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圖:廣州港吸引中國兩大糧商和全球四大糧商進駐,加快建設灣區最大糧食碼頭,保障灣區糧食供給與國家糧食安全。圖為廣州港南沙糧食通用碼頭。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如何保障灣區糧食供給與國家糧食安全備受關注。大公報記者從廣州港獲悉,今年前四個月糧食作業量超730萬噸,同比增長60%;其中外貿糧食占近89%,逾648萬噸,同比大增逾1.3倍。目前廣州港已吸引中國兩大糧商和全球四大糧商紛紛進駐,其中“全球四大糧商”之一的法國路易達孚集團將在南沙打造世界級綜合性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此外,廣州港新沙港區與周邊糧油企業形成從倉儲物流到生產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發展格局,確保用糧企業供應鏈順暢。
如今,每年超千萬噸的玉米、小麥、大豆、大麥,從原產地漂洋過海,通過廣州港各糧食作業公司接卸疏運,流向加工廠,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近期,滿載5萬噸小麥的糧食散貨船“中糧東南”輪靠泊新沙碼頭11號泊位,標志著廣州港新沙港區二期工程正式具備靠泊能力。廣州港新沙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文澤表示,總投資約2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沙二期工程建成后,新沙港區與周邊糧油企業形成從倉儲物流到生產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發展格局,確保用糧企業供應鏈順暢。
北大荒建產業城攻國際市場
董文澤透露,目前廣州港新沙港區已吸引中國兩大糧商和全球四大糧商(美國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進駐,并在附近建設加工基地。在廣州港新沙港區所處的東莞麻涌鎮,中糧東莞糧油、中儲糧技改擴能、深糧面粉加工等重大項目已經投產。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糧企業,中糧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將持續完善在糧食貿易、油脂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等業務的布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和影響力。其中,中糧油脂加快完善戰略布局,包括在廣東東莞產業園等建設大型加工倉儲物流項目。
“‘北大荒(大灣區)生態產業城’項目正在廣州南沙區加快建設,擬明年3月投產,年產值可達21億元。”作為全國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北大荒集團有關負責人稱,該項目對于推進集團搶占國際食品產業前沿市場,打造國際一流大糧商有著重要戰略意義。
路易達孚設創新食品中心
“全球四大糧商”之一的路易達孚集團也加速落子廣州南沙,打造世界級綜合性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大公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一期投資超12億元,建成后產值將超過70億元;并將逐步擴大發展二、三期項目,打造涵蓋華南總部、創新食品研發中心、飼料蛋白加工、高科技生態養殖、大宗糧食貿易和植物清潔能源生產等一體化產業園。
南沙糧食通用碼頭分公司副總經理劉菁稱,為提升糧食裝卸、倉儲物流的能力,作為目前珠江西岸最大型化、專業化的糧食碼頭,南沙糧食通用碼頭正在建設筒倉二期工程,新建倉儲能力40.9萬噸;而筒倉三期也在開展建設前期工作,預計倉容為60萬噸。“筒倉二期建完后,進出倉效率將大幅提高。進倉能力達8000噸/小時,出倉能力達7000噸/小時,倉容110萬噸。”
隨著南沙糧食通用碼頭、新沙港碼頭等多個碼頭工程項目建設,屆時廣州港將擁有萬噸級糧食及通用泊位21個,到2025年廣州港糧食通過能力超過3500萬噸,倉儲能力達360萬噸。廣州港集團生產業務部部長孫邦成說:“糧食通過能力、倉儲能力提高后,將同時滿足云貴、兩廣、湘南、贛南地區需求;通過鐵路、水路,將延伸到華南地區,滿足灣區糧食集結、分撥、供給需要。”
新沙港帶挈 東莞小鎮成糧油加工基地
目前廣州港已形成珠江口“東有新沙、西有南沙”雙翼齊飛的糧食碼頭發展格局。而新沙港區所處的東莞麻涌鎮,糧油產業已實現從糧油倉儲加工基地到全球商貿輸出地的華麗轉身,產能、產量及產值均居全國鎮級之首,享有“中國糧油物流加工第一鎮”的盛譽。麻涌鎮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培育和扶持糧油加工產業新業態發展,引進中央廚房項目落戶,推動產業向高附加值延伸。
數據顯示,麻涌鎮去年糧油產業工業總產值約4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目前積聚40多家大型境內外糧油加工集團企業。
麻涌鎮負責人透露,今年將聚焦發展食材供應鏈與中央廚房產業,推動麻涌糧油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海底撈旗下的蜀海食品基地、周黑鴨的華南工廠、碧桂園的中央廚房項目等已投產,盒馬鮮生等供應鏈基地也選址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