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發布食用油和棕櫚油原材料出口禁令 專家稱對國內油脂市場沖擊有限

    2022-04-27
    摘要:

    印尼禁令可能對國內油脂期貨市場有短期沖擊效應,但不會改變國內油脂現貨供求關系的長期走勢,也不會造成國內油脂供應短缺問題。

    證券日報

    近日,印尼宣布從4月28日起禁止出口“所有食用油和棕櫚油原材料”。財信期貨分析,預計印尼此舉只是暫停,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亦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食用油上游原料來源廣泛,且有馬來西亞棕櫚油支撐,不會構成國內食用油短缺風險,國內投資者及消費者切勿驚慌。

    截至北京時間4月27日下午三點收盤時,國內棕櫚油主力合約大漲4.65%,報收于11650元/噸;國內大豆油主力合約大漲3.18%,報收于11286元/噸。國內菜籽油主力合約上漲2.03%,報收于13740元/噸。

    印尼的棕櫚油分別占世界棕櫚油產量和出口的59%和56%,此外,印尼棕櫚油出口占全球植物油出口總額的30%,2021年出口量為3367萬噸,月均出口量達280萬噸,毛棕櫚油出口為248萬噸、精煉棕櫚油為2548萬噸、生物柴油為16.5萬噸、油脂化工為404萬噸。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林種植國家,印尼此舉令對全球油脂市場產生一定沖擊影響,部分國家正在調減關稅,多方尋求進口食用油渠道。

    財信期貨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蘇斌向記者分析上述禁令產生的背景,“自1月份至今,印尼棕櫚油供給及價格的相關政策已經7次調整。引發本次印尼下決心禁止出口的導火索,主要是印尼貿易司在2月14日至3月16日突擊簽發350萬張棕櫚油出口許可證。突擊簽發出口許可證正好在取消國內價格義務、國內市場義務和提高關稅的政策交替之間,對市場價格機制有一定影響。因此印尼暫停出口的更重要目的可能為整頓混亂的棕櫚油出口市場,重新審查棕櫚油出口許可證資格。我們預計這一出口禁令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他進一步補充,“除了上述事件是直接導火索之外,美元超發、通貨膨脹、地緣沖突、海運不暢、葵花籽油短缺等因素也是推高棕櫚油價格的誘因,上述因素疊加對印尼本國通脹有助推作用。如果印尼禁令持續時間加長,美國、歐盟、巴西生物柴油項目可能縮減,馬來西亞棕櫚油增產可能提速。海外需求縮減疊加競品供應上升,對印尼棕櫚油國際市場份額有一定不利影響。預計印尼的出口禁令將會隨著出口許可證審查完畢后逐步放開,屆時全球油脂市場將回歸常態。”

    印尼棕櫚油是否對國內油脂整體供應造成沖擊?某油脂加工類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印尼出口的棕櫚油在我國主要應用場景是餐飲企業、食品加工和洗滌消殺領域,家庭成品食用油中較少使用棕櫚油,主要使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國內成品食用油來源比較廣泛,除了棕櫚油之外,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小麥油、茶油等均有充足供應。

    考慮到上游可供壓榨作物的來源多樣,供應渠道多,海內外產地多,下游可選消費品多,消費場景多,而且上述可供壓榨作物在國內均有大量安全庫存,對應品種的國內春播面積也有增長。因此,印尼禁令可能對國內油脂期貨市場有短期沖擊效應,但不會改變國內油脂現貨供求關系的長期走勢,也不會造成國內油脂供應短缺問題。消費者、食品生產者、餐飲經營者和投資者不必過度驚慌。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