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
2021年下半年至今,國際糧油價格大幅度上漲。
據蘇寧金融研究院報告,全球糧價自2020年起就已經步入了上升通道,而近期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截至2022年2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已突破2011年高位。
4月1日,海通期貨農產品組長孔令琦向紅星資本局分析稱,年初至今,國際主要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CBOT美豆、美玉米期貨合約漲至近10年來的高點,美麥合約在3月初俄烏局勢惡化時大幅拉升,觸及逾14年以來的高點。國內盤面表現來看,玉米、小麥期貨在3月初創上市以來的新高,豆粕期貨3月下旬攀升至歷史新高。
“主要農產品價格飆升主要源于近年來全球主要農產品的低庫存,而俄烏地緣沖突又進一步削弱了農產品的供應韌性。”孔令琦表示。
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也會傳導至中下游。紅星資本局在采訪中發現,年內大豆油價格明顯上漲,擠壓糧油企業的利潤,增加餐飲企業的成本;棕櫚油價格居高不下,方便面開始提價;豆粕價格的變化,也影響著以豆粕作為飼料主要蛋白來源的養殖企業的利潤。
大豆漲價推升大豆油價格
2年漲約77%,餐飲企業成本承壓
以大豆為例,今年3月以來,CBOT大豆期價在3月9日、23日創出月內兩次高點,分別為1734美分/蒲和1736.50美分/蒲。3月30日,布瑞克農業大數據發布報告稱,目前,大商所豆一的期貨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2022年3月份維持在6200元-6300元/噸。
大豆期貨的價格走勢也影響著其主要產品大豆油的價格。4月1日,宸祥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告訴紅星資本局:“大豆油的零售價格與期貨市場息息相關,幾乎每天都在變化。”
他提到,今年以來,大豆油的價格有明顯上漲趨勢。“去年這個時候,20L大豆油平均零售價在180-190元,今年初到3月中旬一直在上漲,3月下旬有所下調,目前最新報價在260元左右。”成都陽晨永興商貿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表示:“20L大豆油的價格2月還賣22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245元。”
某品牌20l大豆油批發價格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20L中包裝大豆油產品主要面向餐飲、酒店等客戶,其價格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餐飲企業的成本。
鄭州一家火鍋店老板告訴紅星資本局,大豆油的價格自疫情后,就一直處于上升狀態。“疫情前,20L的大豆油不超過130元,去年就漲到了190元左右,現在又漲到230元。”也就是說,從2019年到現在,大豆油的價格上漲了約77%,近一年上漲了約21%。
大豆油價格不斷上漲,致使餐飲店成本增加。“最近買的20L大豆油價格比年前漲了40元左右,因為火鍋店用油量較大,這部分成本也在增多。”上述火鍋店老板表示。
但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火鍋店老板表示餐品不會漲價,自己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不止大豆油,蔬菜也在漲價,但是餐品漲價會影響顧客的體驗,所以原材料成本上漲只能我們自己消化,沒有考慮提價。”
被大豆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利潤的,還有糧油企業。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金龍魚(300999.SZ)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2021年大豆及加工品采購單價從2020年的3145元/噸漲到了4734元/噸,同比上漲了50.52%。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導致金龍魚自2016年以來,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原材料上漲的壓力還在繼續。4月1日,金龍魚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大豆價格是歷史以來最高的,對公司原材料成本會造成一定壓力。”
方便面漲價背后
棕櫚油價格同比增長44.6%
不止大豆,全球油脂油料價格均居高不下。據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菜粕、棕櫚油、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年初至今分別上漲37%、34%、25%。
圖片來自星圖金融研究院
棕櫚油是方便面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從康師傅控股(00322.HK)的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棕櫚油的價格自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直線上升,在2021年下半年達到最高。這也是康師傅宣布銷售占比20%的大食桶、中價袋面進行提價的時間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截至2022年2月14日,棕櫚油的價格同比增長44.6%,預計原材料價格變動對康師傅的不利影響將至少持續至2022年下半年。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大約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的飼養。據證券日報報道,在豆粕價格上漲之下,3月中旬以來,多家飼料企業宣布豬料禽料產品價格上漲75元-300元/噸不等。
同時,豆粕價格的上漲,也影響著以豆粕作為飼料主要蛋白來源的養殖企業的利潤。神農集團(605296.SH)曾表示:“目前,對飼料業務產生影響的主要原因在于生豬價格低位運行,飼料漲價會直接導致生豬養殖出欄成本增加并加大養殖虧損,導致養殖戶飼料購買量減少,從而影響到飼料業務的發展。”
對于此輪油脂油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浙商期貨研究中心周志超向紅星資本局分析稱,主要是源自于供應端,“本輪大漲行情始于棕櫚油,馬來西亞自去年12月以來受到勞工問題及洪水影響,連續幾個月的產量不及預期,而另一主產國印度尼西亞則受制于出口政策,棕櫚油出口量持續低迷,全球棕櫚油的供應矛盾凸顯,進而推升馬棕盤面價格,國內方面因進口量不足導致棕櫚油庫存持續低位,低庫存高基差的格局成了多頭最強的助力。”
菜粕和豆粕的上漲原因類似,豆粕跟隨成本端移動,南美受拉尼娜影響,減產超2000萬噸,美豆上漲至1650美分/蒲,豆粕跟漲至3700元/噸。2月底以來,國內大豆到港不足,豆粕供給緊張導致現貨價格迅速拉升至5000元/噸上方,期貨盤面一度上漲至近4500元/噸。菜粕一方面走勢跟隨豆粕,另一方面本身國內貨源同樣缺乏,故走勢更為強勁。
周志超也表示,除了供應端的因素,俄烏沖突則是又一重要原因,俄烏沖突激化以來,全球糧食危機凸顯,以玉米及小麥為首的農產品均走出了一波加速上漲的行情走勢。
俄烏沖突走向影響農產品價格
菜籽粕、豆粕等出現“期現倒掛”
海通期貨農產品組長孔令琦表示,后期農產品價格走向仍需考慮供需格局的演變。
孔令琦分析:“短期來看地緣沖突仍是影響價格的最直接因素,若沖突持續,俄烏種植季新作播種及北半球其他農業生產國的化肥需求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帶來未來一整年的價格仍將保持高位;若沖突緩解,則農產品價格更多回歸基本面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3月30日晚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加大對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支持。
央行指出,要圍繞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菜籃子”產品供給,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持續加大信貸投入。依托主產區和重要物流節點,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持。積極開發適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點的金融產品,適當放寬準入門檻、延長貸款期限,支持油茶規模化種植和低產林改造。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周志超分析稱:“經歷過這波大幅拉漲之后,宏觀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俄烏之間似乎有緩和的趨勢,國內大豆陸續到港且國儲大豆及油脂開始拋出,緩解供應壓力,疊加國內疫情加劇后消費端疲軟盡顯,油脂油料現已出現較深跌幅。”
據Mysteel數據,4月1日,國家臨儲拍賣進口大豆整體成交率49.5%,成交價格在5270元-4860元/噸,成交數量24.83萬噸,內陸區域成交較好。4月7日將開啟本月以來的第二輪進口大豆拍賣,數量為50萬噸,預計后續調控措施會陸續跟進。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4月1日,國內期市油脂油料大面積下跌,菜籽粕、豆粕跌超5%,棕櫚油跌逾4%。油脂油料商品基差數據顯示:菜籽油、菜籽粕、油菜籽、棕櫚油、豆粕、豆油品種合約出現‘期現倒掛’(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