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
不僅是原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用油,近期價格也是同樣被推高,影響著國內的消費市場。而相關部門正在綜合施策,平抑國內價格,引導市場預期。
這是路邊再普通不過的兩家小店,一家餛飩店,一家小超市,但最近兩家都有著同樣的煩惱:漲價。
餛飩店店主:“年前那時候漲到200塊,現在是240多了,這樣我們的生意也不好做。”
餛飩店操心的就是這樣一桶20升的豆油,去年春節還只有110塊錢,在已經緩慢漲價一年后,俄烏沖突又一下子加速了。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緊張局勢下,葵花籽油的出口減少推高了其他主要食用油價格。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員:“因為我們國內油大部分其實是靠進口的,包括豆油是靠進口大豆來壓榨獲得的,棕櫚油100%靠進口。俄烏沖突對于整個油脂板塊的話,其實更多的是一個情緒的帶動。”
隔壁小賣部老板更擔心的是汽油價格。
去年由于油價抬升超過50%,提高了運輸包裝等成本。一些店里的零售產品已跟漲了2%~5%不等,而最近原油又猛漲了超過40美元每桶,與有色金屬等非常不同,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價格上漲的穿透力非常強,且影響面廣。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員:”當原油上漲的話,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我們汽油價格已經突破了零售價8元,這種上漲會代表整個市場的能源價格同時往上推。”
近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決定安排中央儲備食用油輪出,并啟動政策性大豆拍賣,以增加市場供應,平抑國內價格,并引導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