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客戶端
在濟寧市大運河西岸的運河經濟開發區唐口工業園,有一大片現代化的廠區,十分壯觀。沿著唐堯路,從東到西,依次是濟寧魯鑫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濟寧魯鑫油脂有限公司和濟寧玉園釀造食品有限公司。這片廠區,都屬于山東魯鑫油脂集團。2019年,山東魯鑫油脂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利稅9900萬元,上交利稅繼續在全市領跑,獲得了2019年度行業領軍企業稱號。
但是,在網上和各種新聞媒體中,除了企業和產品簡介之外,找不到這家企業董事長的任何宣傳報道,低調得讓人有些感到不可思議。筆者和董事長顏世新二十多年前就認識,知道他是山東省第九屆至十一屆人大代表、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濟寧市優秀企業家,他的企業是多年的稅收功勛企業、全國糧油放心企業。
少年時代:長輩的言傳身教銘記在心
顏世新祖籍兗州顏家店村,1962年出生在濟寧市東郊的前三里屯村,為復圣顏子的第77代孫,祖祖輩輩善良忠厚,樂善好施。
顏世新小時候家里生活困難,經常跟著祖母凌晨三點多起床去割草,背著一大筐草送到生產隊里賣錢,然后再去學校上學,還是到校最早的學生。祖母常對他說:“要與人為善,忠誠厚道”“別虧待別人,寧肯讓錢吃虧,不能讓人吃虧”。
顏世新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中慢慢長大,鄰居們都夸他有禮貌,懂事理。
穿上工裝:靠忠誠務實干出名堂
1980年,十八歲的顏世新高中畢業,沒能實現當兵的愿望,卻來到濟寧玉堂醬油廠當了一名車間工人,這不是城里那家赫赫有名的玉堂醬園,而是原郊區一家掛靠玉堂醬園辦起來的社隊小廠,屬于亦工亦農,許多人都不愿意在這樣的企業干,覺得一輩子也干不出什么名堂來。
顏世新卻沒有任何怨言,他忠厚老實,工作中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廠領導覺得這個小伙子年輕穩重,讓人放心,就有意培養他,讓他到淄博去培訓,后來讓他干醬油車間副主任。1984年,他當上了車間主任,把一個車間管理得井井有條,第二年,廠領導就提拔他當了車間主任。
1987年,企業要建設一個日產800噸的浸出油廠,讓他跟著到新廠干總經理助理,在新廠建設中,他沒黑沒夜地泡在工地上,解決建廠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企業很快投產達產,在干部職工中樹立了威信。
1993年,老廠長退休,推薦顏世新當廠長,顏世新接過了重任,成了這家企業的法人代表。
企業發展:步步為贏
顏世新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企業小,必須不斷上規模,才能抵抗市場風險。1998年,他們再上一條日產800噸的浸出生產線,使日加工能力達到1600噸,年加工大豆能力50萬噸以上,顏世新喊出“百日工程、億元企業”的口號,帶領職工拼上命地干活,結果三個月后,實現了投產達產。2000年,這家過去沒人看上眼的小企業,成為濟寧市市中區第一個收入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中區政府為其召開慶功大會,表揚他帶了一個好頭,感謝他在企業發展中做出的貢獻。
2001年,企業實行改制,由鄉鎮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濟寧魯鑫油脂有限公司,企業活力大增。2002年,他們收購了一家正縣級的國有外貿有企業——濟寧市禽肉罐頭廠,顏世新利用民營股份制企業的管理體制解決國有單位的大鍋飯問題,使企業起死回生,解決了政府的包袱,也使職工們看到了希望。
2004年,他們針對企業用電量大、成本高的問題,新上了一座6000千瓦的魯鑫熱電廠,實現了熱電聯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2008年,顏世新看到工程機械和配件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投資上了魯鑫機械制造公司,為徐工、山推等大企業配套。他還把原來的醬油廠改制為濟寧玉園釀造食品公司,在保持原來醬油、醋和醬菜等老產品的基礎上,開發老抽王、大米香醋等高檔風味產品,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企業效益連年增長。集團形成了油脂、醬菜和工程機械三大板塊,實力大大增強。
2013年,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位于大運河東岸的老廠需要搬遷,顏世新利用國家政策,實現整體遷建,在運河經濟開發區唐口工業園新建了高水平的現代化廠房。2015年以來,濟寧市連續三年科學發展觀現場考察,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到廠里參觀,對企業的廠容廠貌和發展實力贊不絕口。
本色不改:忠心為國,誠心為民
顏世新擔任企業法人代表27年來,以人為本,誠信經營,一直牢記祖母的叮嚀“別虧待別人,寧肯讓錢吃虧,不能讓人吃虧。”人們都說魯鑫油脂集團有三個特點,一是不拖欠稅款,二是不拖欠客戶的貨款,三是不拖欠職工的工資及福利。公司多年被評為濟寧市稅收貢獻功勛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級誠信守法企業等稱號,“魯鑫”牌大豆油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名牌產品等稱號。(作者:楊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