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發布
近日,位于精河工業園區的新疆嘉蘭植物蛋白油脂有限公司內格外繁忙,車間內機聲隆隆,廠房外一輛輛滿載棉粕、棉籽油和棉短絨的大型貨車,有序駛離廠區。
“棉花全身都是‘寶’,棉纖維可以制作成衣服、床單、被罩等,棉籽還能加工成棉籽油、牛羊飼料等……你看,車上裝的都是我們廠生產的棉籽初級加工品,正運往全疆各地。”新疆嘉蘭植物蛋白油脂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東說。
加工好的棉籽油運往各地
新疆嘉蘭植物蛋白油脂有限公司是精河縣裕泰棉業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2013年注冊成立,主要以生產棉短絨、棉殼、棉粕、棉油為主,現有職工76人,其中近一半都是從疆外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
眼下,棉花采收已接近尾聲。一車車棉籽從軋花廠運到新疆嘉蘭植物蛋白油脂有限公司廠區,遠遠望去,一片白茫茫的,走進仔細看,是小小的棉籽上包裹著短絨。車間里,棉絮飛舞,機器轟鳴,一臺臺鋸齒剝絨機飛速運轉,棉籽和短絨就剝離開來,分離出來的棉短絨經壓縮打包機打包后,從流水線上輸出。
員工在操作棉短絨壓縮打包機
“別小看這棉短絨,他可是制造人民幣的主要原料。此外,它還是油漆、牙膏等產品的制作原料。”汪東說。
在廠房的另一端,剝絨后的黑褐色光棉籽又進入下一道工序。
“在浸出車間,光棉籽經過蒸、炒、脫水、烘干等程序,分離出棉殼,提煉出毛油。棉籽油通過加工精煉可以生產食用油,特別適合作煎炸專用油,棉籽殼還是蘑菇栽培最主要的原料。”汪東說。
員工駕駛鏟車,將毛棉籽裝進加工車斗進行脫絨
在車間盡頭,記者看見金黃色的顆粒狀物品,汪東介紹:“這是棉籽榨油后得到的顆粒狀物品,叫棉粕,是牛、羊等牲畜的好飼料。因為本地沒有深加工工廠,我們公司是進行初級加工,然后進行原料銷售。”
正因為棉花全身都是“寶”,它的主副產品都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汪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公斤毛棉籽可以加工出棉籽油約120克、棉粕約580克、棉殼約300克、棉短絨約120克。他說:“手法工藝越好,精煉率越高,產出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