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道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5月14日發表題為《限制糧食出口的國家變多》的報道,報道援引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全球已進入“糧食保護主義時代”,一些國家已經禁止或限制大規模糧食出口,目的是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保護本國庫存。例如,俄羅斯和烏克蘭對小麥出口實施了限制,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印度和哈薩克斯坦也暫時禁止了個別農產品的出口以平抑國內價格。
報道稱,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們預測說,“糧食價格走高可能導致全球保護主義措施數量增加,并可能進一步引發糧食價格上漲”。
商業內幕網站援引美國農業部的消息稱,占世界糧食出口20%的俄羅斯宣布暫停小麥出口,糖和葵花籽對外出口也暫時受到限制,對葵花油實行出口配額。作為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在世界小麥出口占比9%的烏克蘭也禁止小麥、燕麥等糧食的出口。不過,烏克蘭目前并未叫停葵花籽油的出口。
報道稱,為抑制國內價格,印度也禁止了小麥出口。印度原本曾在3月宣布打算成為世界領先的小麥出口國。占全球小麥供應4%的哈薩克斯坦表示,在6月15日前限制小麥和小麥粉的出口。它在國內小麥和小麥粉價格自2月以來上漲超過30%之后做出這一決定。
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已禁止出口棕櫚油。該國當局解釋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國內市場棕櫚油短缺:零售價已經飆升了40%以上。
報道稱,阿根廷開始限制牛肉出口,以遏制該國的食品通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阿根廷是世界第五大牛肉出口國,約占世界出口的6%。
商業內幕網站將當前局勢與2008年的危機相提并論。2008年,也有一系列國家限制了小麥和大米的出口。專家們估計,糧食危機可能會重演,因為現在能誘發危機的因素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