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北大荒、香馳:國產大豆加工技術走到哪了?

    2021-07-12
    摘要:

    近年來深加工企業在大豆加工新技術應用上有哪些突破?幾家企業的介紹,卻讓我們看到了大豆加工領域鼓舞人心的氣象。

    中國農網

    國產大豆要振興,龍頭帶動是關鍵。目前我國大豆加工領域許多制約發展的問題。在“2021中國大豆食品產業峰會暨大豆新原料、新技術與新產品論壇”的“國產大豆加工行業新技術發展趨勢探討”專題論壇上,近年來深加工企業在大豆加工新技術應用上有哪些突破?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而幾家企業的介紹,卻讓我們看到了大豆加工領域鼓舞人心的氣象。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副總裁安科峰介紹,九三集團三十六年來一直從事大豆的生產加工,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天然營養安全健康的大豆類的相關食品,也一直致力于新技術的引入和新產品的研發,有一個國家級的博士后工作站,還有一個國際水平的食品檢驗中心,還有一個省級的重點的油脂的實驗室,同時九三集團還是國家大豆加工技術的研發分中心。利用這些優勢,三十多年來,九三研發了油脂類、蛋白類、保健食品、餐桌食品、功能飲料五大類大豆食品,形成了有200多個品種組成的產品陣容。

    隨著市場的變化,九三近期對油脂精煉技術進行了進一步改進,采取了酸法脫離葉綠素的精煉技術,解決了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和葉綠素的含量高,顏色發黑發暗,加工以后容易產生有害物質這樣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加工助劑的消耗量,解決了黑龍江高緯度地區,一些低成熟度大豆進行生產加工的難題。其次,九三還引入并產業化了濃香大豆油產業項目,經過了四年的研究,建立了一條專業的生產線,同時經過半年多的產品上市追蹤,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質量,包括安全方面都比較穩定,滿足了消費者對風味大豆油的需求。第三,在乳品用油方面,主要從營養和安全健康的角度出發,按照嬰幼兒乳品用油標準和要求,對這項技術正在研究中,盡量保全大豆油品里天然維E含量,其中有兩項關鍵指標,實現零反式,為未來進軍嬰幼兒乳品用油市場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還在低溫冷藏,低溫冷榨,還有后廚保鮮也進行了研究,推出了九三冷榨、鮮榨產品。

    北大荒食品集團承載著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項目的落地。北大荒食品集團副總經理范志軍介紹,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是墾區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產業化戰略升級,產品結構升級的重要的載體,肩負著實現北大荒農產品和安全的健康有機食品從地頭到餐桌的落地任務。依托于北大荒的綠色智慧廚房,他們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博士后工作站,省技術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等一系列的研究平臺。圍繞著五大類健康食品,嬰幼兒輔食類、發酵酸乳類、有機和綠色健康食品類、保健食品類以及即食類進行開發。比如應用生物解離技術,把大豆蛋白高分子解離成小分子,解決了腸脹氣、高致敏性的問題,把大豆制品變成嬰幼兒可以食用的優質嬰幼兒輔食食品,目前他們這個產品占了整個國內市場50%的份額,獲得黑龍江省行業冠軍。像發酵酸乳產品,依托開發的新菌種,新植物基,推出的產品風味合適,非常受歡迎。系列有機豆制品、沖調豆漿粉類產品,全網銷售排第一。范志軍說,目前,在研和投放產品有200多個品種。依托這些產品,我們做了兩個方面的布局,一方面豆制品加工要進一步工業化、集約化、智能化,通過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打造安全、健康的北大荒豆制品。另一方面依托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比如類保健食品——利用生物技術,結合藥食同源的產品,開發具有保健意義的健康食品。布局的思路是實現健康食品平民化和保健食品平價化,為廣大消費者和行業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山東香馳控股集團是進行大豆蛋白特別是蛋白加工物利用的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劉兆輝介紹,企業1989年建廠,30年來,一直做糧油加工,主要有大豆和玉米。香馳集團控股旗下的譽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專門做大豆產品精深加工的,主要圍繞非轉基因大豆進行加工,產品涉及組織蛋白、拉絲蛋白、透明磷脂以及非轉基因大豆油,應用于營養保健食品,植物界的飲品以及肉制品,產品有十個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在產品技術研發方面,他們開發了高溶解性的,高分散性的,以及無豆腥味的大豆產品,應用于不同的客戶需求。在對外合作方面,一是圍繞不同客戶的需求,產品有20多個品種,主要應用國內營養健康食品,嬰幼兒食品以及特醫食品。目前,比較高端的食品都是通過國外技術的轉換。公司通過連接高端的技術和設備,現在能夠生產高端的拉絲蛋白,包括和迪斯尼合作,在成都上了一條新的非轉基因透明磷脂生產線。企業在大豆蛋白和產品方面,愿意持開放態度,與業內的專家和企業形成合作發展模式。

    隨著加工的深入發展,大豆的同質化被詬病,品種專用性被提到生產環節。專用大豆是怎樣的產業鏈?圣豐種業帶來了成功的經驗。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書平的介紹讓我們對大豆種子企業的成長刮目相看。這家深耕農業20年的種子企業,以做大豆、花生非轉基因種子全球領導者為愿景,立志成為全產業鏈好“豆”之源頭。到目前,通過審定的品種有156個。隨著這幾年生物技術的延伸以及市場對新型大豆的需求,圣豐種業對種子研發也做了調整。市場推動研發,消費驅動生產,倒逼育種改革。以前是給農民育種,現在是給市民育種。到去年,已經有63個品種得到了改良,其中13個是穩定的品系。有些高油酸的大豆品系,油酸平均含量由23%提高到80%以上,高的達到84%。王書平說,我們育種以前是為了追求高產,現在不光追求高產,還得追求專用,使產業鏈全鏈條都能得到有效的成長。他們在種子經營上已經做到專用、專銷、專收。按照信息化模式管理,確保品種的純度,實現了種子的研發、種植、收購產業鏈管理,完全能夠滿足當前大豆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

    國產大豆加工技術走到哪了?需要看看別人家的情況。山東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向陽介紹,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大豆食品有幾千種之多,特別是一些新型的大豆食品不斷被開發。國際大豆食品正向著營養精細化、產品功能化、定位高端化、鏈條延伸化的方向發展,植物食品的火爆更加帶動植物蛋白的應用和發展,國外植物奶和植物酸奶等,如今國外一些國家在大豆基因生產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在食品加工業也非常重視對大豆的基因深加工和利用,美國從大豆黃酮到大豆磷脂等方面,不斷開發大豆新用途,幾乎每年都會開發幾種將大豆用于食品的新方法,使大豆產業鏈得到不斷延伸。用創新打動消費者,是日本大豆加工產業的核心理念,由于針對性強,往往產品一經問世,迅速受到目標人群的追捧。

    針對國際大豆發展最新進展,我國大豆食品加工業如何借鑒,李向陽建議,第一,鼓勵有條件的大豆食品加工業參與育種與生產,充分發揮我國大豆的資源優勢,培育具有不同加工特性的新品種,建立大豆生產基地,降低風險,降低成本。第二,大豆加工業提高加工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能力,提高現代科技在大豆加工產業的應用。有針對性地研發和提升產品性能,帶動大豆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第三,生產更多的終端產品吸引消費者形成消費習慣。隨著大豆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大豆產品的品種不斷豐富,可以肯定說,我國大豆食品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我們堅信,我國大豆加工業必將為健康中國、美食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