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食品通脹問題加劇,糧食保護主義抬頭,生產陷入困境,掀起購買狂潮”,全球糧食系統正遭受嚴重威脅。
原來統一的全球糧食供應體系正在被撕裂,全球農業貿易格局也在發生大規模調整,而割裂和調整的過程恰恰是極其痛苦的。
其中之一就是糧食成本飆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上周五發出警告,俄烏沖突打壓了貿易并削減了未來的收成,全球糧食價格可能在目前創記錄的水平上再激增8-20%,從而觸發全球性營養不良問題的惡化。
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在全球糧倉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糧食系統受到嚴重威脅:食品通脹問題加劇,糧食保護主義抬頭,生產陷入困境,掀起購買狂潮。
食品通脹愈演愈烈
谷物是養活全球的主食,小麥、水稻、玉米占據全世界消耗的40%以上卡路里。更高的運輸成本、能源通脹、極端天氣和勞動力短缺使糧食生產變得更加困難,供應正在不斷萎縮。據國際谷物理事會,全球谷物庫存將連續第五年下降。
而俄羅斯是全球主要小麥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烏克蘭和俄羅斯合計占全球小麥出口的近30%,是全球重要“糧倉”。俄烏沖突的爆發只會進一步推高價格,將饑餓危機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
全球糧食價格已經創下歷史新高,基準聯合國指數在過去兩年飆升了40%以上。在此期間,糧食不安全狀況翻了一番,估計有4500萬人瀕臨饑荒。
農產品期貨市場也在飆升,芝加哥小麥期貨在創下了歷史新高,玉米和大豆的交易價格也接近多年高點。
糧食保護主義持續蔓延
由于對俄烏供應的及價格飛漲的擔憂,多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使糧食供應更偏向本國,而此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糧食通脹。
例如,匈牙利、塞爾維亞、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等國家正在對從小麥到食用油等農產品出口設置貿易壁壘,實施管制機制,試圖壓制國內價格并保障當地糧食供應。
據彭博社報道,Gro Intelligence戰略主管Steve Mathews表示,由于全球供應收緊,貿易限制可能導致國際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大大加劇了對通脹的擔憂。
與此同時,雖然全球其他供應商在大步填補庫存短缺。例如,印度近年來增加了小麥出口量,但如今許多往常來看可以抵消短缺的國家本身也面臨著生產問題。
在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供應國的巴西,嚴重的干旱使農作物產量下降。去年,干燥的天氣也使加拿大和美國部分地區的農田枯萎。
糧食生產陷入困境
不僅糧食價格飛漲,種植糧食的所需一切都在飛漲。俄羅斯是農作物肥料的主要供應國,本月早些時候俄羅斯敦促國內化肥生產商削減出口,加劇了人們對化肥短缺的擔憂。
當前全球最大的化肥進口國巴西已經難以獲得農作物肥料,俄羅斯的舉動增加了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將向與俄羅斯有“友好關系”的國家提供化肥,但首先需要保證國內市場的化肥供應。
由于供應短缺和生產困境,全球化肥價格一直在飆升。在歐洲,天然氣(氮肥的關鍵原材料)價格飆升,迫使一些化肥生產商削減產量。農民用來給谷倉取暖和運行用于生產糧食的設備的燃料價格也在飆升。更糟糕的是對世界主要能源供應國俄羅斯的制裁,美國和英國開始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其他石油產品。
彭博社綠色市場分析師Alexis Maxwell表示,在當前價格高企的環境下,農民將面臨支付和獲得購買所需肥料信貸的雙重困難。任何稀缺都有可能限制谷物產量和質量,給農作物價格增加壓力。
消費者瘋狂搶購
對應價格瘋狂上漲農產品市場絕非易事,特別是對于依賴外國供應的國家來說。
據彭博社報道,沖擊正在蔓延到商店貨架上,由于擔心葵花籽油價格飆升,土耳其消費者正大量購買。就連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出口國印尼也感受到了壓力,超市開始限制每位購物者購入一罐食用油,許多家庭帶年幼的孩子排隊,來購買更多食用油。
世界上口較多的國家之一印度也在擔憂糧食供應問題。在印度,植物油價格大幅反彈導致買家減少購買。一些銀行和分析師警告說,這是需求被破壞的跡象。
Gro Intelligence分析師Mathews指出,如果黑海的谷物供應繼續切斷,將需要更大規模地改變全球農業貿易的路線。而這種調整是痛苦的,痛苦程度將按家庭食品預算與家庭總收入或財富的比例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