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習近平重視糧食安全的故事。而此前不久,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其中提出支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定價權的大糧商。上述《意見》提到,鼓勵有實力有意愿的農業企業“走出去”。
另外,今年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首次把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專章作了專節規定,其中也提到“積極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健全農產品進口管理機制,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培育國際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去年10月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也提出,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國際合作,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糧食進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促進全球范圍內糧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追求定價權,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環球時報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其中提出支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定價權的大糧商。上述《意見》提到,鼓勵有實力有意愿的農業企業“走出去”。繼續做好生豬、棉、油、糖、膠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服務,促進農產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首次把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專章作了專節規定,其中也提到“積極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健全農產品進口管理機制,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培育國際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去年10月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也提出,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國際合作,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糧食進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促進全球范圍內糧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近年來,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關注。尤其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國際糧價屢創新高,其中小麥、玉米、稻谷、大豆國際市場價格均上漲至近年來的高位。與此同時,我國四大糧食作物價格也出現上升,尤其是玉米價格,5月份玉米收購價與疫情前相比上漲45.65%。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曾表示,這些年我國糧食年年豐收,全社會的庫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飯碗。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供求一直是一種緊平衡的狀態。
目前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四大國際糧商在收儲、物流、海運、金融、貿易等多領域形成對國際糧食貿易的壟斷性控制,占據全球農產品市場超七成份額,其中美國嘉吉被認為是西方最大的私營公司之一。
國內一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的農產品產量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消費量也同樣巨大,尤其是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進口量逐年增加,這要求我國必須有自己的國際大糧商,具備在全球生產、收儲、加工、運輸主要農產品的能力。上述負責人介紹稱,目前中國中糧集團已經被認為是規模上與“四大國際糧商”相當的大糧商,北大荒農墾集團、首農集團等國內大型糧油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不過,我國企業掌握的糧源、種子和生產核心技術等要素有限,國際話語權、議價權等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