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油產量有望突破100萬噸,油茶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1-11-17
    摘要:

    今年油茶掛果情況普遍好于往年,產量大幅提高,豐收已成定局。據預測,今年全國茶油產量有望突破100萬噸,比2020年增長40%左右。

    中國綠色時報

    裊裊涼風動,陣陣油茶香,又到了油茶收獲的季節。

    “今年油茶大豐收,油茶鮮果平均畝產400-600公斤,是往年產量的2-3倍!”湖南省瀏陽市聚康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松林喜上眉梢。

    “以前,油茶收獲有‘今年大明年小’的說法。想不到去年油茶果豐收后,今年竟又是一個大年!”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康之順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偉杰笑逐顏開。

    根據各地調度數據,今年油茶掛果情況普遍好于往年,產量大幅提高,豐收已成定局。據油茶領域權威專家預測,今年全國茶油產量有望突破100萬噸,比2020年增長40%左右。

    這豐收來之不易——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油茶生產經歷“三起三落”。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人們對茶油認識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強有力的推動,油茶生產才開始步入平穩發展軌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全國茶油產量不足10萬噸,到如今有望突破100萬噸、產值超過千億元,中國油茶產業在曲折中奮勇前進,將這條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好路子”越走越寬。

    這豐收意義非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年來,國際形勢紛繁復雜、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國際糧油市場震蕩反復等多種因素,對國家糧油安全造成多重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油茶的豐收更加令人振奮:以油茶為代表的木本油料產業不僅是綠色產業、富民產業,也是保障我國油料供給、推動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潛力產業。

    這豐收昭示未來——

    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預示著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十三五”時期,全國新造油茶林1080萬畝、改造低產林1179萬畝,我國油茶林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高產林面積已超過1400萬畝。油茶產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升級良種逐步進入盛果期以及撫育管理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油茶未來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高位推動 政策保障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并作出了重大部署。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就油茶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真貫徹落實,全力抓好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推動了油茶產業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考察調研時強調: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面向市場,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建立利益聯動機制,讓各方共同受益;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油茶經濟林的培育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2020年,中央財政將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納入支持范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油茶產業發展指南》。

    2020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林草局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2021年8月發布的《“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廣高產優質種苗和適用種植技術,推進低產油茶林改造。到2025年,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畝,年產茶油200萬噸。

    頂層設計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積極響應,紛紛發力,為油茶產業發展送來政策東風。

    全國15個油茶主產省(區、市)均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

    湖南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09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5000萬元,到2018年增至1億元。今年,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財政支持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從油茶種植提質改造、產業研發投入、“湖南茶油”公共品牌建設、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油茶產業發展“湖南樣本”。

    江西省林業局整合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提高油茶補助標準,將新造高產油茶林由原來的每畝500元提高到1000元,改造油茶低產林由原來的每畝100元提高到400元,并新增設了低效油茶林提升項目,每畝補助200元;油茶重點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油茶后期管護、示范基地建設、經營主體獎補等方面給予配套補助。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2018年啟動實施油茶“雙千”計劃,提出“千萬畝油茶面積、千億元產值”的發展目標,建立油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各有關部門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并將油茶“雙千”計劃實施任務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績效考評范圍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督查工作重點內容。

    從中央到地方,油茶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科技賦能 助力豐收

    “2020年的測產結果為畝產油茶鮮果1084公斤,今年的測產結果為畝產1325.9公斤,再次驗證了‘華碩’良種豐產、穩產的特性,我們對豐產增收更有信心了!”湖南省瀏陽市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師艷林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多個地區的良種測產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安徽省潛山市黃鋪鎮古墩村經匯油茶專業合作社基地內的“長林”良種標準地測產結果為畝產鮮果1260.3公斤,折合產油78.8公斤,刷新了安徽省油茶豐產林單產最高水平。

    廣西南寧橫州市樣地的香花油茶畝產鮮果1213.1公斤,測算畝產茶油可達121.3公斤,創下廣西香花油茶歷年測產數據新高。

    良種促豐產,是油茶科技創新成效的一個縮影。通過大力推廣應用油茶新品種、新技術,對現有油茶林進行撫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產油茶林,我國油茶產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2020年,全國油茶籽、茶油產量分別達到314萬噸、72萬噸,較“十三五”初的216萬噸、54萬噸分別增加45.4%、33.3%。

    經過幾十年的科研探索,圍繞一棵油茶樹,我國已基本形成從良種選育、撫育管理、采收處理到精深加工及副產品加工等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搭建起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草局油茶研究開發中心、“中國油茶科創谷”等一批國家級油茶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全國人才、平臺、技術等要素資源,圍繞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集中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引領全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非耕地工業油料植物高產新品種選育及高值化利用技術”“油茶雄性不育雜交新品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和示范”“油料功能脂質高效制備關鍵技術與產品創制”等油茶領域技術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各地也將科技創新作為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加以扶持。

    湖南省出臺措施,支持加大油茶產業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加大油茶全產業鏈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研發力度,支持制定和完善油茶產業良種、良法、良油、包裝儲藏等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標準體系,推薦油茶相關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對主導制定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省財政按每個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獎勵。

    海南省瓊海市政府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簽訂了油茶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國家油茶科學中心熱帶試驗站,推動熱區油茶生產向品種良種化、經營集約化、基地規模化、產品市場化轉變。積極探索試驗站與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相結合的新模式,塑造“瓊海油茶”品牌優勢,把油茶產業打造成促進海南乃至熱區林農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河南省光山縣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簽訂了《油茶產業科技支撐合作協議》,并引進多項科研項目落戶司馬光油茶園。司馬光油茶園聯興智慧產業園已建成投產,實現了油茶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一體化。除了茶油生產,產業園還將加大精深加工研發力度,涉及茶皂素提取、日化產品制取、有機農藥、高檔飼料等核心工藝,不斷延伸產業鏈。

    湖北省黃袍山油茶科創示范基地先后從國家油茶科學中心引進高產無性系21個、雜交無性系5個和浙江紅花油茶無性系25個進行試驗評價,明確了長林4號、53號為通城縣主栽品種;與高校聯合研發的“油茶籽脫殼冷榨生產純天然油茶籽油”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從政府、科研院所到企業,共同追求科技創新,有力推動了油茶種苗良種化、生產標準化、作業機械化、加工綠色化進程,為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融合發展 漸成趨勢

    油茶產業鏈越拉越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也越走越寬。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打造油茶產業新型業態。

    秋末冬初,司馬光油茶園滿山遍野的油茶花競相綻放,點綴在山野之中,美不勝收。生機盎然的景象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游玩,帶動當地農民通過休閑農業游、農家樂、農副產品銷售等多項經營增加收入,促進了鄉村旅游經濟蓬勃發展。

    福建省在油茶文旅康養融合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福建省福安市依托周總理“綠色油庫”的題詞,在“十三五”期間舉辦了兩屆油茶文化節。德化縣祥山大果油茶公司的“阿嫲家油主題館”項目被評為“省級觀光工廠”“德化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尤溪縣開展“互聯網+油茶產業”區域化鏈條化試點,沈郎油茶公司已成為集油茶種苗培育、種植、主副產品生產加工、市場培育、產品銷售、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全國油茶產業重點企業”“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加工企業”。

    江西省鼓勵引導企業和農戶發展油茶林下經濟,開展油茶園觀光旅游、茶果采摘等活動,綜合利用林地資源,以短養長。同時,積極發展線上營銷。依托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林業要素交易平臺,在贛州建立油茶運營中心,掛牌交易油茶產品;鼓勵油茶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在網絡平臺銷售油茶產品。

    四川省榮縣圍繞現代油茶現代示范區建設,還將打造1500畝體驗園、200畝科普園附屬旅游項目。其中,在大灣村油茶園區規劃建設體驗園、觀景臺各一處,集油茶觀光、休閑、體驗、娛樂于一體,對民眾開展油茶植物學特征、生態價值、營養價值等方面的科普宣傳,以生態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省依托飲食文化、養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大力拓展“油茶+”產業發展模式。“油茶+第一產業”,實行套種模式,提升土地產出;“油茶+第二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價值;“油茶+第三產業”,實現茶旅一體化發展,讓傳統創業迸發新的活力。玉屏縣還探索建立了“3331”融合發展模式,建設高標準油茶示范基地,即縣級國有公司出資建設、鄉級國有公司施工建設與管理、農戶用土地入股、村集體經濟協助日常管理,前5年給入股農戶保底分紅,第六年開始產生收益后,“縣、鄉、村、農戶”按3:3:3:1的比例分紅。“3331”模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集約化配置,落實利益聯結,為實現油茶產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保障。

    潛力巨大 未來可期

    油茶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增加,全國6700多萬畝油茶林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未來,油茶產業的發展潛力更不容小覷。

    從規劃目標來看,《“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廣高產優質種苗和適用種植技術,推進低產油茶林改造。到2025年,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畝,年產茶油200萬噸。未來5年,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將以實施油茶質量提升工程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強化質量監管和品牌建設,建立健全投融資機制,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推動我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市場需求看,隨著人們消費結構升級,少吃油、吃好油已成為健康消費的趨勢。茶油與市場常見的橄欖油一樣,同屬木本食用油,都是認可度較高的“健康油”“高端油”。但是,受市場認知度不高和加工成本過高等因素影響,目前茶油消費量還不足全國食用油消費量的2%。

    從生產潛能來看,經過多年新造油茶林和改造低產林,我國油茶林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高產林面積已超過1400萬畝。油茶技術儲備充足,已經選育出一批良種并不斷升級,探索出一系列科學栽培模式,區域試驗成效顯著,食用油單產可提高5-10倍。

    潛力巨大,未來可期,但油茶產業當前仍面臨一些瓶頸亟待突破,還需要國家從政策、規劃、財政等方面統籌發力,圍繞“擴面積、提質量、增產能、調結構、豐品種、拓市場”的總基調,進一步優化資源管理制度供給,科學規劃產業發展布局,切實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全面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建議:

    國家實施木本油料建設工程,加大對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重點實施良種化新造改造、基地建設、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以及倉儲保鮮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推廣標準化生產,擴大木本油料生產基地規模,提高建設標準和經營水平,強化人才、土地、資金、稅收等政策支持,讓規模“大起來”、資源“活起來”、配套“齊起來”。

    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針對林業產業周期長、投入大等特點,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加大信貸投入。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大力發展林權抵押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

    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支持建立木本油料重點研發專項。將油茶等木本油料樹種納入種業“翻身仗”行動,加快良種選育更新。支持適宜山地作業的木本油料采摘機械裝備研發。建立國家現代木本油料經濟林產業技術體系,支持品種試驗、技術推廣、基地示范、生產指導,提高經營水平,促進木本油料產業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提升轉變。

    對油茶、核桃、油橄欖等技術儲備充足的油料樹種,采取擴大種植面積,現有基地提質增效,提高經營水平,大幅增加單產,盡快形成有效的食用油規模產能。

    加強油茶等木本食用油的宣傳推廣,突出木本食用油產品特點,擴大社會消費認同,拓展消費市場。拓展木本油料飼用、菜用、肥用、蜜用、觀賞等新功能,推動木本油料產業與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產業富農、生態強農和鄉村振興等多重效益,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戰略決定未來,政策引領方向。“十四五”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重要期,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期,也是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機遇期。繁花兆豐年,相信油茶產業的未來也將如這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香飄益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途徑、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的有生力量。(本版文字由國家林草局林業和草原改革發展司提供)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