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糧視點:中美完成農產品經貿協議的可能性探討

    2020-07-02
    摘要:

    市場就對中國如何完成針對農產品的協議展開了思考和討論,對此前的市場增儲傳言做出進一步計算和思考后發現,中美在2020年完成協議金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白杰

    摘要

    中美之前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市場就對中國如何完成針對農產品的協議展開了思考和討論。我們以USDA數據為基礎,2020年1~4月的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金額僅為46.5億美元,相較貿易協議中的240+125=365億美元相距甚遠,中國在2020年日歷年度完成階段性協議似乎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對此前的市場增儲傳言做出進一步計算和思考后發現,中美在2020年完成協議金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行情回顧

    20200702/5288ccda5557b7191c9ed73a13f7dc03.jpg

    中美貿易爭端前美豆由阿根廷干旱炒作推動至階段性高點,在此之后,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美豆價格整體下滑了一個臺階。回顧美豆在貿易爭端啟動以來的價格走勢,拋開2019年天氣炒作時期的波動以后可以發現,每次較大的價格波動均能看到中美貿易爭端升級或者緩和的身影,自2018年6月初至今的兩年多時間里,美豆跌多漲少,除天氣炒作外,每次較大幅度上漲都是有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或者達成階段性協議所致,時至今日,全球和包括美國在內的主產國大豆供需再次回到中美貿易爭端前的水平,中國需求也在緩慢恢復過程中,但是美豆價格仍處在長期底部徘徊,這其中有對中國進口美豆需求的擔憂,有對全球新冠疫情的擔憂,當下階段還承受著美豆溫和天氣的壓制,當上述因素出現轉變的時候,美豆價格能否重新回歸貿易爭端前的平臺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20200702/98cad47dcd7e026d5f5f3c7624bac220.jpg

    可能性探討

    這里僅僅是對一種可能性的思考和探討。中美之前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市場就對中國如何完成針對農產品的協議展開了思考和討論。我們以USDA數據為基礎,2020年1~4月的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金額僅為46.5億美元,相較貿易協議中的240+125=365億美元相距甚遠,中國在2020年日歷年度完成階段性協議似乎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對此前的市場增儲傳言做出進一步計算和思考后發現,中美在2020年完成協議金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20200702/11db33c3e62ed79bf5aff85a7ceb6dee.jpg

    根據協議內容,我們把階段性經貿協議金額分成增量和存量兩個部分,分別對應了125億美元和240億美元。

    對于增量問題,我們將此前市場傳言的收儲納入假設的思考和計算范圍,按照2020年1~4月中國自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棉花、白糖和豆油的單價計算總金額,購買傳言中的5種商品,其中購買美玉米2000萬噸大概需要50億美元,購買美豆1000萬噸大概需要36.5億美元,5種商品累計金額大約在130億美元,完全可以覆蓋125億美元的增量。

    對于存量問題,我們在2020年完成2017年的貿易量即可,對于大豆來說,2017年的122億美元對應了3200萬噸的美豆。2020年截至目前,中國累計購買了包括舊作和新作在內的640萬噸美豆,而國內9月份采購已經完成一大部分,如果對美豆大規模采購的話,要在四季度,大概的量在2600萬噸左右,根據近五年中國四季度的大豆進口量來看,完成2600萬噸的難度并不是很大,當然這只是假設和推算,由于中國在本年度還可能會加大其他農產品的采購,所以留給大豆的份額未必會有2600萬噸。

    當然這里只是一種假設和探討,中美之間貿易協議是否能夠順利執行和開展仍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全球疫情發酵可能對貿易造成影響等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