度自9月1日開始),6月11日也有私營出口商向美國農業部報告向中國出口大豆72萬噸,其中6.3萬噸將在2019/2020銷售年度交付,65.7萬噸將在2020/2021銷售年度交付。
美豆的市場份額正在復蘇,截至6月份,美豆出口量相較去年同期已增長22%(見表格二),達到5580萬噸。我們回顧2017/18年以前的美豆市場份額約為38%至40%,2019/2020年下滑至創紀錄低點30%,鑒于2020/21年度美國大豆的供應、壓榨、出口和最終庫存都將增加,并且在中國大豆需求預期增長的帶動下,2020-21年全球大豆進口需求上升,美國農業部預計美豆市場份額將上漲至34%。
表格二
二、2020上半年巴西大豆市場
盡管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席卷全球,但今年巴西大豆仍迎來了一個不錯的收獲季,巴西一些州對人員和貨物流動施加了一定限制,但迄今為止,大豆貿易流動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卡車運輸和港口運行均保持正常,巴西貨運在2020年上半年以創紀錄的速度發展。多年來中國都是巴西大豆的最大買家,今年中國與巴西之間的大豆貿易合作也正常進行。
(1)巴西大豆收割情況
巴西大豆的收割和出口均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收成和出口體量或將達到新高。
截至5月初,巴西大豆收割已接近尾聲,2019/2020大豆作物季基本結束,大部分大豆種植地區收成超出預期。今年6月,巴西植物油工業協會(ABIOVE)的月度報告維持其對2020年收成的預測將達到創紀錄的1.245億噸,高出2019年1.2億噸收成的3.75%。
(2)巴西大豆出口情況
今年巴西大豆出口形勢同樣喜人,中國和巴西的雙邊貿易數據反映了巴西的大豆產能和出口能力、以及巴西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翰策律師團隊從巴西植物油工業協會處獲悉,巴西大豆的收割和出口均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巴西正在努力供應國內市場,同時保證出口,將繼續“擴張型”向其最大客戶中國出口。巴西在大豆領域是中國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對中國的大豆銷售不斷發展,從2014年的3200萬噸,到2018年的6800萬噸、2019年的5800萬噸,業內人士估計2020年會超過5500萬噸。2020年一季度的大豆出口數據依然印證了這一預測(見表格三),根據巴西外貿部的報告,4月份大豆出口1630萬噸創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40萬噸。
表格三
(3)巴西貨幣貶值對大豆貿易的影響
巴西雷亞爾巨幅貶值提高了巴西大豆的價格競爭力,獲得中國進口商的青睞,巴西大豆出口在下一季度或將繼續加速。
自2020年1月份以來,巴西雷亞爾已經貶值超過40%。美國外貿6月份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巴西5月份大豆出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5%,達到1,550萬噸,創下大豆單月出口量第二高的紀錄。考慮到巴西大豆的價格競爭力,因此盡管今年1月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很多中國壓榨商仍傾向于選擇采購巴西大豆。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巴西出口的4,900萬噸大豆中,有74%銷往中國,較上年同期增長40%。
巴西大豆銷售高峰在2月至5月之間,而美國大豆將在9月至12月期間收獲并為國內銷售和出口做好準備。今年巴西大豆在5月中旬完成收獲,根據中國貿易商的訂單情況,7月和8月的需求已得到滿足,目前更關心的是預訂9月發貨的巴西大豆。一般來說,中國買家會在最后一個季度開始詢價美國大豆,也有行業人士預測7月份后巴西大豆出口訂單將從高峰回落,但由于巴西大豆的價格競爭力及其他因素,巴西大豆的壓榨利潤仍有吸引力,目前已促使部分中國買家將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采購量也轉向巴西大豆。
三、2020年1-5月中國進口大豆情況
中國的大豆需求量仍保持強勁,給包括大豆在內的全球農產品供應鏈提供強力支撐,提振世界經濟發展信心。
雖然美國和巴西均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但來自美國和巴西市場的大豆供應并未因全球新冠疫情而中斷。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5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937.7萬噸,1-5月累計進口大豆3388.3萬噸(見表格四),同比增幅6.8%,進口均價2770.2元/噸,同比下跌1.7%。
表格四
我國繼續擴大其大豆供應商籃子多樣化。
2020年,貝寧也加入到向我國出口大豆的市場名單中,當前我國大豆供應商來源國增加到10個,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埃塞俄比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烏拉圭和貝寧。從下表可以看出(見表格五),2018/19年度美國和巴西大豆共占市場份額71.5%,2017/18年度更是占到86.9%的峰值,我國大豆進口最主要的來源國仍然是美國和巴西。
表格五
四、中國進口大豆市場展望
即使在當前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高度依賴進口油籽的中國壓榨企業仍將根據國際市場變化和國內生產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大豆進口,且我國2020/21年度大豆進口量有望超過去年同期,繼續擴大向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其他國家進口。
我國生豬行業和壓榨業逐步復蘇,進一步推高2020/21年度包括大豆在內的總油籽需求。
今年開始生豬行業從非洲豬瘟影響中恢復過來,這推動了蛋白粉飼料、豆粕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鑒于國內油籽產量在20/21年度并無明顯增長,將繼續依賴進口來滿足油籽需求。這使得我國2020/21年度大豆進口量預計將達到8,600萬公噸,高出去年2.4%。翰策律師團隊從客戶市場前線了解到,隨著加速復工復產,壓榨廠生產線全面啟用,對原材料的需求也愈發迫切,由于受氣溫、疫情等因素影響,工廠庫存大豆已難以滿足生產需求。
中美積極履約意愿加強,大豆作為農產品銷售中的主要品種,預計美豆出口銷量將會受到中長期提振。
2020年2月18日,中國宣布了新一輪的附加關稅豁免,大豆被列為個別進口商申請的合格產品,截至目前美豆進口低關稅申報相對順利。截至2020年6月初,2019/20年度美國對我國(大陸地區)大豆出口裝船量為1373.1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728.8萬噸。另外,隨著巴西大豆庫存減少及價格走高,以及近幾周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有所反彈,這令美豆對中國買家的吸引力增強,但最終仍取決于美豆相較于巴西大豆的榨利優勢。
中國上半年的大豆進口主要以巴西大豆為主,巴西出口商往往會提出使用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第41號合同作為格式合同,ANEC合同與全球貿易商最常使用的FOSFA(國際油、油籽和油脂協會)標準合同在溢短量、質量規格、檢測分析、不可抗力、裝載條件、裝運延期、持倉費等條款上都有很多處實質性不同。總體而言,相較于FOSFA格式合同,ANEC第41號合同的天平更傾向于賣方,導致潛在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被明顯放大,不熟悉或不注意這一格式合同的中國買家很可能會跌入合同“陷阱”。我們認為,不能因為擔心貨源不穩定急于簽約而忽略了爭取符合國際慣例的合理、合法的法律條款項下權益,畢竟中國方才是決定天平傾向的唯一籌碼、中國方才是合同項下的付款方。以翰策律師團隊的經驗,無論是ANEC或者是FOSFA的格式條款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存在著必要的調整空間。
在新冠疫情的新挑戰、新常態下,包括律師團隊在內各方應繼續攜手國內糧油需求商,助力企業全力復產發展。(完)
上海翰策律師事務所
上海市閔行區珠城路158號解放大廈3座12樓 電話:021-64055772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上海翰策律師事務所所有,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請注明來源,否則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