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
10月26日下午4時許,一趟搭載24噸食用油的集裝箱專列,從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鐵路作業區發出,駛往西安站。此前,這批食用油從江蘇泰州“坐船”抵達武漢。
“武漢港——西安”專列的首發,真正實現水鐵“無縫對接”,陽邏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實現常態化運營。
今年8月1日,陽邏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通車,長江航運與鐵路運輸在項目區域內實現“無縫對接”。該項目是國家長江干線港口12個水鐵聯運項目之一,也是我國首個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
江蘇泰州、如皋等地是國內食用植物油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每年食用植物油產量達200多萬噸,大部分銷往中西部地區。原來主要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從泰州走公路運輸到西安;二是通過公鐵聯運,從泰州通過公路運輸到南京永寧鎮站,走寧西鐵路抵達西安。
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運營方、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商務部經理呂聃說,此次水鐵聯運的運輸方式,比公鐵聯運節約成本1000元左右,比純公路運輸節約3000元以上。
呂聃介紹,過去貨物通過長江水運抵達陽邏港后,也能通過水鐵聯運方式發往中西部地區,但是水運的集裝箱從陽邏上岸后,還需要通過公路短駁到灄口鐵路貨場“坐火車”,這中間又會產生一筆公路運輸費用。如今鐵路修進碼頭,貨物“下班輪就能上班列”,有效壓減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
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邱金城說,武漢至西安的專列常態化運營后,最初實行每周一列,下一步實現每周兩列,并將陸續開通武漢至成都、烏魯木齊等地專列。
武漢鐵路局江北鐵路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路部門未來還將與港口運營方共同推動實現“鐵水聯運”,即通過鐵路集散至該項目的貨物,可經水運發往長江沿線各個港口,甚至通過江海聯運直達日本、韓國。
武漢瀛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合俊介紹說,水鐵無縫對接,打通了武漢市的鐵路和水路運輸間“最后一公里”,水鐵聯運常態化運營后,他們的業務會更順暢、更便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