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5月22日消息;當地時間5月19日,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表示,印尼將從5月23日起解除棕櫚油出口禁令。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供應將重新進入全球市場。不過,當地時間5月20日,印度尼西亞官員表示,在印尼棕櫚油恢復出口后,政府仍將針對食用油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確保國內存有1000萬噸食用油。
今年以來,印尼政府多次發布關于棕櫚油出口方面的政令。在全球植物油供應偏緊的格局下,造成油脂市場大幅波動。印尼解除棕櫚油出口禁令后,市場會出現什么新的變化,油脂品種會如何運行,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重點。
印尼頒布出口禁令 國際油脂品種沖高后回落
4月22日,印尼總統佐科·在內閣會議后宣布,自4月28日起,停止該國“所有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印尼這一政策,當即在全球食品油市場引起巨震,國際油脂品種價格大幅攀升。國際BMD棕櫚油最高漲幅15%,CBOT豆油最高漲幅10%,國內DCE棕櫚油最高漲幅12%,DCE豆油和CZCE菜籽油最高漲幅6%。
“印尼每個月棕櫚油及其衍生品總出口量為200萬—300萬噸,印尼暫時關閉出口窗口后,國際市場幾乎所有的采購需求都將轉向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目前棕櫚油可用庫存不足200萬噸,遠不能彌補印尼政策造成的供應缺口。棕櫚油短期供應緊張使得印度和歐洲等植物油主要的進口國將一部分需求轉向了豆油和菜油等品種,對這些相關品種的需求和行情形成了比較直接的提振。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印尼政策發布以后的幾個交易日里,全球油脂期現貨價格大幅上漲,刷新了近期行情的高點。”中泰期貨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師史恒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進入5月以后,隨著宏觀氛圍降溫,大宗商品行情繼續上漲的勢頭有所減弱,但是相對于其他商品,油脂板塊的相對估值仍然處于歷史高點附近。
據新湖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陳燕杰介紹,當時全球市場雖然震驚,但是也普遍預期此政策實施時間較短。因印尼棕櫚油月度消費只有月度產量的三分之一,棕櫚油庫存罐容上限最多至1000萬噸,700多萬噸就將顯著脹庫,市場普遍預期印尼出口禁令實施周期為兩周至一個月。此外,印度5月船期棕櫚油發船受印尼出口禁令影響有限,歐盟棕櫚油庫存大概足夠4—6周的消費,中國棕櫚油進口和消費體量已經很低。在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將很快取消的預期下,產地并無短期采購的主動性。“因此,印尼出口禁令實施期間,馬棕盤面沖高回落,并無明顯上漲。國際棕櫚油對豆油的貼水反而擴大至200美元/噸以上,尤其是遠期報價。”陳燕杰總結說。
事實上,近兩年國際市場上政策頻發,政策對油脂市場的擾動處于偏高水平。光大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侯雪玲認為,從結果來看,政策對油脂走勢的影響長久不一,有的僅影響油脂市場節奏,有的影響供需,有的影響價格水平。近期,印尼為了控制國內物價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持續時間短且頻繁變換,對油脂市場的影響更多是節奏,而非供需格局,所以最終只是增加了行情的波動性,而非改變了油脂行情的趨勢。
“總體來看,印尼宣布禁令以來,全球油料供應進一步趨緊。目前處在美國新作大豆和加拿大油菜籽的播種過程中,在舊作庫存緊張、新作播種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全球油脂價格表現堅挺,呈現高位振蕩狀態。”格林大華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劉錦說。
印尼取消出口禁令 后期出口情況還有待觀察
記者了解到,印尼農戶于5月17日在雅加達舉行針對棕櫚油出口禁令的示威游行,出口禁令也對印尼財政收入有明顯影響,印尼關于重新審查棕櫚油禁令的聲音增加,加上印尼庫存壓力很大。在各方壓力及因素下,印尼總統佐科·宣布,雖然印尼散裝食用油價格仍未降至目標價格,但是考慮到本國1700萬種植園工人的福利,5月23日開始取消棕櫚油出口禁令。
“從價格來看,此前國際價格并未體現太多出口禁令的升水,印尼出口禁令如期取消后,短期(5月19日夜盤)也沒有對國際價格造成明顯利空沖擊。不過,中期國際供應預期的改變比較明顯,國際主要需求國6月船期的印尼棕櫚油采購操作將有所恢復。”陳燕杰表示。
此外,5月20日的消息顯示,為確保棕櫚油農戶利益,保障國內食用油有效供應,印度尼西亞政府還將制定每年1000萬噸的DMO政策,并將繼續監控食用油供應情況。
在侯雪玲看來,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的取消意味著印尼將重新參與全球油脂出口競爭大軍。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理論上,印尼出口恢復令全球油脂可出口量增加,有利于緩解全球油脂供應偏緊的貿易格局。”
“目前,市場對印尼取消棕櫚油出口禁令的理解存在分歧。考慮到國內棕櫚油進口利潤大幅倒掛,庫存水平極低,有些人認為,近期最大的基本面潛在利空就是印尼出口禁令的取消,而這個‘靴子’落地后,多頭可以繼續交易基差邏輯。不過,也有人認為,印尼從4月底至今,棕櫚油出口已經暫停了一個月左右,政策放開后,印尼出口節奏將在短期內有所加快,從而造成國際市場短期供應的相對充裕,對價格形成利空。”史恒昱分析說。
考慮到印尼重新針對食用油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要求生產商必須向本地市場銷售一部分食用油,以確保供應并維持合理價格,將棕櫚油國內義務規模定為1000萬噸。侯雪玲認為,棕櫚油國內外銷售的差價以及政府是否對生產商進行差價補貼等都將影響生產商的出口銷售意愿,進而影響出口量。
“印尼出口恢復初期,印尼生產商大概率不會急于銷售,維持挺價惜售政策。隨后觀察出口需求情況,如果棕櫚油真實需求不高,那么印尼出口數據將不理想。印尼棕櫚油庫存攀升,逐漸逼近庫容上限,庫存壓力下,印尼生產商銷售意愿增加,拋售可能性加大。對應在價格上,棕櫚油價格下方支撐強,前期表現抗跌,后期若出口疲軟令印尼拋售棕櫚油的話,棕櫚油價格才會相對疲軟。”侯雪玲說。
陳燕杰認為,短期需要關注新的DMO政策細節,如涉及品種、國內銷售價格、具體實施措施等。“印尼棕櫚油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印尼本土棕櫚油的食用需求在850—900萬噸/年。因此,1000萬噸的年度DMO量高于本土需求,消息偏多。此外,若DMO部分的棕櫚油價格仍與國際FOB價格有較大價差,并且相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仍可能因內外套利驅動,導致政策效果不及預期,從而令印尼政策再度出現調整的可能。”她解釋說。
政策端的影響頻繁 現貨企業應做好風險管理
在全球植物油供應緊張的格局下,油脂品種已維持高位運行近兩年的時間。在劉錦看來,在油脂供應端有效形成前,國內三大油脂仍將保持偏強運行格局。不過,鑒于美國農業部5月供需報告提高了美豆種植面積和單產,市場對未來預期供應增加。這將會稀釋油脂的上漲動能,油脂大概率會呈現高位盤整走勢。
“考慮到油料作物的生長特性、棕櫚油產量的季節性特征,以及俄烏沖突、原油高位等,全球油脂供應相對偏緊,市場需要高價來抑制需求。根據目前的數據分析,高價對需求抑制較為明顯。除歐盟外,全球主要油脂需求國的油脂進口量均同比萎縮,非洲和中國尤為明顯。”侯雪玲說。
當前,政策頻繁影響油脂市場,對現貨企業來說未來將面臨哪些風險?
對此,史恒昱表示,目前國內棕櫚油現貨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比較復雜,上游是緊張的供應和高企的成本,下游則是羸弱的需求。據他分析,對進口貿易型企業來說,建議基于上游產地的報價,在下游產生剛性需求時,以背對背采購為主,鎖定風險,賺取穩定利潤。而對下游消費企業來說,建議以銷定采,不要盲目追高,畢竟目前全球油脂價格已經處于歷史高價區間,提前建立過多的遠期采購訂單風險比較大。
“事實上,印尼政策對我國市場的短期供應影響比較明顯。4月28日出口禁令實施前后,國內部分5月船期船貨被延后,令5月國內實際到港量不及預期。從而導致國內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現貨基差走高。”陳燕杰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國內貿易商利用期貨盤面套保進口的話,那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盤面價格顯著低于現貨價格,企業可能降低套保比例。印尼出口禁令解除后,6月國內買船可能繼續增加,導致最終期現利潤不及預期。另一個問題是印尼政策帶來的風險。如果印尼DMO政策再度實施,那么不排除國內部分6月發貨的印尼棕櫚油船只受影響。
“印尼一方面取消棕櫚油出口禁令,另一方面繼續實行DMO政策,這種明松暗緊的出口政策令后續棕櫚油出口能否順利進行存在變數,建議有貿易需求的商家積極備貨。”劉錦表示,自5月13日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企穩回升,這比較有利于海外大宗商品降低進口成本,國內棕櫚油進口貿易商可積極購買棕櫚油,補充適量庫存。
在侯雪玲看來,印尼是棕櫚油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利益上傾向于挺價而非主動降價。印尼政策頻發,不僅增加了行情的波動性,而且給賣方以更高價格銷售、買方以更低價格買入提供了機會。因此,建議企業保持中性觀點,不過分樂觀也不過分悲觀,庫存保持在安全合理水平上。