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
全球油脂油料價格居高不下。
國內期貨市場上,截至3月31日收盤,油脂油料品種全部收漲。豆粕主力合約收漲0.52%,大幅增倉逾5萬手;豆油主力合約收漲1.94%,持倉量增超1.4萬手;菜粕主力合約增倉超過1萬手,期價收漲0.44%。
國際市場上,CBOT大豆期貨價格年初至今上漲約25%、美豆粕期貨年初至今上漲18%。
“當前正值春耕時期,油脂油料市場新的炒作題材集中于新作播種面積上。”光大期貨分析稱,油脂、油料庫存依舊偏緊,考慮到油料每年存在正增長的剛性需求,考慮到各國面臨著谷物、糧食等庫存緊張局面,當務之急是擴張播種面積,油料難以增長播種面積,于是新作大豐產只能依賴于不確定性的天氣,這為新作炒作留下了很多可能性。
期現價格攜手飆漲
3月份以來,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持續高位震蕩。
期貨市場上,分品種來看,大商所豆粕主力合約價格受CBOT大豆價格大漲帶動而沖高。植物油脂方面,豆油、棕櫚油、菜油價格也居高不下。據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菜粕、棕櫚油、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年初至今分別上漲37%、34%、25%。
對于后市,金信期貨認為,短期來看油脂板塊短期擾動因素增多,不過供應緊張的格局并未改變。例如棕櫚油增產幅度不及預期,南美大豆減產導致市場對新作美豆容錯率極低,而拉尼娜效應依舊存在,可能對美豆新作播種存在不利影響。
基本面上,中國糧油商務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油廠豆油庫存為85.4萬噸,較上周下降2.2萬噸,較上月同期下降3.8萬噸,刷新逾兩個月低點,整體仍處于過去五年同期偏低水平。
不過國內方面供需改善情況要好于國際。光大期貨指出,國內油脂消費因疫情被強迫性減少,豆油周度表觀消費量萎縮到23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35萬噸和五年均值31萬噸。此外,國家每周都進行進口大豆、豆油和葵花籽油政策性拍賣,4~5月國內大豆到港量增加,供需雙向促進平衡。
國內市場保供措施方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4月1日將投放庫存大豆50萬噸,此次比上次(3月14日)的投放量29.56萬噸有所增加。與此同時,此次參拍保證金有所降低,4月1日保證金550元/噸(履約保證金530元/噸、交易保證金20元/噸),3月14日保證金620元/噸(履約保證金600元/噸、交易保證金20元/噸)。
另外,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油價格由此回升未來依舊可能保持強勢,在生物柴油端支撐植物油脂價格。近期國際原油自低點反彈,植物油脂回歸自身基本面保持偏強運行。
金融工具助力穩價
針對油脂油料期貨、現貨價格高企,金融工具的支持不可或缺。
現貨方面,央行3月30日晚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加大對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支持。
具體看來,要圍繞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菜籃子”產品供給,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持續加大信貸投入。依托主產區和重要物流節點,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持。積極開發適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點的金融產品,適當放寬準入門檻、延長貸款期限,支持油茶規模化種植和低產林改造。
期貨方面,在市場風險急劇增加的情況下,期權工具為標的期貨提供了波動性風險管理渠道,緩釋風險管理壓力。
早在2017年3月31日豆粕期權上市,成為我國首個商品期權。隨之場內期權為場外市場提供了對沖工具和定價參考,并與場外期權市場協同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近期隨著地緣局勢緊張多變,主產地馬來西亞和印尼勞工緊缺等因素影響,棕櫚油期貨價格持續上行突破12000元/噸。以棕櫚油期權為例,成交量屢創新高,并在3月2日和3月4日分別達到27.1萬手和33.5萬手。尤其是棕櫚油期權主力系列P2205行權價格為10000、9000、8000和7000的看跌期權成交活躍,且增倉明顯,3月4日期權期貨成交比19.8%,期權期貨持倉比63.9%,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棕櫚油價格3月4日逆轉回落,P2201主力系列期權隱含波動率從今年初的30%攀升至55%,同期標的歷史波動率僅上升6個百分點至36%。
據大商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將加快豆一、豆二、豆油期權研發上市,推進期權工具在活躍期貨品種上全覆蓋。同時持續優化合約規則制度,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