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市農產品板塊預計仍將偏強運行,關注小麥、油菜籽及油脂品種

    2022-05-20
    摘要:

    后市建議重點關注小麥和油菜籽,這兩個品種均為5月、6月份集中上市,其次是油脂板塊,頗受資金青睞,后期預計仍有炒作空間。

    中國證券報 

    本周以來,印度小麥出口禁令引爆全球農產品市場,致使國際農產品市場中以小麥、玉米為首的品種出現大幅上漲。對此,近期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該禁令對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情緒面上。拉長時間段來看,今年來農產品上漲主要受天氣、俄烏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后市農產品板塊預計仍將偏強運行。

    上述人士還認為,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種類繁多,在本輪國際農產品劇烈波動中,相關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為經營保駕護航正當時。

    多重因素引發全球農產品上漲

    5月13日,印度政府簽發命令,宣布立即禁止小麥出口。印度外貿總局同日發布通知,表示立即執行小麥出口禁令。不過,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獲得授權許可的國家,將能夠繼續獲得印度出口的小麥。

    在上述事件影響下,本周以來,國際谷物價格再度大幅上漲,國內相關品種也跟漲。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采訪的相關人士卻表示,該事件對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情緒方面。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但其小麥多為自產自銷,參與國際貿易的比重較小。數據顯示,2021年印度小麥產量1.096億噸,占全球產量的比重為14.1%,但其出口量僅815萬噸,占比4.1%。印度禁止小麥出口,進一步加大了市場對糧價高企的擔憂。”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農產品資深分析師黃玉萍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早在印度出口禁令以前,全球農產品市場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文華財經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谷物價格整體呈現持續走高態勢,其中美國小麥期貨主力合約漲超60%;美國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漲超31%。

    究其原因,徽商期貨研究所農產品分析師劉冰欣認為主要有四方面。其一,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各國糧食生產受到沖擊,而需求端則較為剛性。如果不能保證糧食安全,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其二,通脹因素。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為應對疫情再度開啟“大水漫灌”模式,導致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持續上漲,農產品價格隨之水漲船高。三是氣候問題,“拉尼娜事件”再次發生。從歷史來看,拉尼娜事件可能使全球主要農產品平均單產降低從而推升價格。四是物流運輸成本抬升。

    銀河期貨大宗商品研究所農產品事業部劉博聞持相同觀點,他表示,近期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不斷上行,主要來自于天氣影響、局部戰爭沖突以及原材料出口國貿易保護政策加碼的影響。

    農產品板塊將維持偏強走勢

    對于后市,接受采訪的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農產品板塊仍將維持偏強走勢,需重點關注谷類、油脂類品種。

    劉博聞分析稱,未來農產品供應仍存較大不確定因素。2022-2023年度農產品新作供應仍將因天氣和出口政策的不確定性而持續受到影響。目前美國、中國以及印度等產糧大國主產區天氣有干旱或潮濕等不利情況,在新作定產前預計農產品期價仍將保持震蕩偏強走勢。

    “因此,大豆蛋白類、油脂類以及玉米等谷物品種近期價格走勢仍將維持震蕩偏強,出口政策的變動也將令價格波動加大。除此之外,生豬等生鮮品價格也有望持續走強,生豬價格在年初持續回落后近期有企穩走強跡象。”劉博聞對記者說。

    黃玉萍認為,眾多農產品走勢強勁背后的基本面依據在于產量下降而需求具有剛性,俄烏沖突對農產品的影響也不容小視。預計小麥、玉米、大豆價格仍將維持偏強走勢,基本面由強至弱分別為小麥、玉米、大豆。此外,油脂油料市場牛市也遠未結束。后期重點關注2022-2023年度以上農產品產量恢復情況及俄烏局勢發展。

    劉冰欣則表示,后市建議重點關注小麥和油菜籽,這兩個品種均為5月、6月份集中上市,目前處于新陳交替時間節點。疊加上述兩個品種已連續兩年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或有繼續上行的動能。其次是油脂板塊,目前該板塊不僅具有商品屬性,由于能源價格上漲,尤其是棕櫚油還附加了金融屬性,頗受資金青睞,后期預計仍有炒作空間。

    運用期貨工具保駕護航正當時

    相比在國際市場農產品的顯著上漲,國內農產品價格較為穩定。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我國政策有關,同時相關期貨品種也為產業風險管理做出了較大貢獻。

    劉冰欣介紹,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品種涵蓋大豆、玉米、白糖、棉花、生豬等主要的農產品,市場交易活躍,流動性較好,有較強的價格發現功能。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七條第30項提出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最近幾年,保險公司利用場外期權進行再保險、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在期貨市場上復制期權進行對沖,有效轉嫁了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降低了農戶、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劉冰欣對記者表示。

    劉博聞則指出,隨著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多數品種持倉成交量的增長,我國多數農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話語權和定價權也不斷提升。另外,農產品期貨也為實體企業提供了對沖風險平臺,提升了產業鏈企業對于風險的認知和把控,穩定了糧油企業的收益和利潤,有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

    “期貨品種上市后,較好地解決了產業鏈上下游實體企業風險管理訴求,同時也解決了農戶穩收入等目標問題。其中油脂油料等部分期貨品種上市時間長達15年以上,上市期間市場運行穩定,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套期保值以及期權等多元化工具比例持續上升。對于生鮮品種而言,諸如蘋果、花生以及紅棗等,雖然期貨交易體量不及國際大品種,部分品種上市時間較短,但通過‘保險+期貨’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農戶穩定收益的目標,為我國穩定發展第一產業做出了較大貢獻。”劉博聞說。

    黃玉萍表示,油脂油料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期現相關性較高,產業及金融機構參與度高,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功能顯著,也為產業提供了規避經營風險的金融工具。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