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談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可能性較大!

    2022-04-19
    摘要:

    農產品在俄烏關系之下延續強勁,市場對于俄烏的影響可能仍存在低估,在產量、貿易、物流、生物能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強邏輯。

    期貨日報

    昨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的可能性較大。

    付凌暉表示,從供給看,俄烏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相關產品產量下降,以及出口管制增加,將沖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從需求看,全球經濟持續恢復,將支撐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同時,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帶來部分國家間的制裁和反制裁,影響全球供應鏈效率,大宗商品運輸和交易成本上升,加大了價格上漲的壓力。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求關系偏緊、不確定增大的背景下,價格高位波動可能性較大。

    對此,物產中大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景川認為,全球經濟的差異化以及貨幣政策的差異化,疊加全球疫情防控的差異化以及俄烏沖突,能源以及糧食出現大幅波動在所難免。而全球供應鏈的重構則顯著提升了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加劇了市場的緊張狀況。

    從地緣沖突局勢來看,現階段形勢仍錯綜復雜,尤其是西方和歐盟對于俄羅斯的制裁逐步落地,將對全球貿易以及供應鏈的穩定性帶來史無前例的沖擊。

    “就目前大宗商品來看,供給的脆弱性抬升了價格,對產業鏈的影響也逐步顯現。而國內對部分商品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在被動承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一方面需要有效的替代原料;另一方面則是降低負荷,修復產品利潤水平。風險是,高價對需求的擠出效應與疫情多點散發下需求的邊際減弱疊加,經濟運行需要更多的穩增長政策來支撐。”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鐘美燕稱。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對我國經濟恢復運行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同時抬高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這給中小微企業帶來嚴峻挑戰。”新湖期貨宏觀研發總監李明玉表示,需要繼續采取相關措施嚴控價格抬升,特別是遏制不合理的價格上漲,引導上下游企業有效順暢交易。“在有序保供穩價的基礎上,還要繼續采取必要措施引導合理市場預期,避免陷入囤貨恐慌。在實施必要的財政、貨幣政策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推行降成本的政策措施,有力有效降低各環節的交易成本,讓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受住短期外部成本上升的沖擊,為企業持續恢復經營向好進一步騰挪空間和時間窗口。”

    景川告訴記者,俄烏沖突導致已經緊張的能源市場雪上加霜,由于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尤其對于歐洲而言,其27%的原油、40%的天然氣源于俄羅斯,俄烏沖突導致歐洲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的價格。“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在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經濟運行成本將顯著提高。”景川稱,而俄羅斯、烏克蘭作為全球主要小麥、玉米以及葵花籽的生產國,在西方制裁以及戰爭阻隔的背景下,其供給也將受到影響,全球氣候的不確定也加劇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化肥作為原油的下游產品,在原油緊張的背景下,其未來的預期也難以避免的會存在趨緊的預期,也將進一步影響對農產品的種植。

    “農產品在俄烏關系之下延續強勁,市場對于俄烏的影響可能仍存在低估,在產量、貿易、物流、生物能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強邏輯。糧食問題帶來通脹的長邏輯可能仍較大;能源端在俄烏關系下強勢。但市場對消息有充分消化,且多國在供給端尋找替代,化工板塊受制于弱需求,強供給,產業利潤大幅壓縮,只能通過產能利用率的降低來調節產業利潤。”李明玉稱。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