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
——訪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建龍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強調“要優化布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要向森林要食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保障初級產品供給”。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支持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改造提升低產林。”
食用油是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國際糧油經貿形勢復雜多變,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新形勢下,保障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木本糧油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能有效緩解糧油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是我國保障糧油供給安全的優勢產業、潛力產業。
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承擔更多責任,也被賦予更多期待。木本油料產業取得哪些成效、面臨哪些困境?如何在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中發揮更大作用?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建龍。
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記者:當前我國木本油料產業整體情況是怎樣的?新發展階段為木本油料產業注入哪些新動力?
張建龍:木本油料是森林為人類提供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木本油料樹種資源豐富,分布范圍廣,種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0多種,主要有油茶、核桃、油橄欖、仁用杏、榛子、油用牡丹、長柄扁桃、光皮梾木、元寶楓、文冠果等。
據初步統計,2020年全國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已達2.46億畝左右,年產食用油約104萬噸。木本食用油產量占國產植物食用油生產總量的8.5%,占全國植物食用油消費量的2.9%。
新形勢為木本糧油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角度來看,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具有戰略性和緊迫性。目前,我國每年有2300多萬噸的食用油缺口,這不能全部靠在耕地上種植油料作物來解決,更不能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發展木本油料產業,能有效緩解糧油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同時還能置換出種植草本糧食和油料作物的耕地,增強我國糧食保障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從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角度來說,發展木本油料產業,能夠推動山區、鄉村實現生態美、百姓富,實現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形成鄉村經濟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
新階段、新形勢、新機遇,將為木本油料產業帶來一系列政策、資金、科技、市場等要素的聚集,推動木本油料產業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期。
記者:油茶是我國木本油料的主要樹種,近些年來油茶產業的發展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山區群眾的熱情參與,取得了顯著成效,您認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建龍:油茶產業發展近年來取得的成效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規劃和意見,發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開發與油茶產業相適應的貸款業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推動打造了集種苗追溯、政策指引、專家咨詢、技術服務、產品信息為一體的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2020年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約35億元,帶動7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油茶產業發展。15個油茶主產省份都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油茶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油茶面積由2008年的3000多萬畝增加到現在的6700萬畝,茶油產量由2008年的20萬噸增長到90萬噸左右,占國產植物食用油生產總量的6%左右。油茶產業產值由81億元增加到1529億元。許多地方茶油畝產量由3—5公斤提高到20—30公斤。造林基本實現良種化,科技支撐明顯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茶油品牌。油茶產業成為許多貧困山區的支柱產業,為近200萬貧困人口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
產業短板亟待補齊
記者:我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木本糧油在國產食用油中的占比還不算高,您認為產業發展當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張建龍:我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與大宗植物食用油料產業相比,產業體系尚不健全,產業鏈還存在短板。有關部門對油茶產業發展統籌不夠,在發展規劃、發展空間和產業鏈等方面還沒有形成更大合力,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困難。
當前,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面臨的最為急迫的問題是土地供給不足。以油茶為例,按照黨中央部署,“十四五”期間,全國完成新增油茶面積2325萬畝、改造低產油茶林2000萬畝,到2025年,全國油茶面積、茶油產量達到9000萬畝、200萬噸。根據各相關省份反映,在目前投入水平和用地政策情況下,到2025年全國油茶面積只能增加到7500萬畝左右,茶油產量138萬噸左右,距離“十四五”目標分別相差1500萬畝、60多萬噸。湖南、江西、湖北等油茶主產區反映,油茶發展用地問題非常普遍。
其次,木本油料產業投資周期較長,資金投入缺口大、覆蓋面窄。還說油茶的例子,新造和改造油茶林畝均造林或改造、撫育等前期投入都在6000元以上,目前中央財政對油茶營造畝均補貼500元左右,僅占實際投入的8%。中央財政資金基本是按照造林綠化的方式支持油茶產業,缺乏全產業鏈的支持政策。同時,融資難、貸款難、保險政策不配套等問題也普遍存在。
另外,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不足。果實采摘等生產環節的機械裝備研發落后,基本上還是靠人背肩扛。大多企業仍采用傳統的壓榨技術,冷榨加工工藝應用較少。油料副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不足,對保健品、化妝品、藥用、皂素產品的開發還僅處于初級階段。
長期以來,木本油料產業發展主要依托苗木、造林的資金、項目支持,導致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重面積、重規模、輕質量、輕產出等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此外,如何扶持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強化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初級產品加工倉儲、合理調控油茶產品市場價格、支持開展品牌建設等方面,一直缺少有效的政策手段。2021年油茶果(籽)市場收購價格大幅降低,部分地區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油茶種植大戶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為高質量發展強基固本
記者:為推動木本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張建龍: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糧油安全的決策部署,推動木本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統籌推進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制定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明確保障措施。構建“南油茶、中西部核桃、西南油橄欖”的木本油料生產格局。
二是科學利用土地資源,釋放木本油料發展潛力。對全國木本油料種植情況開展摸底調查,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分區施策,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鼓勵在適生區域田邊地頭、房前屋后、山區邊角種植。在不影響主導生態功能的同時,增加木本油料經濟林占比,擴大種植面積,建設油茶、油橄欖等木本油料基地。同時,加快低產林改造和推進良種良法示范基地建設,實現雙輪驅動發展。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重點圍繞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專項研究攻關。進一步扶持木本油料良種選育、豐產栽培技術研究,支持引進優良種質資源,優化栽培模式,研發機械設備,改進加工工藝,強化科技支撐。扶持建設一批木本油料科技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木本油料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四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木本油料從造林到結果周期較長,建議國家和有條件的地方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并設立“木本油料產業基金”,支持主產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建議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木本油料產業扶持力度,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議將種植木本油料納入國家對糧油生產的補貼范圍,讓木本油料種植戶也享受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
五是加強宣傳,拓展市場,培育品牌。加大主流媒體公益廣告投放,支持主管部門、重點產區政府、重點油企創建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鼓勵開展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定,提高油茶、國產橄欖油等木本食用油的公眾認知度和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